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属的榜样

2016-05-14 15:09左连璧
决策探索 2016年7期
关键词:土官直言党的纪律

左连璧

我们的时代呼唤敢于向上级陈述不同意见、善于提醒上级且能使上级改正缺点的下属。这样的下属越多,就越是对上级的尊重和爱护,人民的事业就越发达,大众的幸福指数就越高。

明代镇守广西的主将山云,戍边十多年,廉洁干净,办事公道,赏罚严明,深受当地人民的拥戴。他手下的府吏郑牢,以劝主廉洁的义举,也被载入史册。郑牢的言行,足以告诫后人,下属就是应该这样来当的。

《明史·山云传》记载,按照惯例,广西镇守将领初到任时,当地土官都要来馈赠财物。将领如果收下了,就会被他们挟持。山云初到时,听说府吏郑牢刚直,便召他来问:“土官们的馈赠可以接受吗?”郑牢说:“干净的衣服穿在身上,一旦被污染就洗不掉。将军就如同新的干净衣服。”山云说:“如果不收下,土官们会生疑,怎么办?”郑牢说:“接受贿赂,依法当死。将军不怕天子之法,反倒怕当地土夷吗?”山云说:“说得好!”于是把土官们的所有馈赠全部辞掉,依规统御他们。因此土官们都很敬服,对于朝廷的调遣征发,没有人敢落后。山云所到之处,询问乡里父老,安抚贤良,审查受到诬陷冤枉之人,当地的百姓都很爱戴他。

应该说,山云能始终廉洁为将,主要取决于其自身品德规范,但郑牢也功不可没。在上司面前,郑牢没有顺情说好话,而是敢于直言不同意见,以一件新衣来做比喻,形象生动地说明接受馈赠就如同新衣染墨,污点是永远除不掉的。郑牢没有点到为止,还进一步与上司展开讨论,弄清楚什么是大什么是小,即国法可畏,人情不足畏,低级庸俗甚至与法相悖的人情更不足畏。正是郑牢的大义之词,使初到此地的山云疑虑顿消,廉洁定力倍增,敢于突破以往新任主将所形成的惯例,成就了一位廉吏的英名。郑牢则为后世立下了如何当好一名下属的标杆。

一个好的下属,出于对事业负责,也是对上级负责,就要敢于对上级提出不同意见甚至批评,而不能一味顺情说好话、唱赞歌。但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上尊下卑的森严等级依然存在,上级批评下属,正常得很;下属别说批评上级,就算提出个不同意见,也被看作是不得了的事。看一看那些倒台的“大老虎”,沦落到身陷囹圄的地步,固然主因是忘记了党的宗旨,世界观歪曲,但周围少有敢于直言其过的下属,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所在。在有关新闻稿中常见到这样的报道,某某人在担任领导职务期间,“严重违反党的纪律,触犯国家法律,大肆贪污受贿……”这么长的时间和职务跨度,难道没有一个下属能看出他们的问题,直言他们的缺点吗?这些领导干部肯定不是一开始就“严重违反党的纪律”“触犯国家法律”的,一定会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其下属如果时不时提提醒、扯扯袖,领导干部就能及时反思自己,将错误消除在萌芽阶段;若是秉持“多听话,少说话”的态度,不敢提逆耳之言,那么领导干部则会越陷越深,最终走向人民的对立面。

我们的时代呼唤敢于向上级陈述不同意见、善于提醒上级且能使上级改正缺点的下属。这样的下属越多,就越是对上级的尊重和爱护,人民的事业就越发达,大众的幸福指数就越高。从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来看,只有拥有宽广的胸襟、乐于接纳不同意见,并把提意见的下属真诚地当作益友,这样的下属才会涌现。类似山云与郑牢般关系的上下级多了,领导干部才会少犯或不犯错误,更不至于走上犯罪之路,这便是人民之福分。

猜你喜欢
土官直言党的纪律
从明清时期土官与流官的权力变替过程看蒙化地区的改土归流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劳动创造幸福
写话要符合图意
明代南丹土官莫祯的政治智慧初探
如何坚持纪律面前一律平等
禄丰土官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尝试与实践
新时期党的纪律体系建设探究
浅谈新时期加强党的纪律建设
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