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命题密图的“五步走”要诀

2016-05-14 13:45万安
求学·素材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时评时事作文题

【名师简介】万安,湖北省枝江一中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新锐,教改新星;从事高三教学工作多年,获宜昌市高考质量一等奖;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多次参加高考阅卷工作。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复一年的全国高考正在发生着不少引人注目的变化:2015年,我国实行高考统一命题,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增至18个。2016年高考,将有25个省份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因此,研究全国卷作文的命题特点和走向,对今后考生的写作和备考有着重要的意义。

命题特点

近几年,全国卷作文命题的基本走向是怎样的呢?我们且看下面这个表格:

从上述命题形式来看,我们可以得出命题的两个特点和规律:

一、关注时事,贴近生活

纵观近五年的作文材料,尤其是2015年全国卷的两则试题,一则是有关“举报父亲交通违规”的书信,一则是关于科学家、工匠、摄影师对社会贡献的评价,两则材料共同的特点是新鲜而时尚,供考生写作的角度灵活而自由,不在审题难度上难为考生。仔细分析,这其实也是全国卷近几年来一贯秉持的命题原则,即不回避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积极引领考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等。可以说,这个原则将是未来一段时间里高考作文命题努力坚守的方向。

二、视角多元,价值引领

近五年的高考作文题大多都是材料作文题,题目有多个角度和立意方向。在价值引领上,作文的命题都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成长和自身修养,引领他们树立“爱国”“正直”“诚信”“友爱”等主流价值观;引领他们培养崇尚“法制”“规则”“责任”“包容”“感恩”等时代意识。如2013年高考作文题“同学关系”切合了复旦室友投毒事件,引导学生由社会新闻反思自身。在导向上,该作文题强调发展和谐美好的同学关系,奠定了作文写作的健康导向。2012年高考作文题“放下顾虑”考查学生的劳动生活,反映当下青年急功近利的普遍问题。

据此,我们可以预测2016年的全国高考作文命题的走向是关注时事,紧扣热点,这应该是今后全国卷作文考题的风向标。时评材料作文题无疑是我们备考的重点。换言之,在高三作文冲刺备考中,我们应该强化对时评类材料作文的训练。

备考策略

具体来说,在复习备考中,我建议考生要从三个备考策略入手:

一、加强阅读,重在积累

全国卷的命题特点启发我们:考生要真正关注生活,尤其是关注生活的发展与进步,与时俱进,让自己的文章“接地气”。 “接地气”,就是要多关注社会热点时事,引用时评人的经典评论来论证问题。我建议大家多阅读一些时文报刊,了解重大新闻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可以说,谁掌握了无限丰富动感的现实资料,谁就拥有了让思维灵活发挥的广阔舞台。

比如2015年某省高考状元在谈及自己作文经验时,强调了“阅读积累”的重要性。考前最后三个月,虽然时间紧张,但他仍然抽出时间读报,读书,因为他更喜欢挖掘看似与考试无关的材料。比如,他在《南方周末》上看到一则关于“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的报道,当时很惊讶也很气愤,就写了一篇评论性的文章《向“拆”说不》,后来,他在2015年高考作文中运用這则材料,成为写作的一个亮点。如何收集材料?关键就在于考生在平常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实际上,大家不妨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与写作多加以联系,运用材料时就不会捉襟见肘了。

二、灵活运用,善于发掘

时事新闻是一个素材大金矿,如果我们将笔触伸向这个大金矿,去观察和思考,我们会发掘出一片奇妙天地。问题是,现在不少考生有素材却不知道如何运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根据平时的阅卷观察,给大家提供几种方法。

1.还原真实场景,渲染气氛

考生要关注生活,留心搜集身边的热点新闻,扣住主题,选取新闻给你感觉最强烈的中心印象,以此为切入点对素材进行还原和再现,渲染气氛,为论证观点埋下伏笔。比如对时事素材“医护人员手术室内摆拍”的运用实例:

