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历史性访问:加速拉美“向右转”?

2016-05-14 04:40董春岭
世界知识 2016年8期
关键词:向右转马克里美古

董春岭

2016年3月20~2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古巴和阿根廷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次访问无疑是“历史性”的,奥巴马不仅成为88年来首次到访古巴的美国在任总统,也成为20年首次到访阿根廷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虽然只到访了拉美的两个国家,但对整个拉美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美古“框定”和解方向

奥巴马访问古巴无疑在美国外交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一次“外交破冰之旅”,它标志着美古关系正常化在外交层面已基本实现,正按照“框定”的方向朝着纵深拓展。鉴于这次访问的历史性,奥巴马率领的美国代表团可以用“声势浩大”来形容。除了美国“第一家庭”全员上阵,陪同人员还囊括了包括国务卿克里在内的多名内阁成员、23名国会议员、诸多商业巨头以及美国坦帕湾棒球队成员,总人数超过800人。在三天两夜的时间里,奥巴马出席了多场活动,两国围绕着政治接触、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三大方向对新型关系“布局谋篇”,并在经贸、医疗、农业、教育等多个领域达成了合作意向。这些成果不仅充分体现了两国关系“达到历史新高度”,还表明两国的“正常化红利”超越了外交层面,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拓展。

利用访问古巴的历史性机遇,一方面,奥巴马总统巩固了“外交遗产”,收获了美古关系正常化的“果实”,为自己的历史定位加冕。奥巴马曾在《大西洋月刊》的一篇专访中,将“美古缓和”作为自己“头号历史遗产”和最能体现“奥巴马主义”的外交样板。在所剩无几的任期里,他既想推动美古关系正常化往前再走一步,确保这一进程不可逆转,又迫不及待想“创造历史”,成为首位到访社会主义古巴的美国总统。另一方面,奥巴马用成功访古回应了国内的批评和质疑,提振了民主党选情,塑造了崭新的国际形象。他向选民证明了推动美古缓和并非自己“突发奇想”或是“一厢情愿”,而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奥巴马推动了古巴这个“反美斗士”态度的转变,打破了一些人所谓的“古巴不可能与美国和平相处”的成见。他借助历史性演讲的契机,不遗余力地“敲打古巴”、推广美式价值观,回应了共和党对其“忽视民主人权”的批评。他利用国际媒体聚焦此次访问的良机,高调宣扬“此访埋葬了西半球最后的冷战残余”,呼吁国会“结束对古巴的制裁”,通过卖力表现向这个“昔日的敌人”展示出亲善友好的一面,使“奥巴马主义”再次成为国际社会热议的焦点。

美阿关系“全面回暖”

2016年3月21日,在古巴访问的奥巴马遭遇尴尬一幕。

奥巴马对阿根廷的访问同样充满亮点。相比于古巴之行的高调隆重,奥巴马在阿根廷更多地展现出轻松直率、低调务实的一面。奥巴马与阿根廷总统马克里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十分融洽”的交谈,对这位右翼总统上台后的内外政策大加赞赏,认为“阿根廷已经准备好扮演地区领导者角色”。他表示美国已经准备好与“处在历史性转变中的阿根廷”合作,将尽快建立起有利于阿根廷解决经济问题的自由贸易关系,支持其重返国际金融市场,在二十国集团等多边平台上发挥更大作用和影响力。两国签署了涉及国家安全、司法合作、情报共享、促进投资与贸易、反洗黑钱和打击毒品及有组织犯罪等多项合作文件,还签订了在能源、基础设施投资、高科技、农业等领域进行合作的商业协议,价值超过25亿美元。此外,美国还承诺将在未来四年对阿根廷投资138亿美元。美国通过一系列“大礼”向阿根廷充分释放了善意,这对于执政不久、国内经济状况仍面临困难的马克里而言,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增强了他的信心和勇气”。此次访问正值阿根廷“肮脏战争”(1976?1983年)爆发40周年,这场战争是阿根廷右翼军政府针对异见人士与游击队发动的镇压行动,美国在背后予以了支持。奥巴马与马克里共同出席了悼念仪式,奥巴马发表了演讲,检讨了当年美国的政策,宣布将解密相关档案,欲解开阿根廷民众对这段历史的心结,向新政府释放善意。

