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三数学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案例与思考

2016-05-14 01:33马明苹
教育界·上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初三数学案例思考

马明苹

【摘 要】数学课后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对每一课时内容的考察和检测手段,是及时反馈每一位学生当堂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它有益于学生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确保学生通过做作业能把课本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三数学 分层次布置作业 案例 思考

分层布置课后作业,就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把作业分层落实,使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更能做到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在他们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独立完成适合自身层次的作业,减轻学习压力。

案例一:从好高骛远到回归课本

班上有名学生叫于亮(化名),他很聪明,在理科方面成绩比较突出,但行为习惯比较散漫,常常迟到,各科作业经常不交,上课容易情绪化。有一个星期,他的各科作业几乎天天不交,请家长来沟通才知道,学生天天晚上学到二三点,家长怎么劝他都不休息。学生学这么晚,可为什么第二天各科作业都交不上呢?他晚上到底在学什么?做什么题?带着疑问我又找来学生,首先我对他表明自己的观点:“作业是检查当堂课内容掌握情况的最基本形式,检查当天和上课听讲情况,也是新旧知识的连接桥梁。你觉得作业对你来说是负担吗?”学生很坦诚地说:“回家就开始写各科作业,但是自己的心思总在课外辅导书上,作业没有写完就去做辅导书上的难题,有时候一道数学难题花一个多小时还做不出来,做题的兴趣大减,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没时间做了。”

知道了学生为什么学这么晚作业还交不上的原因,我劝他:“现在中考不考偏题、难题、怪题,按你现在的学习程度,没有必要花时间去做那些难题,还是把时间、精力放在基础题和中等题上。从现在开始我每天给你单独布置作业,你可以先把课本上最简单的作业完成,写一道题或两道题都行,不用全做完,但必须每天把作业交上,然后再做自己辅导书上的基础题。另外,一星期交一套题,让我检查。”他很乐意地答应了。

以后,他按照我的布置,每天都能交上作业本,虽然有时只写一道题,每个星期也能主动交上一套做完的试卷。慢慢地,学生不跟我争执了,也更有兴趣写作业了,成绩也有明显的进步,一诊数学考了104分。事后,他说:“老师,谢谢你,谢谢你没有责骂我,把我从误导中引出来啦。”

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我想,我可以更多的发现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让他们在已有认知基础上,独立完成适合自身层次的作业,减轻学习压力,取得进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案例二:从抄袭应付到学有所得

有一天检查作业,郭林同学没有交作业,我很纳闷,虽然他成绩不理想,但从初一以来作业一直没缺过。我就私底下问他没交作业的原因。他说:“老师,我所有作业都是抄的,已经抄了两年多了。现在觉得,抄只是为了应付老师检查,浪费时间,所以现在不想抄了。老师,我能不能不交作业?”学生学习基础差,为了完成任务而抄作业,我能想到,但学生能当我的面这么坦诚地说出心里所想,使我很惊讶。考虑到他自制力差,如果不让他交作业,上课就根本放弃了,作业还对他有所约束,所以我说:“作业一定要交,我单独给你布置作业,哪怕是每次记一些相关的概念、公式例题也行。”

一个多月后的一天,学生作业本中夹了一个纸条,上面写着:“马老师您好,经过这几周记数学公式、背概念,做最基本的数学定义题,我发现了许多好处,以前我只有等到别的同学写完作业后再抄到自己的本子上……所以我觉得这种方法很有效果,对我的帮助很大,我要坚持下去,一定要取得大的进步。老师,谢谢您!也希望您能继续支持我!”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尽量做到不让学生把作业当成苦差事去应付,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进行作业布置,真正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最起码的基础知识、能力和技能。

案例三:分层布置作业,及时监督

进入初三后,紧张的学习生活和各方面的压力,使学生的层次区分表现得更加明显,班级两极分化尤为严重。优等生更加刻苦努力学习,争取考上一流高中;后进生基本上放弃了学习,上课说话、睡觉、走神居多。我所带9班学生基础知识整体较好,根据第一次月考成绩,我把他们划分成了四个层级,不同的层级布置不同的作业。第一级120分以上,有7人,每人星期一交一套模拟试题,再选做练习册每节中的中考链接。第二级90—120分,23人,每人两个星期交一套模拟试题,再选做练习册每节中的达标训练。这两组同学每天早晨利用早读前10分钟时间由一个人讲一道往年中考试题。第三级70—90分,7人,选做课本上的习题,每星期到办公室找老师两次,说两道典型习题。第四级70分以下,5人,选做课本上的知识与技能习题,每星期到办公室找老师两次,用自己的理解说出本星期数学学的知识点、公式,以及自己的疑惑。

分层布置作业刚开始,第一、二层级学生交的卷子,个别人偷懒,后面两三道大题没做,我只能一个个找来问清原因,看能否再补做;个别人有几道不会做的题,我就和他一起商讨做法,解决问题。第三、四级个别同学不自觉,不主动来找老师,或是钻空子,我就利用课间到班上督促。虽然比较累,比较忙,但经过一个多月的坚持,学生在一诊考试中提高很大,学生也愿意这样分层做作业,这也坚定了我在后面两个月的作业布置方向。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学习情况,随时调整作业要求,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受益。

不断探索课后作业布置的新方法,让作业成为学习的动力,努力实现课后作业的价值。课后作业是师生教学互长的“催化剂”,怎样使“催化剂”发挥它无限的正能量,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思考的永恒话题!

猜你喜欢
初三数学案例思考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论有效提高初三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浅谈如何提高初三数学复习课的质量和效率
新课程下自主学习导法初探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