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

2016-05-14 07:38张翠平
法制与社会 2016年8期
关键词:社会思潮民族精神全球化

摘 要 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对国家的发展以及民族的未来至关重要。全球化背景下多重社会思潮的冲击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在多重社会思潮冲击下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增強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民族精神 培育 全球化 社会思潮

作者简介:张翠平,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3-224-02

社会思潮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有着密切关系。虽然目前大学生资源不再如之前那么匮乏,但相对而言,这一群体依然是社会的精英群体,承载着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一般而言,作为青年代表的大学生,他们的思想比较敏锐,较之常人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国计民生、关注民族兴衰,往往是社会思潮的发起者、推动者和传播者,也更容易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思潮冲击下加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袭,保证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大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

一、社会思潮冲击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影响

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思潮冲击对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提供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

(一)社会思潮冲击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提供了机遇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越来越频繁,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织,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1.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带来了新内容。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就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而言,任何国家都不能固步自封、自缚手脚。现今社会本身就是一个文化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多种文化的交流、融合符合时代潮流,也更益于不同文化取长补短,获得发展。伴随着文化交流而来的是多重社会思潮的涌入和本国新思潮的崛起,这些涌入和新发展起来的社会思潮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提供了更加坚实、多元化的理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涵,值得肯定。

从某种层面上讲,多重社会思潮的冲击更能激发当代大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益于振奋大学生的民族自豪精神,使他们在崇高的民族情怀中奋发有为,努力前行,从而更好地推动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2.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提供了新途径。较之以前相对狭窄的培育路径,在全球化背景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自媒体、新媒体等网络媒介越来越多的出现我们的生活当中。这种新的培育媒介和路径打破了传统的地域界限、国别界限,使各种思想、文化等能迅速传递。

多重社会思潮带来的开放和全球意识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拓展了视域范围,搭建了新的平台。全球化使得各种资源要素、文化思想能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而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易于获取信息、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群体,通过多重社会思潮冲击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路径的多元化,必然能让大学生群体接触到更多的、不一样的信息,有助于让他们对各种社会思潮形成较为全面客观的认知,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无疑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二)社会思潮冲击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带来了挑战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思潮亦是如此。社会思潮是特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往往具有复杂性、多样性、隐蔽性、难控性,加之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期,心智还不够完全成熟,从众性、盲目性、随机性、非理智性往往成为青年学子对待社会思潮的基本态度。“因此,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1.淡化了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保证本民族、本国文化传统的传承及弘扬。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多重社会思潮的冲击使得这一目标的实现更加困难。

一直以来,大学就是各种文化、各种社会思潮交错的前沿阵地,大学生不可避免的处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包围之中,由于他们长期处于学校这一比较单纯的环境之中,对外接触较少,社会阅历浅,思想观念单一,辨别真伪、好坏的能力相对匮乏。在域外社会思潮,特别是西方不良社会思潮接踵而来的时候,非常容易受到影响,严重者甚至被腐蚀身心,影响和制约了大学生对本民族、国家的认同感,淡化了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

2.扭曲了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道德观念。在全球化进程中,西方社会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奢靡主义等腐朽落后的资产阶级价值观、道德观念随着经济社会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传入我国。这种价值观、道德观念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和价值,推崇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忽视、贬低社会集体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极易淡化大学生对集体、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扭曲了当代大学生的正常价值选择和道德观念。

受这一思潮的影响,很多大学生不再把国家、民族需要和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价值选择呈现多元化,“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已不再成为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座右铭,使他们常常用挑剔、质疑的眼光和心态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导致民族、国家的认同危机。

3.降低了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客观上讲,目前,西方社会的物质文化基础和发展程度暂时领先于我国,因而在全球化浪潮下,随着西方社会思潮的涌入,部分思想不稳定、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受到了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认为西方社会文明高于我国,西方社会制度优于我国,西方国家的民族胜于我国,从而极度崇尚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崇洋媚外,降低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4.影响了大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认同。正如约瑟夫·奈所指出:“我们通过吸引力而不是强制力获得我们所想要的东西的能力。当其他国家也希望产生我们所希望的结果时,我们就可以用比使用强制力少得多的代价得到他。”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以较为强势的经济、技术优势,通过文化交流、影视剧等多种方式极力传播其文化,扩大西方文化在我国的影响力,试图通过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征服我国,特别是我们国家民族未来发展希望所在的大学生群体。

当前,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以文化包裹的西方价值观思潮正在侵袭我国的当代大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对西方文化、文明,对西方民族的崇拜现象,疯狂追捧圣誕节、情人节等“洋节”状况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我国高校中,他们津津乐道于西方文化,而对本民族传统节日、优秀文化相对淡漠,甚至挑剔。全球化背景下的多重社会思潮冲击给我国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带来了巨大挑战。

二、多重社会思潮冲击下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措施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升级时期,加之全球化背景下的多重社会思潮冲击,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面临诸多困境。如何在这一前提下加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从而推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着力提高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辨析能力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对于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而言,亦是如此。要正确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多重社会思潮冲击,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群体的素养,提高他们辨析社会思潮真伪优劣、特别是自觉抵御西方腐朽社会思潮的能力,这样方可在根本上取得民族精神培育的实效。

在当前情况下,各种社会思潮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和影响需求的变迁在不断变化,这就导致大学生辨析社会思潮的难度加大。因此,我们在对民族精神培育过程中,要将培养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鉴别、选择能力和辨析能力作为培育的重要内容,并应随着社会思潮变迁情况不断修正应对措施。

(二)积极开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新路径

作为具有较高知识储备且对新生事物有较强接受能力的大学生群体而言,网络对其影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现代新兴媒体抢占舆论阵地,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在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作用,必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引导作用,通过校园网、微信群、微博、手机报等方式,搭建民族精神培育新平台,传播正能量,引导大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

另一方面,要大力净化网络环境,特别是要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控,屏蔽有毒有害信息,防止西方和国内不良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群体的侵袭,做到正本清源。

(三)不断赋予民族精神以新的内涵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形成了本民族的心理特征、思想品德、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厚重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是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必须持之以恒予以坚持的。

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相对稳定,但外延不是固化的,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以适应本民族存续和发展的需要,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历史范畴。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过程中,应当在坚持民族精神根本的前提下,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民族精神培育需要,不断赋予民族精神以新的内涵,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促进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作的发展。

(四)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和爱国主义教育

责任与担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在要求。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群体,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只有不断加强培育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才能使他们将个人追求和国家民族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增强他们自觉抵御腐朽社会思潮侵袭的能力,最终也才能把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过程中,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其中,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激发大学生群体的爱国主义意识和情怀,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们形成抵御不良社会思潮冲击的内在动力。“必须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

三、结语

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思潮冲击对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我们如何甄别把握。从本质上讲,一个民族的精神,既是本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过程中,我们不能刻意贬低其他优秀文化,而应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域外优秀文化,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正确的方式面对多重社会思潮的冲击,使其最终服从服务于我国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也必将能够推动我国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作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炳军,展赫男.社会思潮冲击下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南通大学学报.2015(3).

[2]骆方金,孔静.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激发和培育.社会科学家.2006(6).

[3]约瑟夫S·奈.全球化世界的治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4]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83.

猜你喜欢
社会思潮民族精神全球化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直面“真问题”,廓清中国方向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多元化社会思潮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