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lphaGo的胜利看人工智能的未来

2016-05-14 10:12阮晓东
新经济导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机器人人类

阮晓东

未来人工智能将作为一种基础服务渗透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极大地重塑人类社会

AlphaGo执白中盘战胜李世石,显示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前进了一大步。事实上,光环四射的AlphaGo仅是聚焦单项领域的弱人工智能。目前弱人工智能已经遍布生活各处,并广泛应用在人机交互、大数据分析、医疗护理、无人驾驶、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强、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未来人工智能将作为一种基础服务渗透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极大地重塑人类社会。

AlphaGo的胜利让人类前进一大步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各种棋类高手一一被电脑斩落马下,围棋是人类硕果仅存的骄傲。从3月9日开始到15日,一场人与机器的围棋大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场在韩国首尔上演的人机大战持续了5轮。大战之所以举世瞩目,是因为对战的双方是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与围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令人惊叹的是,整个比赛过程中,AlphaGo的表现堪称完美,最终以4:1击败李世石。所以这个战胜人类世界围棋冠军的AlphaGo程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李世石在赛后表示:“我非常吃惊,没想到真的会输,AlphaGo的实力居然如此强悍。”

AlphaGo的胜利如此引人注目是有其深层原因的。

英国围棋联盟裁判托比表示:“围棋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智力游戏,它简单的规则加深了棋局的复杂性。”正是因为围棋超凡的复杂性,想要成为传奇选手,你需要经过多年的训练。棋手需要磨练自己的直觉并学习识破各种棋路。对于人工智能而言,围棋的难度则是顶级的难度。因为围棋每一步的可能下法非常多,棋手起手时就有19×19=361种落子选择。一局150回合的围棋可能出现的局面多达10的170次方。其次,是规律太微妙,在某种程度上落子选择依靠的是经验积累而形成的直觉。此外,在围棋的棋局中,计算机很难分辨当下棋局的优势方和弱势方。因此,围棋挑战被称作人工智能的‘阿波罗计划。”

那么,AlphaGo是如何取得这场胜利呢?

据AlphaGo官方博客介绍,AlphaGo采用了一种更加“通用”的人工智能方法,即采用将改进的蒙特卡洛决策树算法与深度神经网络算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最终的学习系统(2016年1月,国际顶尖期刊《自然》曾经报道了谷歌研究开发的名为AlphaGo的人工智能电脑,这款人工智能于去年10月以5比0完胜欧洲围棋冠军、职业二段樊麾,具体文章参见Nature论文Mastering the game of Go with deep neural networks and tree search)。

其中,深度神经网络由一个多达12层的包含上百万个神经元节点的神经网络构成,其包括两个部分:策略网络与价值网络。其中策略网络在当前给定的棋局中,负责预测下一步的走棋,并对下一步走棋的好坏进行打分,如果是好棋,就打高分,最终,最高分的走法被策略网络选为下一步棋的走法。而这个最高分如要如何评定呢?此时,现存于人类数据库中的围棋棋谱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对比以往高手对决的棋谱,如果如此走法能得到最终的胜利,那就是好棋,这步就可以评高分,因为以往棋谱的胜负是已知的,反之亦然。在这里,人类历史上的大量围棋起了训练数据的作用,好比老师在“监督”学生做练习,答对了就给高分,答错了不给分。

通过对于3000万步人类棋谱的学习,AlphaGo对于人类棋手下一步走棋的预测准确率高达57%(之前为43%)。策略网络的作用好比“模仿”人类棋手的各种走法,以达到预测的效果。所以,AlphaGo能有如此成绩,则得益于对数百万项围棋数据的学习,包括各种棋路和棋手的比赛。

此外,AlphaGo 的特点还在于充分利用现在的机器学习技术,可扩张的架构,它不仅仅是用一台超级计算机,而是可以利用谷歌庞大的计算资源来做这个深度学习,提升学习能力。谷歌提供了15-20名世界顶级的计算机科学家和机器学习专家和全世界最庞大的谷歌后台计算平台。正因为如此,AlphaGo才有如此高的水平来挑战世界第一的棋手,并且可以通过快速对各种可能性做分析,提前考虑后面几步的落子和排兵布阵。

弱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

人工智能分为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简称ANI)是指仅在单个领域较强的人工智能程序。强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简称AGI)是指能够达到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程序。不同于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可以像人类一样应对不同层面的问题, 还具有自我学习以及理解复杂理念等多种能力。也正因此,强人工智能程序的开发比弱人工智能要困难很多。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强人工智能的研究几乎陷入了停滞,远超过人类智能的强人工智能是否存在依然是个很有争议的话题,更不要说具体的研究方向了。

目前,人类正站在技术变革的边缘,而擅长于单个方面的弱人工智能正在以强大的深度学习能力和人类云计算能力的提高成为人类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助手。

比如邮箱的垃圾邮件过滤器就是弱人工智能,有了它,我们不必再为处理垃圾邮件发愁;iPhone的助手siri也是弱人工智能;百度的语音搜索、科大讯飞的语音输入,当我们需要翻译大段英文时,打开的各种翻译应用也是弱人工智能。

目前这些弱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已经不仅仅限于早期的翻译、输入,很多弱人工智能技术已经用于安保、图像识别、无人驾驶、股票分析、军事侦查、太空船航行、生物控制等诸多领域。

