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益与道德的权衡中,坚守道德

2016-05-14 03:42
求学·素材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药剂师情理所欲

【名师简介】周珍,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中语文教师,湖北省语文学会会员。曾参与《综合阅读》《生成性教学》等课题的研究,在省市级优质课竞赛、论文及优秀教案评比中均获一等奖。多次单独命题,多次参加湖北省高考阅卷工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意大利某城市有个名叫海因茨的人,他的妻子得了癌症,危在旦夕。该市有个药剂师,研制出了一种治疗癌症的特效药,配制这种药的成本只有200美元,但他要价极高,每剂要价 2000 美元。为了买到这种药,海因茨变卖家产,并且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美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药剂师拒绝了他,并且说:“我研制出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茨没别的办法,于是在一个晚上潜入药剂师的仓库偷药,结果被警察发现,抓进了警察局。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押题理由】

新材料作文的命题也在作文的相关母题范畴内。作文的母题包含三个大的方向:一是个人发展问题(幸福、理想、自信、善心等);二是个人与外界的关系(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如何处理,如尊重、合作、包容等);三是人的认识问题(人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认识等)。考生备考时可有意识地对以上三个角度进行思考。另外,对现实的关注也是2016年高考考查的热点。

【立意点拨】

这则材料涉及三个人,我们可对这三个人的行为与心理进行梳理,并阐述自己对三个人的行为的看法,依此形成写作的三个基本角度。你可以赞成海因茨守护生命的做法,肯定生命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弘扬悲天悯人的人文精神,也可持反对意见,因为情理不能突破法律的界限——其深层意义是情理与法律的矛盾;你可尊重药剂师的智慧与劳动,赞成遵循市场规律的做法,也可反对他唯利是图,不顾他人生死的残忍,或建议他赚钱的同时兼顾人情——其深层意义是利益与人情的矛盾;警察将偷药的海因茨抓捕,你可赞同这种维护法律公平的做法,也可建议他兼顾法理与情理——其深层意义是法律与人情的矛盾。最后,你也可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角度入手,思考社会制度是否健全,如何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等。这则材料的最大特点就是“两难选择困境”,考生从单一角度立意是可以的,但如果能对道德、生命、规则、法律、价值等关系范畴进行一些辩证性思考,可适当提高得分。

常见的立意误区:为了爱值得付出一切;尊重知识产权;宽容待人。

【优秀立意】

1. 在利益与道德的权衡中,坚守道德;2. 情与法的均衡。

【高分素材】

(人物)素材化用①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东汉杨震在王密贿赂自己时,一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令王密汗颜,他在利益与道德间选择了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反观当下,有多少领导者、执法者知法犯法,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置大局于不顾。不知他们知晓杨震的事迹后,会有何感想?

(人物)素材化用②

古代最著名的贪官和珅生前用尽各种手段陷害忠良,搜刮民脂民膏。在利益与道德间,和珅抛弃了自己的道德。他的行为换来了唾骂,其资产也在他死后充公。西方小说中,夏洛克、葛朗台、阿巴贡和泼留希金这四大吝啬鬼不惜以道德换利益,但他们最终获得的又是什么呢?只是众人的嘲讽谩骂和悲惨的下场罢了。那些抛弃道德选择利益的人,纵使因此家财万贯,也永远不会得到他人的赞扬。

(语录)素材化用③

自我利益与社会道德如何取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永恒命题。康德曾解答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这两种东西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对于利益和道德,我始终坚信道德才是应该坚守的。古往今来,只有遵循心中道德的人才会受世人敬重,也方能名垂千古。

(语录)素材化用④

有道德的人往往被视为高尚的人和社会的行为典范。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早有阐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他终生践行着这种道德义利观,不为宫室之美,不为妻妾之奉,更不为所识穷乏者得之,一心遵从心中的德行,终被后人称为“亚圣”。如果那位药剂师能怀着一颗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以治病救人为道德准则,最终的结果岂不令人皆大欢喜?

猜你喜欢
药剂师情理所欲
冒死护友
药剂师是干什么的
情理之外
何时结婚都不晚
何时结婚都不晚
致新敏队长
主持人语:情理与法律
AM NOTHING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法律案件中的法理和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