透过这光影,那个被争论的浓云笼罩着的真相,渐渐清晰,连续七小时的手术后,病人的腿终于被保住,医务人员终于将悬了七小时的紧张之气一一轻吐。治病救人的喜悦让他们欢欣,可当手术灯熄灭的时候,他们刚刚还闪烁着光泽的眼眸旋即黯淡下去。他们默默看着这朝夕相处的环境,念及其即将搬迁,关于往事的回忆悉数涌起。头顶的手术灯早已不知明灭了多少个日夜,他们的生活也正是因为一次次妙手回春的经历而变得充实和温暖。他们不甘就这样走向另一处光影,于是便有了这张记录暖意的自拍照。

这个片段以医护人员的自拍为素材,通过对自拍场景的还原描述,融入作者的想象和思考,再现了医护人员在手术室里的所思所想,为后文议论埋下铺垫:呼吁人们对医护人员少些质疑,多些理解与理性。

2.引用人物语录,增强文章底蕴

为了使语言更有说服力与文化含量,考生可以引用一些人物格言。名人的故事让人震撼,名人的语录更能启发人的思考,成为作文的增分点。比如引用热点人物乔布斯语录的写作片段:

独醒,是不为外界所束缚,独醒的自我认识才不会迷失人生的方向。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说道:“你们不活在别人的声音中,能够坚持自己内心的声音是多么的可贵。”是的,所有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我们不能活在别人的声音中而淹没自己内心的声音。只有“众人皆醉我独醒”,才可真正看到自己想要到达的前方。我们在孤独中感悟,以一种自信、自清的心境,去努力追求自己的信仰,以最美的姿态绽放。

这个片段紧扣“独醒”的主题,通过对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上的演讲词做深入的解读,有力论证了“独醒”的重要性。考生引用热点人物语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挖掘小细节,从小众故事中找到新鲜感

一件重大的新闻时事给我们的印象具有大众性、统一性,如果我们善于挖掘时事人物的小细节,我们就会发现一片奇妙的天地。比如写作片段:

宁泽涛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还有至关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是一名军人,而且是一名海军。军人的斗志磨炼了他坚强的毅力。就像同样从军队走出的优秀运动员王皓和林丹那样,正是军人这种不服输的意志,才成就了现在的宁泽涛。如今,宁泽涛这个“小鲜肉”长成了“新飞鱼”,在仁川亚运会的突破也给他增添了继续努力的信心。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一定会成为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国游泳队的一个奇兵,因为他代表着中国泳坛未来的新希望!

宁泽涛的故事,大家都熟知,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生活的另一面。考生需要把他生活的小细节找出来,从小的角度去解读人物,才可以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三、明确文体,掌握结构

据我观察,不少考生写时评文时,往往会陷入一大误区:剑走偏锋,偏离题意。在写法上,时评文一般不能就事论事,不能只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需要做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我们以2016年宜昌市1月高三调考题目为例,谈谈如何掌握时评文的结构。

2015年12月24日,重庆市玉带山小学组织一年级同学在操场上观看“杀年猪”。杀猪师傅一边解剖整个猪的身体,一边向小学生们讲解相关知识。该校老师介绍,此举是为了弘扬传统民俗文化。对此,网友议论纷纷。

甲说:现在传统民俗文化正在渐渐消失,玉带山小学的活动是为保护并弘扬传统民俗文化,值得肯定。

乙说:弘扬民俗文化的初衷是好的,但不能用别的形式吗?

丙说:让一年级小学生观看“杀年猪”,太暴力血腥了,对小学生成长不利。

丁说:不要把小孩子看得太脆弱,如果连杀猪场面都不能看,他们以后怎么面对复杂的现实社会?

猜你喜欢
时评时事作文题
时事绘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网约车(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
把新闻时评做成报纸的亮点
漫画·时评
漫画·时评
“新”时事类作文素材 点给你看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
漫画·时评
时事出版社等提供884种可供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