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大山与告别贫困的机制与效果研究

2016-05-14 03:39王华锋
大经贸 2016年8期
关键词:扶贫教育

王华锋

【摘 要】 河北涞源南马庄乡在脱贫攻坚战略中大力实施外迁的政策,通过对该乡各个行政村的调查发现,搬迁政策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政策制定和实施中走向了一刀切的误区,许多方面没有做到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数村民没有生活在城市中的生存能力,外迁入城不仅不能解决其脱贫问题,反而会因此出现生存危机。

【关键词】 扶贫 搬迁 山区地形 教育

一、南马庄乡基本情况

(一)资源状况

该地处古北岳恒山山脚下,群山绵延,沟谷纵横,平均海拔在一千米以上,山高处云雾氤氲,终年不散,与北方山的干燥色调大相径庭,山色十分优美,是绝佳的旅游开发地。该地由于海拔较高,夏季十分凉爽,是很好的避暑胜地。另外该地山石大多属于砂石结构,是很好的建筑材料。

(二)农业、牧业发展条件

山区水源充足,水源清洁丰富,土壤肥力极高,当地种植杏子、李子、核桃、花椒、玉米、土豆等均十分高产。山上植被覆盖率极高,幅员广阔的山地是天然的养殖场,对于发展养殖业十分有利。

(三)经济状况

在对大滩、桑树堰、望天岭小关城等村的走访过程中发现当地经济十分落后,许多家庭尚处于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阶段。住房大多为的石头堆砌而成的原始形态房屋。家庭生活用品十分简陋和稀少,大都是上个世纪的古旧家具,现代化的家用电器十分稀少。

三、当地致贫的原因分析

(一)山区地形造成种植业、养殖业小规模原始经营

该乡地形为山地,出门就爬坡,地无三里平,不仅给当地老百姓出行带来极大的困难,而且在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上也带来极大障碍。受山区地形限制当地种植业规模十分有限,每年的种植业收成仅够自己生活之用,在种植业上不能够实现收入。另外由于现代机械不能够应用到该地的农业生产上去,造成农业生产方式只能处于原始的刀耕火种阶段。

(二)农民文化程度低,信息不畅通

受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该乡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文盲较多,思想比较保守,对新事物和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差。由于当地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当地百姓对外信息不畅,造成当地种植的经济作物像核桃、杏仁等在对外销售过程中被收购商恶性压低价格。收购价格过低造成农民盈利过低,甚至是出现亏损,这种现象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生产积极性降低造成生产减少,进而造成农民收入更低,带来进一步的贫困。

(三)“因为穷,所以穷”之恶性循环

贫穷具有天然性,难以走出恶性循环。因为当地百姓过于贫穷,在教育上很难有过高投入,结果造成许多儿童在应该受教育的时候没有机会得到很好的教育,长大以后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很多只能够在家务农,难以实现脱贫致富。他们的后代由于面临同样的困境,同样只能重复父辈们的老路,难以走出这样的循环。

二、搬迁政策与当地实际的关联性分析

(一) 生存能力与外迁政策

通过比较搬迁前和搬迁后的成本与收益,村民发现政府给予的搬迁补贴不能够持续性地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在城市生活,山上的房屋要被拆掉,耕地要被收回,由于没有务工能力一旦搬到城市生活就面临失去生活来源的问题。而在山区生活则可以实现生活上的自给自足,还能勉强生活下去。

(二)思想状况与外迁政策

中國人有强烈的乡土观念,对于搬迁到城市生活要以失去宅基地和耕地为代价许多人是想不通的,再加上南马庄乡给予的搬迁政策条件并不是十分优越,所以大部分村民选择继续留在山区生活。山区生活和城市生活差别很大,山区里生活自由空间较大,人际关系比较简单,村民考虑到搬迁出去之后在生活习惯上难以不适应城市生活,对于搬迁也有强烈的抵触感。

三、农民脱贫与外迁的关系分析

(一)山区地形不是致贫的全部原因

山区虽然是普遍贫困的地区,而且山区地形是造成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山区地形不是山区百姓贫困的全部原因。任何地区都有发展的不利因素,山区也有山区的不利因素。城市不因为交通拥堵而搬迁,同理山区也不应该因为交通不够便利而因噎废食,认为只有搬迁才是山区脱贫的唯一出路。

(二)外迁政策不是脱贫的全部方法

成功的道路不尽相同,各个地区的的繁荣背后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原因,城市有城市繁荣的原因,山区要繁荣也有山区自己的方案。山区要脱贫,外迁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因地制宜地寻找自己的脱贫方案,实现就地脱贫。

四、山区农民就地脱贫的道路选择

1、扶持支柱产业发展

南马庄乡可以依靠其风景秀丽的山区优势和高产的水果产业优势,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投入,争取形成支持该地发展的现代化支柱产业。以旅游业为主导,通过对大茂山风景区的开发,使该地配套的服务业得到协同发展。通过农业技术的利用,大力发展桃、李、杏、核桃等水果的深加工产业,向下游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

2、提高当地百姓的科学文化水平

该地区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不是环境恶劣问题,而是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较陈旧。政府应有规划地举办各种农业知识培训班,电脑网络知识培训班等不断增强农民依靠现代化技术提高农业收入的知识技能,使农牧业产品通过科技实现规模化增收、增值。

3、合理规划山区住宅布局

通过以村庄布局调整为核心,合理规划农户住宅的空间布局,推动山区内部并村工作,把居住条件恶劣的农户集中到条件较好的地区。并村到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一方面农户的出行便利性能得到明显提高,与外界的联系范围和程度不断扩大,村庄的规模集聚可以实现各项产业的集聚效应,利于现代化村镇的形成和发展。另外,山区的整体环境能得到较好的改善,有利于旅游业的开发和利用。

4、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该地最大的资源就是环境,在移民过程中和当地的扶贫发展过程中必须保护好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不仅要在政策制度上规定环境保护,还要不断提高当地百姓的环境保护意思和思想素质。

猜你喜欢
扶贫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阿勒泰市就业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
证监会“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