阿根廷与美国的关系可谓是“一波三折”,如今又走到了一个重要节点。从冷战末期至上个世纪整个90年代,阿根廷的梅内姆总统在外交上奉行亲美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全面配合美国,被美国称为“亲密盟友”,阿根廷一度成为美国在拉美地区的战略支点国家。在德拉鲁阿执政时期(1999?2001),阿根廷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见死不救”、“釜底抽薪”的做法加剧了这场危机,盟友关系出现裂痕。在杜阿尔德政府(2002?2003)执政时期,阿根廷开始调整对美政策,努力降低与美国的结盟程度,对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持反对态度。到了左翼领导人内斯托尔·基什内尔(2003?2007)与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2007?2015)执政时期,阿根廷开始增大与拉美左翼国家的合作,强化与查韦斯的关系,阿根廷逐渐成为拉美地区重要的左翼力量,美阿关系渐行渐远、日益恶化。2015年年底,右翼领导人马克里上台后,全面调整了内外政策,在外交上重回“亲美”路线,被奥巴马视为两国修好的重要契机。借助此次访问,美国与阿根廷的关系“重修旧好”,实现了“全面回暖”。

美拉关系悄然转变

2008年奥巴马上台后,在第一任期由于忙于内政外交“忽视”了拉美地区。而在此期间,整个拉美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共同市场逐渐成型,拉美各国与西半球以外的国家合作增多,对美国的经济依赖大幅减弱,地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大幅增强。美国战略界深感“正在失去拉美”,呼吁奥巴马应该重视自家的“后院”。

在第二任期,奥巴马开始调整政策,努力强化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加大了对拉美的外交投入力度。2013年查韦斯总统去世、拉美左翼力量“群龙无首”的局面,为美国提供了“趁虚而入”的良机。美国一方面加大了对左翼国家的政治干预,积极扶持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巴西、阿根廷等国的右翼势力;另一方面着力重塑自己的地区形象,柔化霸权姿态,竭力推动拉美政治从左向右转。

此次奥巴马访问阿根廷主要是出于扶持拉美右翼势力的考虑。马克里在阿根廷大选中获胜是拉美政治版图此消彼长的“分水岭”,具有重要的“风向标”意义。根据媒体披露,马克里在去年参加竞选时就得到了美国全方位的支持,此次奥巴马又通过国事访问为他撑腰打气,用意不仅在于转圜美阿关系,更是在向拉美的右翼势力“作秀”。而缓和美古关系则主要出于改善地区形象的动机。虽然美苏冷战已结束多年,但美国和古巴相互对峙的局面却一直没有被打破,美国对古巴政权的敌视、孤立和制裁一直在延续,古巴问题已成为美国与拉美国家重建信任的重要障碍。通过外交调整,与古巴恢复关系,奥巴马移除了美拉关系中的重要障碍,并向拉美各国传递“信号”——美国对“敌人”会不计前嫌,期待与各国成为新型伙伴。

胡萝卜背后,大棒仍在

2014年年底,美国国务卿克里曾发表演讲,称“门罗主义”已经彻底结束,奥巴马的这次访问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但在光鲜靓丽的言辞背后,一些忧虑也隐约可见:美国对古巴的制裁法案仍然没有废除,对关塔那摩海军基地的占领仍在继续,意图颠覆古巴政权的各种宣传机器仍在运转。美国与古巴缓和关系的同时,对委内瑞拉的孤立和制裁却在不断加码,颠覆马杜罗政府的动机显而易见。在奥巴马访问热潮的背后,美国霸权的影子仍若隐若现,美国仍在干涉拉美各国的内政,只不过方法在“由硬变软”,方式在“由明转暗”。

古巴前领导人、反美斗士菲德尔·卡斯特罗在奥巴马到访之后发表了一封名为《兄弟奥巴马》的公开信,在信中他提到:“奥巴马在演讲中使用了最甜蜜的措辞,让我们忘记历史、展望未来,然而,我们所有人在听到这些话时都有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在持续了60年的贸易禁运之后,我们如何面对那些在雇佣兵袭击古巴船只和港口时死去的人们?那些被引爆的飞机里的乘客?(美国中情局为刺杀卡斯特罗而制造的空难)”。在阿根廷纪念“肮脏战争”爆发40周年的游行队伍里,也打出了“阿根廷不会忘记”的标语——不会忘记美国为了控制阿根廷而支持独裁军政府,不会忘记这位“盟友”曾在阿根廷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抛弃了他们。

可见,拉美国家没有放松对霸权主义的警惕,奥巴马的历史性访问并没有驱散历史的阴云……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向右转马克里美古
梦和真
怪兽马克里
毛里西奥·马克里 足球大亨当了阿根廷总统
劳尔·卡斯特罗 为时未晚
向左向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