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和谐课堂 提高教学效率

2016-05-14 01:00钟南火
教育界·上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师生教学内容思想

钟南火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教学效率。语文课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呢?我认为,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仅能使语文成为一种美的载体,而且能使教与学达成最优化的组合,实现教学的最佳效果。

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复杂的立体流动过程,它包含着多重矛盾关系。要使这个过程成为一个优化的过程,必须协调好各种矛盾,达到和谐教学的境界。这种和谐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课堂情境与教学内容、语言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等多重矛盾达到高度和谐与统一。

一、教师与学生的和谐

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的核心。课堂上创设一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它能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产生共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反之,学生则会产生厌学情绪,或不主动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师生关系紧张,无论教师教得多好,都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效果。当然,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双方出人意料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智慧之光的闪耀,都来自师生双方的高度融合:师生之间,心有灵犀,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心心相印。课堂教学大忌是“隔”。一是隔心,师生之间,各思其事,心不能“领”,神不能“会”。二是隔情,师生虽系同处,但情感不通,教师悲之欲泣,学生无动于衷;教师慷慨激昂,学生漠然旁观。三是隔智,教师认为易如反掌,学生视之难于登天;教师滔滔不绝,学生如闻天书。无论设计怎样优秀的教案,一旦陷入“三隔”之境,就会使学生走上绝境,却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成绩。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要共同创造一个绝美的世界——课堂。这要求教师要始终保持心、智、情三方面和学生的契合:使学生进入最佳的主体角色,达到教学双方的最佳和谐。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尤其要切实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调适。

如笔者教朱自清的《背影》一课,当讲授到父亲爬上月台去买橘子的情景时,首先让学生充满感情地去朗读此段,并圈画出描写父亲和“我”的语言、动作的语句并体会句中蕴含的情感,然后激励学生自告奋勇上台表演。其中一个肥胖矮小的学生在表演“父亲”这个角色时非常逼真,特别是他模拟爬月台(讲台)的艰难。同学们都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甚至有些学生还发出声“小心”,此时同学们都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场景中,情绪高涨。顺着学生的情绪,我给学生朗诵了一首描写父爱的小诗。此时此景,学生们的情感油然而生,纷纷抒发自己对父亲的情感,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从而达到了师生高度融合、和谐的效果。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教师除自己投入课堂外,还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投入课堂。同时,要充分注意师生之间的心理特征、审美情趣、审美理想以及生活经历等方面的差异,并尽力缩小这种差异。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将心换心”,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心态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师生之间的高度和谐。

二、课堂情境与教学内容的和谐

课堂情境是一个难以准确表述的概念,因为它虽可以充分感受却难以言传。一般地说,它是教学过程中由教学双方的素养、趣味以及情绪等要素形成的课堂教学氛围。它和教学内容的矛盾,实际上是教学过程中人和物的矛盾。在这组矛盾中,人应当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教学内容可以分解为这样几个要素:文体要素、语言要素以及风格要素。也就是说,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的文体、情理、语言及风格形成高度的和谐。

因此,努力达成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的和谐,对于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是重大的。它能使师生双方都沉浸在课堂的和谐氛围中,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内容之中,去体验,去领会,去把握,用感受补充甚至替代语言,把信息的传递和接受变成一种享受,使学生在得到愉悦和满足的同时吸收知识,开启智力,陶冶性情。

三、语文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

从语文教学的育人目标来看,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还应当是文与道的和谐统一。联系评议课堂教学实际来看,文与道的不和谐统一现象相当普遍:或顾此失彼,或生拉硬扯,或画蛇添足,或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等等。这些都只能破坏教学的整体和谐,也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

总之,要达到文与道的和谐统一,首先要依据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和学生实际来定什么样的道,采取什么方式传道,更重要的是要讲究渗透的方法。如果教师对文中的“道”(思想内容)自己也不以为然,或者存在片面认识,还要去传这个“道”——教育学生,怎么会有好的效果呢?其次要依据课文特点,尤其是文体特点。文体不同,文道结合的方式也不一样。小说要抓住人物形象及塑造人物的方法,也可抓住环境和情节;散文要抓住所写之景所叙之事“披文入情”,“入情”之时便是学生受教育之时;诗歌的思想政治教育则完全可以渗透在朗读欣赏之中。再次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联系比较紧密,但也有一些课文的思想内容,学生在理解时可能会产生一些片面的或不正确的认识,像这样的课文教师在教学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一些片面的思想认识,制定思想教育的目标。如教学《孔乙己》,学生认为现代社会中也有像孔乙己这样的人,旧社会的人也不全是如此。这时,教师必须抓住人物的典型性引导分析两个社会尽管有些相似的形象,但其反映的本质不同。最后,要和语文的各种训练紧密结合。

综上所述,创设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语文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地探索与创新,追求课堂教学的和谐,使语文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猜你喜欢
师生教学内容思想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麻辣师生
阿吾(一首)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