帝木与良工的天人合一

2016-05-14 02:57雨田
收藏·拍卖 2016年8期
关键词:华星楠木名贵

雨田

南方有嘉木,名金丝楠,号称帝木,自古为中国帝王专用。其天然生有织锦般的金黄丝光,质密而温和,故金丝楠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珍贵的木材。高贵不凡的价值、千年沿袭的传统让这种木材成为了名贵的收藏品。如果仅仅因为木材的名贵而收藏不免暴殄天物,历史上,楠木大材一直被用于建筑帝王的宫殿和庙宇,而楠木中最为优质的的金丝楠木则用作宝座、床榻、衣柜、经匣或是死后的棺椁,但若把金丝楠作为雕刻的载体,以独立的艺术品形式面世,又将会如何?

因缘合一

当步入五觉斋的那一刻,陈设考究的空间飘溢着淡淡幽香,主人的书房中,书柜、百宝箱、书案无

不闪烁着楠木的金光,主人对这种帝王之木的珍爱已不言而喻。然而,主人真正的心头好还不仅限于此,十几幅悬于墙上的金丝楠薄浮雕作品才是他心血之作。

五觉斋主人名叫郑华星,他不仅是这些金丝楠作品的收藏者,也是金丝楠薄浮雕作品的始创者。世间万物都离不开一个“缘”字,多年前,郑华星偶然识得金丝楠,其木质的幽香以及其所蕴含的皇者气质让他喜欢上这种名贵木料,进而决意收藏。他遍及楠木产地收购,却发现很多金丝楠建造的旧房子被纷纷拆毁,当地人正另起新屋。不少名贵木材被用作薪柴,让当时的郑华星倍感痛惜,他决定只收集老楠木,也算是对那些即将被烧掉的金丝楠木的抢救。在他看来,旧建筑上拆下来的楠木梁柱,不仅经过长久岁月的浸润阴干,而且饱受天地之灵气,木性最佳。一般刚砍伐的楠木材需要经过二三十年的阴干才能使用,现代开采的楠木往往急于求成而采用烘干技术,这样的楠木的肌理纤维已受到损伤。另一方面,只收老料也不至于引发滥采之风。

郑华星介绍,上等的金丝楠经年摩挲,如婴孩肌肤,柔和光滑。其自身的纹理本就优美动人,且木质坚韧不朽,可以精雕细刻。而在这种名贵的木材上加以精良的雕刻创作成艺术品,岂不是对金丝楠木更好的利用?以优秀的雕刻艺术品作为收藏品而流传于世不是更好吗?于是金丝楠木薄浮雕的想法就这样在郑华星的头脑中诞生了。

光有想法还不够,良木需要有良工才能成为艺术品。也许是上苍注定让郑华星在东阳街头遇到了他的千里马,这个人最终跟郑华星一拍即合,为其创作金丝楠薄浮雕。他叫卢小华,是当地颇有名气的雕刻名手,无论山水、花鸟、建筑、人物,都极尽雕工之能事,卢小华当时有个梦想,就是希望能倾注自己的毕生所学雕刻十二月令图,可惜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未能实现,惜才的郑华星当即允诺帮他完成这个梦想,从此开启了两人延续至今的合作,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道器合一

创作《十二月令》的金丝楠料不仅坚韧不朽、气味芬芳、纹路精美,是薄浮雕艺术的绝佳载体。并且十二块独板大料出自同一棵树,且无疤结,真正木一器,弥足珍贵。

选定金丝楠木之后,卢小华带着8个美工助理,开始了十二月令的艰苦创作。为了保证良好的状态,卢小华每天工作不超过6个小时。“雕刻这样的作品,不仅要求刀法,还要有创意,因此一天下来,常常只能雕刻硬币大小的面积”。

经过四年时间的艰苦创作,他们最终以一组12幅挂板的薄浮雕作品亮相,并命名为《金丝楠薄浮雕——春夏秋冬四季图》,作品以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代宫廷绢本浅设色画《十二月令图轴》为蓝本,它描绘的是古时文人在四季中的理想生活场景,意趣盎然。每幅挂板宽约60cm,高约120cm,雕刻风格统一,每幅又有独特的构思和创造,卢小华依木纹理而雕刻,在厚度仅为1.5毫米的雕刻面板上呈现出七八个雕刻层次,凹凸有致,保留了雕刻所具有的三维立体感和可视、可触的审美效果。

