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乡村景观特色营造探析

2016-05-14 09:38刘甜田叶喜
绿色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乡村景观美丽乡村

刘甜田 叶喜

摘要:本文以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为研究对象,运用美丽乡村理念探索如何进行乡村景观特色营造。在生态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三方面详细总结营造特色的多种设计表达,并针对昆明市近郊区乡村景观展开营造方法分析,希望用一种新的视角为该地区乡村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美丽乡村;乡村景观;特色营造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7004103

1 引言

“美丽中国”的半壁江山在“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使乡土传统文化面临危机,许多有地域特色、民族特征、文化价值的乡村景观遭到破坏,“千村一面、模仿城市”的模式正取代乡村景观的旧有格局。美丽乡村建设理念,不应局限于传统新农村单独以经济增长为主的模式,而应转变为对乡村景观环境的打造,营造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提升乡村文化品质和优良环境,以实现乡村的可持续性发展。

2 美丽乡村建设理念

美丽乡村的概念出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并在2008年正式实行“美丽乡村”计划,将大力发展经济和全力打造生态环境结合起来,用10年时间将所有行政村建设改造成为“村村优美、人人幸福、家家创业、处处和谐”的最美中国乡村。而美丽乡村包含乡村环境景观美和乡村社会美2个层面的内容。

2.1 乡村环境景观美

在乡村环境景观层面上,“美丽”指乡村物质空间的布局与设计美,乡村景观的营造应该有良好的视觉效果。乡村景观的规划应该合理利用当地地形,发挥地域优势,营造出能够体现乡村特色和标志性的村貌景观。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合理布置绿地、休闲空间、文化及健身设施,创造优美的乡村公共活动空间,美化各家院落,营造处处相宜,家家美景的良好环境。

2.2 乡村社会景观美

在乡村社会层面,“美丽”指让人感觉和谐、美满,即乡村产业结构合理、规模适中、发展状况良好、村民富裕的美好生活。于此同时,在生产和生活中,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和睦融洽,形成文明友好、和谐的乡村社会氛围。

3 乡村景观特色营造

3.1 具有生态价值的乡村景观营造

3.1.1 顺应自然地形

乡村景观设计应顺应自然地形,自然地形是维持土地安定性的大地形状。改建原则应避免造成土地不安定感。另外,农村经济不发达,大拆大建不仅造成土地不安定,而且会造成大量不必要的浪费。尤其在云南,地理位置特殊、地貌复杂,乡村依山就势而建,不仅顺应自然地形,而且造就了独特的乡村地理景观。例如云南元阳县牛角寨乡小岭岗村的蘑菇房,参差错落依山就势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景观,这种环境自身可修复的建造方式不会割裂自然景色,并能融于自然之中,与大地环境成为一个整体。

3.1.2 运用地方材料与技术

地区原生材料是可直接利用的资源,像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干阑式竹楼(图2)、城子古村的土掌房、大理白族以石头为主要材料的建筑等,把这些材料运用在设计中能够降低造价,还能使乡村景观更具地域特色。采用传统技术利用地方材料,将新技术与地方材料同时运用于乡村景观建设,可以在设计表达上更加适宜。

3.2 具有审美价值的乡村景观营造

3.2.1 乡村自然生态景观

乡村自然生态景观是由植被、水体、山林等组成,是不可建设用地,其以保护为主,规划为辅。绿化走廊、森林绿地、生态防护林、大面积的植被板块,乡村中原有的

池塘、河道及及其它水体,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应以保护为主,创造出合理宜人的开放空间、灵动的水体,与乡村生活环境相协调。

3.2.2 乡村聚落景观

乡村聚落景观是由乡村建筑和乡村生活环境组成,是乡村基础性的环境景观。乡村建筑记载着村庄悠久的历史文化,体现着村庄独特的审美倾向。著名的云南城子古村(图3),将土掌房很好地保留下来,给当代人展现了600多年前村庄的历史风貌,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乡村生活环境景观主要体现在庭院、街道、广场、公园、文化设施等场所。乡村聚落性景观规划设计要尊重村庄原有肌理,尽可能不破坏村庄原始形态,控制建设用地的扩张。

3.2.3 乡村生产性景观

乡村生产性景观主要指农业生产景象,包括农作物的生长景观。乡村的生产性景观是以乡村生产者为主导的生产过程的自然体现,它的生产性质和生产过程决定了乡村的生产性景观特色。从景观色生态学的角度看,农田可以看作是一种板块类型,它的设计内容有大小、类型、数目、格局等,农田的整体风貌和农作物的生长景观,使乡村生产性景观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3.3 具有文化价值的乡村景观营造

乡村的文化价值体现在传承乡土历史文脉和再现地方精神上。乡村的历史文脉是一个地区遗留下来的精髓文化和历史渊源,使乡村具有文化底蕴和乡土特色。乡村的历史文化是最具价值的非物质文化,见证了村庄的发展与演变。

地方精神是村民们长期养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精神财富。乡村中的石井、牌坊、水巷、小桥、古戏台、古庙等典型的村落小品都是村民对乡村的宝贵记忆,具有特别的价值和意义。营造乡村景观特色要从地方的群体记忆、地方遗产出发凸显该地域的文化特征,寻求符合地方精神的象征。村民的活动影响着该地域空间的独特面貌,将村民印象深刻、具有重要价值的景观要素作为活化、保存和再创造的特色。以自然地景资源、娱乐休闲及具有人文特色的空间作为设计的素材,营造出能够唤起该地域村民深厚感情的景观构想。

