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中贾谊的政治思想探究

2016-05-14 20:07李子昂
青春岁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贾谊启示

【摘要】贾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其所写的《过秦论》通篇气势恢宏,通过揭示秦王朝的覆灭,来告诫汉初的统治者吸取秦王朝灭亡的教训,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贾谊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其所留下的政治思想却值得探究,本文以贾谊的《过秦论》为例,来分析贾谊的政治思想,并在分析的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以及对贾谊《过秦论》中体现的政治思想的思考。

【关键词】贾谊;《过秦论》;启示

一、贾谊简介

贾谊,汉高帝七年生于河南洛阳,卒于汉文帝十二年,当前对贾谊详细记载多参考《汉书·贾谊传》。通过《汉书》的记载,可以简单的梳理下贾谊的生平。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

贾谊的政治思想深刻反映了汉初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对先秦各家各派政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贾谊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所留下的政治思想却尤为宝贵,既有他劝诫汉初统治者吸收秦二世而亡的教训,加强礼治德化教育,也有他为了实现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所倡导的以民为本、安民富民爱民的民本思想,还有他为了维护国家统一所倡导的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的权力等等一系列的政治思想。

二、《过秦论》的主要内容

《过秦论》共分上、中、下三篇,简而言之,就是议论秦王朝的过失和错误,积极建议统治者(汉文帝)施行仁政,推行与民休养生息的政治政策,能够做到从真正意义上安抚百姓生活,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同时缓和当时太平社会背后所隐藏的社会阶级矛盾和社会利益冲突。

《过秦论》的上篇主要介绍了秦王朝的兴起和衰败,在上篇的结尾贾谊将秦王朝迅速败亡的原因归纳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在《过秦论》中篇中贾谊深刻剖析了秦王朝统一后没有实施一系列治理国家的政治政策。贾谊写到:“未兼并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异也。”而在《过秦论》的下篇中,贾谊的侧重点在于指责秦王子婴的过失以及对全文的总结。“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上、中、下三篇环环相扣,深刻揭示了秦王朝灭亡的原因,虽名为“过秦”但实在借古喻今,旨在为西汉的统治者提出自己的推行仁政的政治主张,以稳定社会经济政治秩序。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贾谊敏锐的察觉到了西汉社会在发展中面临的各个方面的危机,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愿望和政治主张。

三、《过秦论》中贾谊的政治思想探究

贾谊的《过秦论》对当时的社会和国家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在《过秦论》中,笔者认为贾谊的政治思想突出表现在“仁义”思想以及变法革新思想之中。

1、《过秦论》中的“仁义”思想

“仁义”思想古已有之,“仁”的观念最早可追朔到西周时期统治者“重德”、“敬德”的思想,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在《左传》、《国语》中,“仁”的内涵得到丰富,逐步成为一种敬谨的道德责任意识,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爱人”等行为。“义”的观念,起源于一种表示社会等级的礼仪,象征了等级秩序。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义”发展成为根源于天地之道的宇宙之道。总体而言,孔子以前,“仁”是指由内心而发的,对道德礼法的责任意识;“义”则指依据道德而做出额判断和行为。而后,孔子丰富和发展了“仁”与“义”的内涵,建立了仁政学说,提出:“克己复礼为仁”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主要代表观点。但是,《过秦论》中贾谊所提出的“仁义”学说与孔孟思想中的“仁义”学说还是有区别的。区别就在于贾谊的“仁义”学说来源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与其说是一种思想,还不如说是一种政策。贾谊在《过秦论》中所主张的“仁义”主要是针对秦朝的残暴统治给人们带来的政治高压、残酷吏法、经济掠夺和思想禁锢而言的。

贾谊《过秦论》中的“仁义”思想,是根据时代背景所提出的,与传统的“仁义”思想不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所以我们在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时,首先要注重对于思想家所处时代背景的研究,不能一概而论,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分析方法研究政治思想家的思想,要认识到政治思想家思想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在研究其某一时期的政治思想时要切实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一般的规律中寻求每个思想家独具特色的政治思想。其次,在研究单个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家的思想时,要认清其思想的产生来源以及与同一时期不同思想家思想的比较研究,这能使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所研究思想家的思想内容。另外,通过研读《过秦论》,还要认识到贾谊所倡导的“仁义”思想,虽然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推行与民休养生息的经济政治政策,但是贾谊写《过秦论》的目的,不是为了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其所提出的“仁义”思想就其本质而言,也是为了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一种政治统治工具。为此,我们要做到与时俱进,在研究古代政治思想家优秀政治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政治理论构建自己的中国思想史知识体系。当前,我国政治政策中所倡导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等一系列切实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政策就是对中西方政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我国,国家是人民的主人,治理国家要充分尊重人民在国家和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人民才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决定者和参与者,通过研读《过秦论》,分析贾谊的政治思想,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

2、《过秦论》中的变法革新思想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下,贾谊站在历史发展变迁的高度来看待秦在统一祖国过程中的攻战政策的,因此,他对秦国所进行的以武力统一全国的兼并战争,没有半句指责。这种大一统的思想,是历代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所共有的,它体现了人民的最高愿望。由此贾谊进一步提出了自己主张变法革新的目的,即为了维拥中央集权,保证国家统一,统治者要注意因时因地的注意调整自己的政策。在《过秦论》上篇中,贾谊首先写到了秦王朝的兴起,着重强调了商鞅变法对于秦王朝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是秦国向秦王朝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后才有了秦王朝统一中国的局面。《过秦论》肯定了秦王国和秦始皇的历史功绩,认为秦顺应了春秋战国之际民心的要求和历史潮流,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而后贾谊对秦王朝后期腐败和暴政导致天下灭亡感到叹息。分析《过秦论》中所描写的秦王朝的发展变化,不难发现,其中深藏着与时俱进的思想。同时,贾谊着重强调了不能随心所欲的去变革、去顺应时势,而要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既要有前人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又要有符合时代潮流的新的东西。

四、结语

仁政以及与时俱进的思想对于中国政治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过秦论》认为秦王朝的覆亡也在于没有与时俱进,仍然使用打天下的暴力手段治理天下。在贾谊看来,与时俱进还表现在同一王朝不同君主交替后要有不同的治国理政手段。这当然不是简单地改变前任君主的所有做法,而是要坚持好的正确的方略,纠正错的不合时宜的做法。这也启示我们,要堅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历史的发展演变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不断与时俱进,以人民的利益为导向,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 谢阳举. “仁”的起源探本[J]. 管子学刊, 2001(01).

【作者简介】

李子昂(1993—),男,山东省泰安市人,海口市美兰区海南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贾谊启示
贾谊究竟是否怀才不遇
辩汉文帝不用贾谊
漫画
贾谊为何英年早逝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怀才不遇的贾谊
贾谊谱系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