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营经济突破路径研究

2016-05-14 18:12雷豪
经济师 2016年7期
关键词:推动力支撑力民营经济

雷豪

摘要:经过30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逐步成为山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税收贡献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常态下,随着济经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国家及山西省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背景下,民营经济亟需转变发展思路,走出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发展道路,为全面小康和富民强省的目标注入更大的活力。

关键词:民营经济 驱动力 推动力 支撑力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7-066-04

山西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全力推进“三个突破”,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发展。为此,“十三五”期间,探索山西民营经济突破的路径,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努力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做优做强,是践行山西省委“三个突破”战略的现实要求,更是增强全省经济发展活力、破解资源型经济转型难题和实现富民强省目标的内在要求。

一、山西民营经济现状

深入分析民营经济发展状况,是探索山西民营经济突破路径的重要前提。基于数据来源、样本采集等的局限性,本文中的民营经济指除国有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之外的经济类型,主要包括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等。

(一)取得的成效

改革开放至今,山西民营经济由小变大、由弱变强,逐步成为支撑全省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化解就业压力的重要主体和增加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

民营经济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额已经占GDP一半以上,资产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不断增力口。

民营经济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大。民营企业的从业人员一直呈增长态势,并且所占比重不断增大,由2011年的85.3%增长至2014年87.9%(见表1)。

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加。投资由2011年4005.9亿元增长到2014年8095.9亿元,增长了102.1%,年均增长26.4%。民营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不断上升,2014年已达65.5%(见表2)。

民营规模以上工业不断壮大。资产总额不断增加,企业数量和主营业务收入2011—2013年不断增加,2014年呈下降趋势,利润总额和产品销售税金及其他税金总体呈下降趋势。企业数量从2011年的3297家增长到2014年3599家,增长了9.6%。资产总值从2011年14123.5亿元增长到2014年23500.8亿元,增长了66.4%。主营业务收入从2011年11457.2亿元缓慢增长到2014年12985.9亿元,仅增长13.3%。利润总额下降幅度明显,从2011年900.9亿元降至2014年119.4亿元,下降了86.7%。产品销售税金及其他税金从2011年733.7亿元下降到2014年608.3亿元,下降了17.1%(见表3)。

(二)存在的问题

受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发展理念等因素的影响,民营经济依然存在产业集群不明显、融资难和融资贵等一系列突出的问题。

民营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小、散、短、弱”的问题,即规模普遍较小,生产经营分散,产业链短,创新能力较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不强。2014年,9人以下的民营企业占总数的90.5%。民营企业由于产品利润薄,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技术创新。同时,不够重视各类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无法进行有效创新。大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受人才、技术、管理的限制,难以向高端转变。

民营企业的产权不清晰。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联合创始人之间,当企业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如何分配成为一项重要的议题,每个创始人都认为自己应当占有尽可能多的股份,于是产生内耗,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合理。一些企业仍采用家族式经营方式,存在任人唯亲,不重视员工培训等现象;一些企业没有建立完善规范的决策制度,未能充分利用集体智慧科学制定管理制度。

民营经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山西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绝大数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煤、焦、冶、电四大行业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路径依赖,依然没有摆脱“靠煤吃饭”的困局。应当积极向服务业转型,抓住山西省发展七大新兴产业的机遇,发展文化旅游业等。

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产能过剩的钢铁、煤炭等行业经营形势严峻,利润出现负增长。银行等金融机构压缩贷款规模。民营企业面临资金紧张的局面,有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较高。民营企业资产规模较小,企业认为的优质资产,银行却不认可,不能作为抵押物。抵押物选定后,还有缴纳一部分保险金,提高了企业的抵押成本,从而增加了融资成本。

二、山西民营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山西民营经济发展正处于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加速建设、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必将在更深层次上推进民营经济发展。

首先,深化制度改革持续改善民营企业经营环境。国家积极扶持民营企业发展,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从市场准入、推动民营企业创新、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促进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为进一步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山西通过放开民间投资领域、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等破解市场准入难题,通过推进工业新型化和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破解经济结构失衡难题,通过金融振兴来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通过党风廉政建设来正确处理政商关系。

其次,新型城镇化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市场。当前,山西处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期,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未来五年将推动300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带动住房、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生活用品等领域需求的大幅上升。按市民化人均成本8万计算,每年将带来480亿元的市场需求,相当于2015年GDP的3.7%,必将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最后,国家新一轮开放格局深化区域合作。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2015年,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额达9955亿美元,占到贸易总额的25.1%,直接投资1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作为国家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之一,《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将山西纳入其中,通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山西民营企业提供协同发展的空间。

