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进行时:“一村一幼”补教育短板

2016-05-14 13:11何勤华
新城乡 2016年7期
关键词:一村凉山州幼教

何勤华

学前教育是凉山州教育发展的“短板”,而农村学前教育则是“短板中的短板”

“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幼儿园,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在凉山州喜德县拉克乡四合村幼教点,放学送走最后一个孩子,教师苏文芳和尔古五甲又忙着拖地、打扫教室,整理孩子们的玩具、图书。苏文芳告诉记者,四合村幼教点去年秋季开学,招收了40多个孩子,今年春季又有20多个孩子报名。

凉山州大力实施“一村一幼”计划,2015年开办村级幼教点1289个、招收幼儿5.5万名。今年,更多这样的幼儿园将出现在凉山深处:全州计划开办幼教点3342个,招聘10202名辅导员、招收13.6万名幼儿。

“一村一幼”进入省扶贫17条

“我小时候就没有上过幼儿园,一年级,老师和同学说汉语时,我完全听不懂。”苏文芳说,如果不经过学前教育,彝族学生一般到四年级才能初步掌握汉语。而村级幼教点的开设,让更多孩子在小学前就开始接触普通话教学。

截至2014年底,在凉山州420所幼儿园中,农村幼儿园仅87所,农村幼儿人数仅占在园幼儿总数的0.003%。学前教育是凉山州教育发展的“短板”,而农村学前教育则是“短板中的短板”。

2015年8月,四川省委、省政府聚焦凉山彝区精准脱贫重点领域,新增17条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实施“一村一幼”计划,即在彝区2586个建制村设立幼教点,省财政出资为每个幼教点选聘两名兼懂汉彝双语的辅导员,给予人均每月2000元劳务补-助。

为解决幼教点师资问题,凉山州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由县级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辅导员选聘。选聘的辅导员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年龄18岁45岁,在彝区和藏区,辅导员应兼懂彝汉或藏汉双语。

美姑县乐约乡有6个村,2015年彝历年后,麻吉硕峨村幼教点开学,52名彝族孩子就近上了幼儿园。6岁的格者里是幼教点的第一批孩子,刚到幼教点时,和所有孩子一样,他不会说汉语、羞涩。幼教点的老师勒格阿呷告诉记者,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孩子们都会说普通话了,也学会了不少手指游戏和儿歌。

既过语言关,又教生活习惯

“我是四合村人,专业对口,能用我学到的知识教孩子们,很欣慰。”苏文芳此前就读于广安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为学前教育。毕业后,得知村里招聘“一村一幼”老师,她赶紧报了名,并被顺利录取。在苏文芳看来,

“一村一幼”首先解决的是孩子们的语言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苏文芳先用汉语和孩子们交流,让孩子们学会听懂汉语、学会说汉语。此外,教导孩子们勤洗手、勤洗脸,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也是教学的重点。

村级幼教点聘用的辅导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通过培训帮助辅导员掌握基本的学前教育保教知识。培训分为州、县两级,由州级实施骨干教师培训,县级实施全员培训。

为确保村级幼教点的保教质量,凉山州教育局牵头组织州内学前教育专家,编写学前双语教育指导用书,从2016年春季学期起提供给各村级幼教点,帮助和指导双语辅导员开展保教工作。

和苏文芳一样,2015年2000余人进入凉山“一村一幼”,成为农村孩子的启蒙老师。

凉山州村级幼教点实行免费教育,所需资金由省、州、县三级财政予以保障。每个幼教点安排不低于3万元的维修改造和设备购置费用。考虑到农村幼儿入园路程,每天在园时间为5-6小时,中午为在园幼儿提供营养餐点,幼儿家长每天仅需出1元钱。

四合村幼教点和昭觉县城北乡普提村幼教点均设在村民活动室,桌椅板凳和电视机、饮水机、消毒柜一应俱全,还有幼儿滑梯和图书、玩具。村民活动一般在晚间或周末,白天就是幼教点。2015年,凉山州幼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55.4%。

根据凉山州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将在开办3342个幼教点的基础上,设立5101个幼儿班,招收13.6万名幼儿。

猜你喜欢
一村凉山州幼教
“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一村一品”助农增收
凉山州创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村三英烈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