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引资投资互动格局

2016-05-14 13:49刘岚芳
投资北京 2016年7期
关键词:利用外资外资服务业

刘岚芳

伴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全面落实以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外资战略已经实现了由过去单独依靠“引进来”的阶段,向发展双向投资良性互动阶段的过渡。

北京市也呈现出同样的运行特点,2003-2014年双向投资、境外直接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分别增长17.6%、30.2%和14%,到2014年双向投资规模达到145亿美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90.4亿美元,境外直接投资54.6亿美元,北京市境外投资跃升至全国第二位。2015年,北京市国际双向投资水平大幅提升,实际利用外资和境外直接投资分别增长43.8%和75%。

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产业分工格局调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等因素共同影响,近两年全球跨国投资低位下行。贸发会议预计,2016年和2017年全球FDI将分别上升至1.5万亿美元和1.7万亿美元,仍远低于2007年创下的2万亿美元的历史纪录。随着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将进一步优化首都经贸结构,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北京外资将呈现出招商引资和境外投资良性互动的双向投资主导新格局。

利用外资与首都功能定位更契合

随着北京市不断优化引资结构、扩大引资领域、完善引资环境,北京市实际利用外资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15年,北京市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增幅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且高于全国和津沪渝穗。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30亿美元,同比增长40%以上。引资结构更加优化,引资领域和方式实现新突破。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整体偏弱的大背景下,受北京市积极落实城市战略定位、主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影响,外资流向第三产业的趋势进一步强化,服务业为主的引资结构得到继续巩固。随着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方案的积极推进,今年以来服务业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00余家,占全市新设企业数95%以上,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95%以上,其中科学技术、互联网和信息、商务和旅游以及文化教育等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领域,引资分别增长48.9%、3倍、1.1倍和2.9倍。外资企业对北京的投资已由传统的加工装配环节向与服务相关的产业链高端和服务业延伸。

实际利用外资的投资主体以外商独资为主,贡献近八成的投资份额。北京市出台政策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符合首都产业发展方向的功能性机构,2011-2014年本市跨国公司总部企业和研发机构达到78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京投资项目718个。资金来源地较为集中,超过八成的利用外资来自于自由港和中国香港,G20和“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在京投资成倍增长。利用外资方式不断创新。外资并购进一步活跃,2015年外资并购企业2000余宗,并购金额达到450亿美元。外资合伙制企业开始设立,国内自然人出资设立合资、合作企业开展试点。

对外投资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企业主动走出去拓展国外市场带来境外直接投资快速上升。2011-2014年间,北京境外直接投资总额124.54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63.4%。2014年北京市实现境外直接投资在全国各省市境外投资额中的排名由2011年的第八位上升为2014年的第二位,2015年增长75%,全年实现境外直接投资95.5亿美元。

国有企业在资源类和大型工业型项目的对外投资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民营企业在信息领域投资方面继续发力。在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总数中,民营企业成为“走出去”的主要力量。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稳步发展,2014年全市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5.74亿美元,同比增长6.43%,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呈稳步增长态势。

今年1-5月实际境外投资约90亿美元,增长2倍以上,在行业分布上,投资主要集中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比七成以上;在区位分布方面,投资主要集中于亚洲和北美洲,75%以上的境外投资投向这两个区域。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对外直接投资已覆盖沿线29个国家。投资方式多元化,新建、并购、增资多种方式并存。

创新体制推动双向投资良性互动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美之间以“负面清单”为主要内容的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的加快推进,以及上海自贸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推广,我国对外开放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北京对外开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整体呈现出招商引资和境外投资良性互动的双向投资主导新格局。

在国际间资本竞争日趋激烈、国内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和北京市加快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背景下,传统领域对外资的吸引力在减弱。但我国不断改善外商来华投资环境,北京市将进一步加大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力度,放宽外资在服务业相关领域的准入限制,将推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在行业流向上,将以首都城市功能定位为根本,服务主导的格局更为强化,先行试点的六大领域增长将更为迅速。在区域投向上,将围绕“两城两带、六高四新”产业布局规划进行布局,投资布局进一步优化。

与此同时,国内企业对外投资的能力和意愿不断增强,对外投资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当前国际经济合作在各领域深入发展,我国境外直接投资步入高速发展期,对外投资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虽然我国海外投资企业面临部分地区的地缘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和文化风险,但国外企业相对较低的市场估值也为国内企业借机加大对技术、品牌等战略资源寻求型投资,促进境外直接投资的跳跃式发展提供了条件。我国正在积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国内企业海外投资审批要求不断简化,海外投资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并与多个国家签订了相关投资协议,这些均有利于我国对外投资规模的提升。同时,外汇管制的放松以及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为企业跨境资金融通和配置提供了新的空间。但受总体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境外投资运行可能会呈现一定波动。

需要注意的是,在招商引资方面,应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优化投资环境,为外资投向“高精尖”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领域创造更好的条件。深入落实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实施方案,加快服务业开放步伐,优化外资利用结构,引导外资投向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鼓励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全市城市功能定位和区域功能定位,引导利用外资区域投向,发挥其在体制创新、科技引领、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利用方面的载体和平台作用,扩大产业聚集效应,加快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在对外投资方面,要贯彻落实北京市促进境外投资发展实施方案,促进央企和地方企业联合发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鼓励企业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的产能合作,深化境外能源资源开发加工合作。健全投资风险预警机制,完善对外投资合作风险防控体系。

应创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取消现行对外商投资的逐案审批体制,采取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放宽外资准入。转变政府职能,从重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探索建立外资事中事后监管的新模式。创新引资方式和手段,进行多渠道、多方式的招商引资。同时,还应创新境外投资管理体制,发挥本市科技园区、装备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优势,以优势产业或骨干企业为引领,加快推进境外经贸园区建设,带动企业走出去;支持企业跨国并购、股权投资,大力培育本土国际品牌企业和跨国集团,鼓励企业建立海外投资管理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

(作者单位: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经济研究部)

猜你喜欢
利用外资外资服务业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100强
河南省发展经济利用外资分析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京津沪渝穗主要经济指标2008年1-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