与此同时,民营经济也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生态环境约束等严峻的挑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提出了去除过剩产能的要求,倒逼企业转型发展。山西2015年GDP增速仅为3.1%,煤炭产能过剩、工业增幅下滑、煤炭价格不景气等,使得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二是生态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粗放型经济发展导致了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加重,环境承载力接近上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增大。民营企业亟需改变粗放数量型的发展方式,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式,实现集约质量型发展。

三、促进山西民营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民营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主要是来自内部的创新,包括组织形式、治理结构、技术水平、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推动力是外在的创新,包括市场上激烈的竞争态势、需求变化推动供给革新、优化经济结构的需要等。支撑力是指政府营造的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包括行政管理、技术支撑体系、知识产权保护、金融制度等。

(一)驱动力——自身创新

从事物发展规律来看,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民营企业应从组织形式、治理结构、技术水平和商业模式等自身方面进行创新,从而提高综合竞争力,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发展壮大。

1.组织形式创新。从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看,不论是私营企业,还是集体企业,最终发展的趋势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企业集团。山西民营企业必须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企业,首先,要产权明晰,从制度上有明确对象(法人或者自然人)来对所经营的资产负责保值增值。其次,要通力协作,通过股份、渠道、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与其他企业结成有竞争力的集团,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治理结构创新。民营企业借鉴现代企业成立互相联系、又相互制约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三个主要机构,设置相应的部门,使得内部组织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董事会在监事会的监督下,有效地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行使经营决策的权利。加强经营决策机制科学性和专业性,市场变化瞬息万变,在制定决策时,不能仅靠经营者依据其资历和经验做出判断,而要进行发挥经营团队的智慧,进行民主集中制,必要时需要借鉴咨询服务机构的专业意见,减少决策失误。

3.技术创新。借鉴华为进行自主技术创新从而成功转型发展的经验,一部分拥有高素质人才、相对雄厚资本的民营企业可以进行细化市场,采取自主研发突破的途径来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企业也可以主动与科研机构或高校进行合作研究开发。进行集成创新,改进工艺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将现有的专利知识与人才、资本、管理等资源有效组合集成,形成有机的动态的创新过程.使得各类生产要素组合达到最佳状态,产生最佳的集成效应。

4.产业模式创新。产业集群化发展,逐步由“单打独斗”向“抱团进取”发展,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由单纯制造向自主创新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取决高知识水平、高附加值的企业集团之间的竞争。民营企业应加强分工协作,提高知识和技术的溢出效应,在进行持续产品改进的基础上不断积累专利,加快自主创新能力,运用好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增强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二)推动力——“无形的手”

“无形的手”推动了民营经济的生存发展。面对强大对手——国企和外企的激烈竞争,民营企业只有先生存下来,才能更好地发展。供给侧改革进一步给市场“松绑”,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1.激烈竞争。激烈竞争是推动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各类市场在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发展中逐步规范起来,竞争主体数量不断增加,从而使得竞争越发激烈。市场的竞争法则是优胜劣汰,民营企业只有始终保持进取的状态。创造出优质的产品或服务,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生存下来。

2.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供给侧改革给予市场更多自由,激发市场活力,扩大有效供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使民营企业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力,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转变发展方式,尽快由粗放到集约、由高碳到低碳,由黑色到绿色,从而实现集约发展、低碳发展、绿色发展。

3.优化经济结构。市场机制可以对企业的产品结构、地区的产业结构等起到协调、优化的作用。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协调商品供求结构,从而优化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同时,市场通过竞争机制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和治理模式。

(三)支撑力——“有形的手”

“有形的手”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从市场准入、金融制度、财税制度等方面为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好提供优质的服务,让企业能够全力以赴创造财富,繁荣经济。

1.市场准入。新旧36条为民营企业进一步松绑,允许进入金融、电信、铁路等垄断行业。但是具体的实施措施尚未制定,在一些领域依然存在“玻璃门”、“天花板”现象。山西可以运用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的优势,列出禁止企业从事的领域、事项等,实施企业经营的“负面清单”,在开发区试点企业“法无禁止即可为”,最大程度上激发企业活力,让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此同时,“有形的手”要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严格防止行政手段影响企业经营。

2.信息服务。提供及时信息,免费为中小企业及时提供国家政策法规、宏观经济预判、行业发展动态、前沿技术发展等。提供法律援助,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关键时期,需要为企业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提供法律咨询、代理以及专项服务等。

3.技术支持。攻关共性技术,通过深入调研,听取各行业中小企业的诉求,总结出亟待解决的共性技术问题,组织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进行集体攻关,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组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加快引进消化创新的进程,开展企业诊断、项目开发、跟踪前沿技术、储备专利知识等,提升改造传统企业。开放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鼓励科研机构向社会开放,推动企业的技术中心共享。