从画面的细部上看,金丝楠薄浮雕上的山石皴法被刻刀以阴阳凹凸的技法完美再现,铿锵有力;亭台楼榭则工整细腻,小到屋檐瓦砾,均被——再现;再到江河湖海,以一丝丝的刻线表现波纹。创作期间,卢小华常去钓鱼,钓鱼时的沉思常常让他有灵机一动的顿恬。有一次,鱼钩打在水面上,荡开一圈圈水纹,“我突然恬出如何在浮雕中表现湖面的灵动。”于是,飞奔回去,将这一“顿恬”用刻刀表现了出来。郑华星介绍说:“作品中的湖面尽管是用刀刻的,但也有了画中的灵动,让人有在画中游的感觉。这样的表现手法是卢小华独自恬出来的,没有先例可循。”

谈及创作过程,卢小华用“刀刀惊险”来形容,“稍有不慎,不但前面的心血俱废,上百万元的金丝楠木也浪费不起啊。”卢小华介绍,薄浮雕因其薄而又要极强的层次感,需时极长,务必一刀不苟,极考功力。因此,卢小华经常先在废木上演刻数遍,待有十成把握才动真刀,光是树叶,他就刻了不下二十种。

在创作中,卢小华融入玉雕、根雕、竹雕等民间传统工艺,将工稳技法与写意技法相结合,在画面布局上也大胆增加上下留白,更添天高地广、山长水远的意韵。“我自认为没有亵渎原作,我竭尽所学去创作我所理解的十二月令,这不是仿不是抄袭,这就是我的创作。”作为监制的郑华星则认为,作品有很深“卢氏刀法”的烙印。

王鲁湘先生曾说,“他的创作如此贴近宋元名作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发挥了绘画中的空间层次,他在1~2毫米的厚度上雕刻出四五层甚至更多的层次转折,他的薄浮雕工艺是前无古人的,并把民间木刻、宫廷绘画、文人绘画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实现了艺术的第二次创造”。我们可以说,卢小华雕刻是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他执着而坚定地追求完美与极致。

而令人可喜的是,2010年,这组作品一完成,就夺得了中国工艺美术界最高奖——“百花奖”金奖。

天人合一

郑华星和卢小华的探索并没有随着获奖而止步不前,他们广泛听取意见,在金丝楠薄浮雕的造诣和艺术表达上也越来越高。在他们看来,中国古代的文人艺术格调高雅,深邃奥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文人在艺术上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以及对宇宙万物的哲学思考,主张天人合一。因而五觉斋和卢小华创作的作品也吸收文人画的精华,在雕刻面积上也往往大胆留白,以突出金丝楠木纹的独特美感,如果木纹天然形成的肌理花纹本就十分美观,则只在局部动刀,稍作雕刻,与木纹相映成趣,自然与艺术取得了完美的平衡。

史学家王春元曾对金丝楠薄浮雕评价道,“从选材上看,金丝楠木被誉为‘木中君子,它宁静、含蓄,生在穷谷,却芳香自许,终登庙堂,寄托了古代文人的无限诉求;它不喧不闹,含而不露,既流光溢彩又谦虚高贵,符合士大夫阶层价值观;它木性温和稳定,不腐不蠹,不裂不翘,也与中国传统文人‘心不为称讥、毁誉、利乐、兴衰所摧破,是为八风不动的情怀相贴合。木性与人性是相通的,金丝楠木完美地将尊贵与雅静、肃穆与瑰丽融合在了一起。把中国传统绘画运用于金丝楠木材料的创作,非常符合中国传统文人的气质”。

以物载道,托物言志,是金丝楠薄浮雕折射出来的人文情怀。试问,再名贵的木材,如果没有倾注人的情感并极其所用,又何以流芳百世?

猜你喜欢
华星楠木名贵
我要读书啦(下)
我要读书啦(上)
写话,一点都不难
金丝楠木不神奇
“鸟”和“乌”
“楠木行动”造起片片“子孙林”
名贵的首饰盒
名贵的首饰盒
通道县发现湖南境内最大野生楠木
没有一种高贵可以遗世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