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阅读”的写景抒情写作

2016-05-14 08:59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自然段景物

《荷花》(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作者以观察的顺序为线索,文章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是写看荷花。“我”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待放”;仔细观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第二部分(4-5自然段)是写由荷花引发的联想。借助“一大幅活的画”的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从想象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全文由景而起,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风姿(外形特征),也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内在的美),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我们不妨借鉴此文,在“阅读”之中学写作。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荷花的美丽。

2.能欣赏课文的优美词句,并结合一定的要求进行写词、写话的训练。

3.能从想象的角度,以情观景,采用情景交融的 手法,写出身边的美景。

【教学流程及点评】

一、激活语感,领悟写法

(一)以词成句,感知“荷花”

1.板书课题,朗读。教师提出要求: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自己看到过的荷花,并以下列的形式进行填写(越多越好)。

( )的荷花(洁白无瑕、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千姿百态……)

2.将所有的成语进行归类:这些成语是描写荷花哪个方面特征的?(形状类、颜色类、气味类等)

3.出示开满荷花的荷花池图片,观察:请用上刚才使用的成语将你看到的荷花形状写成一段话。

才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骨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吴立岗教授曾指出:“我以为小学阅读教学要进行一定的品词品句的训练……”词和句是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对词和句的把握是写好文的基础。】

(二)诵读课文,模仿写作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话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描写?(先描写了荷花整体盛开的情景,然后重点抓住三种形态的荷花进行描写,最后再次点明荷花姿势的各不相同。)

2.模仿这两个自然段的写法,练习写作:

春天到来了,梅花山上的梅花开了。这些梅花像_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

下课了,操场上的人很多, 像_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

(三)延伸角度,拓展思路

1.这里写的是一处景物的一个季节的特点。不同地方的景色,同一地方不同时令的景色也都有不同的特点。(出示古诗句填空,分析“异”“同”)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

2.发散思维,练习写作。

春天到来了,田野里的_______开了。它们像_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

夏天到来了,田野里的_______开了。它们像_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

秋天到来了,田野里的_______开了。它们像_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

【点评:模仿、借鉴是提高学生读写技能的有效途径。小学生从不会写作表达,经由模仿的途径,逐步掌握书面表达的要领,把范文的表达技巧转化为自己运用自如的表达技能。特别是三年级的孩子们,更需要有这种方法。】

(四)发挥想象,抒发情感

1.出示课文第四、五自然段,集体朗读。

2.如果你也变成一朵荷花,想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些什么。

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_______飞过来,告诉我_______。_______在_______,告诉我_______……

【点评:想象作文,顾名思义是想象出来的。实质上,所有文章都缺少不了想象。在《荷花》中,作者为了写好看到的景物,调动了自己的所有感官参与活动,在观察现有景物的基础上,经过重新组合创造,在自己的头脑中产生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特别是“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的想象,更加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教者将“想象”转化为由“实在事物”(学生们熟知的事物)进行联想,降低了写作的难度,使得文章内容更为贴近生活实际,丰富了写作的素材。】

(五)诵读全文,丰富情感

1.朗读全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条理(提示:将课文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

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引发想象——回到现实

2.出示荷花图片,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荷花?(出示句式)

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设境激趣,把握主题

(一)设置语境,畅谈“风景”

1.在假期到来之际,许多父母都会带你们出去旅游,哪些名胜古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各自描述见过的风景)

2.天下的风景真是很美,但怎样才能将风景说得让别人犹如身临其境呢?(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二)具体突破,了解“特点”

1.一般情况下,我们所选择的景物都是自己最熟悉的或者印象最深的。你能说说平时看到的景物都有哪些特点吗?

2.出示景物,进行尝试描绘。

早霞、晚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可以从景物的色彩方面入手,把景物的颜色和它们的色彩变化写出来。)

风雨雷电(选择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可以从它们的声音入手,这样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

树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它一年四季都有变化,什么时候抽出新芽,什么时候枝繁叶茂,什么时候赤裸着树干。)

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它的发芽、开花、结果等各个生长期都有不同的特点。)

【点评: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自身的各种心理因素,推动学生向更深更广的知识领域探究。在这一阶段中,教者通过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日常景物入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转化为“写作能力”。】

三、课后练习,强化写作能力

1.仔细阅读《荷花》课文,结合生活中看到的荷花,画一幅夏日荷花图。

2.仿照从本课学到的写景方法,对自己印象深刻的一处景进行细致的描绘,特别要抓住主要的景物,同时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点评: 熟能生巧,写作水平是靠长期的练习形成的。教师指导学生课后进行二度创作,也是为了强化对文章的“阅读”效果。这样的环节同样也遵循了“阅读——模仿、借鉴”这个创作的基本规律,从实际出发,融进美育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掌握文字规律和特点的同时,提高运用文字的技巧,提高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写出优秀的文章。】

【总评】

心理学研究指出,儿童需求通常以意向、愿望、动机等形态表现出来,涉及到小学生作文心理发展问题上,起动力作用的需求形态主要是动机意识。所以,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判定:作文动机是儿童作文活动的直接推动因素,其强弱直接关系到儿童作文的成败。而小学生作文动机因素与儿童言语发展有直接的关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2011年版)“课程设计思路”中有这样新的阐述:“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孩子们在学习语言,掌握语言文字规律、特点的同时,可以让他们运用所获得的文字技巧去表达美、创造美(即“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写出独我的作品。

我们可以带领孩子们进行阅读,引经据典,让他们翱翔在名作的无限遐想之中,继而进行与文学作品内容相对应的文学创作,“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具体建议”的“关于写作教学”)孩子们通过创作,会将自己对生活、对周围形形色色的人生化成作品中的“对象”。也许我们能从中找到一些文学作品的痕迹,也许能找到文学作品人物的影像,也许能链接到一些文学作品的情节……因为文学作品满足了孩子们的阅读欲望,使得他们的精神世界饱满、充盈。

汤锐指出,促使儿童去阅读文学作品的是他们的好奇心,他们不是要从作品中看到他们自己,而是把文学作为一次愉快的历险,从文学中“体验生活”——这种体验包括角色体验、冒险体验、情感体验以及对个体生存状态的体认和确证。所以,体验生活对儿童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是对现有因素(例如生活环境、生活内容、儿童自身生理和个性欠缺)的弥补,也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沟通自我和他人。①

①王泉根,赵静,等.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32.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自然段景物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秋天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文学作品与数学
美丽的秋天
文学作品与数学
写好家乡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