4.产权保护。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手段,同时,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会受到侵犯专利、违规使用商标等方面的诉讼,企业对国际规则了解较少,缺少应对的经验。加强高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布局,提升在国际布局和储备高端专利的水平,提升企业专利转化效率,推动自身申请专利转化为国际标准,依法合理运用其他企业的发明专利,增强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5.金融支持。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不断完善“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等共同构成的场外交易市场。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条件,主动去相应的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或股权交易。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研发可转换债券、资产支持票据、信托产品等新兴融资工具,不断完善民营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的债券产品系列。鼓励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基金,规范其运作模式,建立完善相应的资金补偿机制和风险退出机制。

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额度较少、手续繁杂、时间过长,于是从间接渠道获得资金。国家可以采取允许企业发行债券等方式来进行融资。借鉴法国政府配套专项财政资金时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金额,山西可以牵头设立扶持七大新兴产业的专项资金,并规定一定比例的资金必须用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构建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体,商业性担保机构为补充的担保体系,从而扩大担保的供给方,解决需求过盛的实际问题。整合现有政府控股的担保机构,探索省市县两级财政共同出资组建担保基金,委托专业公司运作。注重担保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资金除担保收费和基金外,由政府拨款来托底,建立风险转移机制,规范私营担保公司的经营。

(四)路径选择

从民营经济发展历程来看,每一次民营经济的突破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路径选择。为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山西应加快探索发展新路径,着力从研发路径、转型路径、开放路径和模式创新等四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1.研发路径。坚定不移地走自主研发的道路。技术创新是一项高收益高风险的活动,其途径有两种: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由于许多领域的基础专利被发达国家申请。作为研发实力较弱的民营企业应当采取在模仿创新的基础上,采取引进、消化、吸收等方式,积累专利,攀登技术高峰。在吸收国内外优秀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加大科研投资,引进高端人才,改进管理规范,对标国际先进技术,力争在某一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民营企业现阶段采取模仿创新,必须踏踏实实积累技术,并与管理模式协同创新,从而实现由局部创新到整体创新、由外围创新向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坚持技术对标与技术跨越并行,抓住可能“弯道超车”的机会,从而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坚持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相协调,产品创新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工艺创新程度,工艺创新可以提升产品质量。

完善科研人员的培育、使用机制。借鉴德国职业培训将学校的理论学习与企业的实践培训相结合,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鼓励员工“回校充电”,即通过函授、夜校等形式补充实际工作中欠缺的知识和“外出进修”,即保留职位,资助员工到优秀企业学习经验。鼓励师傅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师傅与学徒进行互动,使得学徒耳濡目染,在学到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传承职业所需的“工匠精神”。

2.转型路径。走由数量粗放型到质量效益型的产业转型道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采用环保、循环的先进技术重新改造工业流程,提升煤炭、冶金等资源型产业,加快再工业化进程,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利用山西省建设综合能源基地的机遇,不断提升能源生产技术,优化能源结构,打造清洁、高效的能源基地。积极与政府合作,将废弃工业区改造成为融遗迹观光、科学教育和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区域。

民营企业要主动适应山西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实际,积极向生产服务业转型,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山西省高端制造业、文化旅游等七大新兴产业。推进企业集群化发展,充分运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开发区等平台,推进重大项目的建设,推动山西省向绿色、循环经济发展。

3.开放路径。民营企业要以全球视野主动走出去寻找商机,开发企业增长点。首先,尊重和遵守国外当地文化习俗,其次,认真调研考察如何研发、生产、销售适合当地的产品或服务,加强产能合作,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再次,主动融入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京津冀发展中,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能源综合基地的优势。

民营企业要围绕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行认真选择开放方式和把握开放程度。开放方式是共享销售渠道,还是共享调研报告,或者是共享品牌。开放程度是彻底将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都向外开放,还是有选择的。企业应当开放竞争力相对较差的领域,通过合作来“补短板”,或者开放优势资源,进行强强合作。从而取得突破。

4.模式创新。民营企业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企业的一种难以模仿的盈利方式,以企业独特的资源和能力,采用某种盈利方式使得客户价值最大化,主要有店铺连锁加盟模式、硬件和软件模式、定制化模式等。民营企业采用定制化模式,借鉴滴滴打车定制化出行服务,为大型企业专业提供某种零件或服务,或者为产业链提供全链条的信息、金融等服务,并做到极致。也可以采用C2C模式,为供求双方提供直接对接平台,省掉庞大的中间环节费用,从而为双方提供有信用、有保障的交易体验。也可以采用O2O模式,线上(电子商务)与线下(实体店)相结合。线上比较订购商品或服务,线下直接消费,使得信息化提升传统行业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推动力支撑力民营经济
立井排水管上部支座失效时各支座支撑力分析
张家口市下花园区人大常委会 注重人大决议推动力
输电铁塔辅助材承载能力分析及设计研究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跳高的力量训练
钢琴教学中手指支撑力的训练方法研究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几点尝试
探析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