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

2016-05-14 01:00马志伦
教育界·上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沟通和谐家庭教育

马志伦

【摘 要】班主任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应该是一个调解者,起到沟通思想、疏导情绪和化解矛盾的作用。班主任要做的,就是能够成为一座连接双方或多方沟通的桥梁,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达成共识,进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家庭教育 家长 沟通 和谐

班主任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担当什么角色?是顺应家长的思维和需求做一个旁听者呢?还是在家长面前摆出架子做一个训导者?前者容易弱化教师“导”的作用,后者又因“教”的强势引起家长的不快。我认为,班主任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应该是一个调解者,起到沟通思想、疏导情绪和化解矛盾的作用。班主任在与家长围绕子女教育问题上的互动,有时矛盾的碰撞不只是家长与班主任两个方面,还会涉及家长和学校之间、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之间、家长和学生之间、家长和家长之间甚至家长和社会之间等多个方面。对于双方或多方引起的矛盾,对于一个普通的班主任来说,不可能都给予完美的解决。班主任要做的,就是能够成为一座连接双方或多方沟通的桥梁,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达成共识,进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影响,而要使教师的影响有效,需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支撑;同样,学生的发展也离不开家长的影响,如果教师想通过家长的影响达到教育目的,就需要有和谐的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做保证。和谐的教师与家长的关系,表现在教师和家长平时的对话与沟通中。这种对话与沟通,不是教师居高临下式的训导,而是聊天漫谈式的互动,在不经意中展开严肃的话题。当然,作为老师来说,事前应从各位家长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一些话题,在谈话中保持平和的态度,就会有很强的亲和力。因为它能够让家长在一种安全、融洽的氛围中参与——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没有嘲笑和责难,而是热心地与家长讨论并商量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和谐的教师与家长关系的基础是平等。教师尊重家长,也就是把家长当作是同盟者,而不是对立者。如何培育学生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是教师面临的难题,也是家长面临的难题,相比教师而言,更是横亘在家长面前的一个无力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面对家长的手足无措时,显示出自身的素质和优势,既有当仁不让的勇气和自信,又有从容不迫的耐心与宽容。

我班学生小彬是个聪明的孩子,但在学习方面不太用功,高一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会上,小彬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初中的时候,考试成绩在班中一直处于前列,到了高中,考试成绩下降,便认定是教师的责任,对学校也颇有微词,继而又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把孩子的座位换到前面等等。

小彬家长情绪激动,表面上看是护子心切,其实也是一种焦虑、彷徨和无奈的心里反映。对此,我并没有一开始就直接回应小彬的考试成绩为何不理想这一问题,而是宕开一笔,聊起小彬家长的年龄跟我差不多,而我们这一年龄阶段的家长,都面临如何把孩子教育好这一问题。以平等的姿态,架设起双方能够敞开心扉交流的平台,缓解家长和班主任双方的紧张关系,这是有效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有了前面的铺垫,我才仔细分析小彬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主要在于他没有把全部的心思都花在学习上,比如沉湎于电脑游戏之中不能自拔,导致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为了应付交作业,养成了抄袭他人作业的不良习惯。他因为担心家长的责备,就把考试成绩不好的原因归之于客观因素。我的结论是:小彬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主要原因出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而不是智力因素方面。只做实事求是地客观分析,而不是情绪化地指责,这是有效解决问题的第二步。

当然,最能够打动家长内心,引起家长关注的,是班主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其实,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时,就已经包含了我对改变小彬目前不良现状的态度与决心,那就是要求他相比初中时,应有更强的明辨是非能力和自制能力;同时也隐含着我对家长的期望,即家长在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在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予以关注,给予正确的引导。

本来小彬的家长因为自己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心态有些失落。因为失落而口出怨言,经过双方深入地交谈,心态转为积极。于是我和小彬的家长商讨了提高小彬学习成绩的办法,比如让他独自坐一个座位,担任化学学科课代表(化学学科是小彬的强项),激发他学习的积极性和工作的责任心。现在小彬的学习成绩比刚进高中时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他担任课代表的化学学科,考试成绩全班班级第一。用小彬的话说就是:课代表嘛,不考班级第一,多没面子啊!

建立和谐的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一个教师与家长对话和沟通的过程。在对话和沟通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悉心准备对话和沟通的问题与方向,具体体现在谈论的问题要恰当。这些问题往往是与学生的为人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是家长迫切关心的,从而拉近教师与家长的距离。同时,谈论的问题要有引导性,在交流过程中,由于问题的深入,家长有可能把握不住问题的实质,这就需要教师的解说,明示家长可以从哪个方向、什么渠道入手解决问题。

教师扮演调解者的角色,体现在一是调,二是解。调是调和、调整的意思。在调和过程中,倾听很重要。当然,倾听不等于是完全认同对方的观点,而是让家长紧张的、怨愤、的失落的心态平和下来,心态好了,交流便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双方只有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交流,才能调整各自的目标,向同一个目标接近。解是解答、解决。解答不是一种简单的或被动的一问一答,在答的过程中贯穿着班主任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是一种可供家长参考的选择。当然,班主任作为一个家长可以信赖的角色,应该尽自己的力量解决可以解决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家长的意见,平等地与家长共同商讨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如果问题不能解决,也应该做好解释工作,解释是为了减少和消除各种矛盾,缩短或除去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校的距离。

班主任的角色就是一个调解者。

猜你喜欢
沟通和谐家庭教育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