4 昆明近郊美丽乡村景观特色营造

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各省市县相继掀起了高潮。处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昆明市近郊区的乡村是一种特殊形态区域的生态系统,是产业、人口和空间结构逐步从城市向农村特征过渡的地带,具有强烈的异质性。乡村在与城市化同步的建设中,其小楼房、柏油路带来的强烈冲击,使得城市近郊区乡村景观遭到严重破坏,甚至乡村特色逐渐丧失。在此情形下,建设美丽乡村就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营造特色,以美丽乡村理念为指导进行景观设计。

4.1 顺应自然地形、构建和谐人居

先民在村落选址过程中,特别注重择吉而居、为己所用、顺应自然、因地适宜,利用有利的自然要素创造更加适合生产生活的环境,并使整个村落、建筑与自然要素相融合。如昆明市近郊盘龙区阿子营乡铁冲村风景秀丽背山面水:背靠梁王山脉,水田靠河谷地带,村内水系为昆明主要水源地之一松华坝的支流,附近大小龙潭遍布,水源十分丰富,地势优越。可见,铁冲村的先民在村落选址中不仅重风水,更注重因地制宜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在顺应自然地形基础上营造乡村文化景观,将顺应自然的观念融入乡村保护与建筑中,因地制宜,结合村庄环境特色、建筑特征、水系及乡土植物等元素进行规划设计,使得乡村景观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更好地保护乡村的生态景观,营造地方景观特色。

4.2 保护乡村景观、延续地方特色

在乡村聚落形态上,通过调研可知,昆明近郊地区乡村以弧形聚居模式为主,体现出诗意田园的审美,拥有适宜人居的生态环境。在营造乡村聚落景观特色时,应该保持乡邻间友好互动的聚居模式,保持乡村自然基地,利用原有的池塘及林地造景,可依据山势地形用多户围合成院落式建筑群,其间点缀小片菜地与花草,再现传统乡村的用地划分、院落空间、建筑形态及生态环境等要素,形成美丽的田园风光景观。此外,在适当的地方建造公共基础实施,以满足乡村村民现代化的生活需求。

在乡村建筑形态上,昆明近郊的传统民居以土木结构合院建筑为主,在建筑围护及保暖防潮等方面有局限性。因此,要发掘出传统建造技术的宝贵经验加以优化改良,引入新的技术形成具有多种优势并保持乡村建筑特色的建造体系。例如在承重结构中加入新材料,提高建筑的耐磨性及安全性,既能达到现代建筑的建设标准,又能体现乡村自然的特色,进而营造出和谐优美的效果。

在农业景观形态上,昆明近郊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特色主要体现在农作物种类繁多、景观空间层次和色彩丰富等。乡村中四季花开,尤其是地域优势造就的梯田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利用这些特质,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可开拓休闲观光农业园以发展农村经济。

4.3 传承乡土历史、再现地方精神

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盲目模仿城市景观使得乡村中许多重要的雷地域性建筑及生活场景遭到破坏,割裂了村民对于地方的情感依附,缺少了地域感。乡村景观应该留有一些最为原始的、当地村民能够认同的生活场域,成为一个能够容纳居民对地方特殊感情的熔炉。昆明近郊乡村中的村民非常注重精神寄托,对古神庙、教堂、祭天仪式等非常敬重。乡村里的古庙、古祠堂、古树名木数量众多,在营造景观特色时就要保留地方性,最大程度上修复其原貌,以保留地方历史文化内涵。在美丽乡村营造时保持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村寨建筑特色及少数民族节日,如苗族花山节盛装表演等,由此产生的集体记忆能唤起独特的地方情感。

5 结语

昆明近郊区美丽乡村建设,应根据当地乡村特点、民族特色、建筑特征、风俗习惯和经济条件等因素,尊重村民生产、生活习惯,提取具有乡村景观的特质来进行乡村景观特色的营造,以展现乡村浓厚的乡土气息、独特的文化景观,尊重并融于自然之中,这种美才是城市无法涉及,乡村所独有的美。

参考文献:

[1]骆 敏,李伟娟,沈 琴.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J].太远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12(3):11~13.

[2]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3]徐 丽,李鹏宇.新农村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及营造[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4]俞孔坚.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意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邵剑杰,黄淑娟,李先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住宅科技,2013(11):42~43.

[6]刘滨谊,陈 威.关于中国目前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城镇风貌与建筑设计,2005.

[7]贾保全,仇宽彪,成 军.北京市景观生态与绿色空间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3.

Abstract: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the study, using the concept of the beautiful village to explore how to create a rustic landscape features. In ecological value, aesthetic and cultural values three detailed summary of a variety of design to create distinctive expression, and for the suburban district of Kunming Expand Rur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Methods analysis, hoping to use a new perspective for rural area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al basis.

Key words: Beautiful village; rural landscape; Feature Construction

猜你喜欢
乡村景观美丽乡村
当下乡村景观营建现状及方向
试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
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探讨
“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2016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开幕
绿色建筑在美丽乡村中的运用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浅谈乡村旅游景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