当前互联网公司也非常重视人工智能的应用,很多公司认为人工智能的最大用处是与真人深度交互,也就是模仿真人的思维方式为真人服务。

所以就有了百度的“度秘”、 Facebook的M助理、阿里小蜜等各种可以与用户深度交流的产品。

据介绍,百度的人工智能产品“度秘”将智能、服务合二为一。既能满足生活服务的刚性需求,又具有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支撑。同时,度秘还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通过与用户的交流,度秘可以不断加深对用户的了解,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比如订咖啡、订餐厅、预订宠物医院、购买电影票等操作。

Facebook的M助理目前也已经上线。Facebook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主要围绕着其用户的社交关系和社交信息展开,目前该项目顺利的通过了内部测试并正式运行于 Facebook Messenger内。M助理类似 Siri,但它更加优秀,可以对接人工客服,为客户提供商品查询和购买等服务。另外,用户只需要像平常聊天一样,向 M 发送文字消息,它就能帮你购买商品、寄送礼物、预订餐厅、安排旅行和约会等。

类似的还有阿里小蜜。自从2016年3月上线以来,阿里小蜜收到了日均400万用户的热烈欢迎,其中近百万用户选择直接向小蜜提问,取代传统客服热线,解决他们淘宝购物的相关问题。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把阿里小蜜当作贴心的智能助理,在小蜜上完成充话费、查天气、买机票、导购等等功能。

为了帮助业务提升产品体验,阿里巴巴客户体验事业群的技术研发团队还在研发的“蜂槽”的智能对话辅助系统。据悉蜂槽会分析用户接触服务之前的每一个行为,充分结合用户状态、订单信息,动态分析客户和客服之间的每一句对话,在客服的输入框中10毫秒之内实时推荐精准的回答,客服只需要做选择和修改即可。这样在线客服的工作效率可以获得很大程度提升。

目前人工智能已然成为科技界最热门的领域,不论是谷歌、Facebook、微软、IBM等国际巨头,还是在国内以百度、腾讯微信为代表的科技力量,或是麻省理工等知名学府,均将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甚至欧美发达国家也都在致力研究人工智能计划,如欧盟“人脑工程项目”、美国“大脑研究计划”等。

未来AI会成为一种基础服务

很多人认为,谁赢得了人工智能,谁就赢得未来。美国著名杂志《连线》的创始主编凯文·凯利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并不是开发出和人一样思考的AI,而是开发出各种细分领域里可以帮助到人们的智能,也就是弱人工智能。例如智能驾驶中的AI,不同于人类的特点就是不会被外部因素干扰,只是专注于驾驶。

凯文·凯利还表示,“能够结合到人工智能的行业躲到数不尽,越是看似不可能的行业,加入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也就越大。”此外,凯文·凯利还特别指出,未来人工智能绝不会被一两家企业所垄断。“对于人工智能来讲,最重要的是其运用,未来将有数以万计的创业公司,从事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某一领域的工作。”

在过去的几年中,英国、美国、以色列、中国都出产了大量的重要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这些企业的创办者一般都在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以及机器学习领域有着深厚的经验,比如被亚马逊收购的Evi,被谷歌以约4亿英镑的价格收购的DeepMind,被苹果收购的VocalIQ,被微软以1.75亿英镑的价格收购的SwiftKey等。笔者将目前一些应用人工智能的行业进行了整理,如表1所示。

在人工智能众多的应用领域中,汽车无人驾驶是一种比较高级和全面的应用,一些初级的人工智能应用已经在汽车中广泛存在了,比如制动防抱死系统、自动泊车系统等。

谷歌的无人驾驶技术是世界上最显著的成果之一。谷歌无人驾驶汽车运用的主要技术有激光测距系统、雷达、GPS、立体视觉、车轮角度编码器和红外摄像头等。位于车顶的激光测距系统向周围发射64束激光射线,遇到障碍物后就反射回来,通过这种方式计算出车辆与周围物体间的距离。目前谷歌、百度等科技公司,以及宝马、福特等汽车厂商都在开发无人驾驶技术,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人工智能开始大量进入娱乐界。比如日本科学家已经研制成功两款先进的机器人播音员,机器人的名字确定为“Kodomoroid”。两位“女播音员”说话十分流利,而且颇具幽默感,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是全世界第一款基于谷歌安卓操作系统的机器人。

2016年4月,优酷与微软联合宣布,跨平台人工智能机器人微软小冰正式进驻优酷自频道,开始运营第一个人工智能自频道主页,并上传了微软小冰的了一条视频内容“人类,你好”。此前微软小冰在担任了在东方卫视早间新闻主播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电视节目选角导演,这次微软小冰尝试网红的身份,成入驻优酷自频道,成为自频道主,也显示了其不俗的智力。

中国公司也非常重视人工智能的研发。比如2016年4月,搜狗公司宣布向清华大学捐赠1.8亿元,联合成立“清华大学天工智能计算研究院”,共同开发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此次合作包括研究领域从搜索引擎扩展到人工智能、从校企科研合作升级为与国际高水平对接,同时研究团队从清华和搜狗扩展到与多位世界顶尖人才及大师联合。

当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后,它就会变得更加聪明。它变得更聪明后,也会有更多人使用。未来,人工智能会成为一种基础服务。同时,这种服务会像电力一样通过网络进行传输,人们对人工智能也会像对待日用品一样顺手。

未来的AI将取代大量人工工作

比尔盖茨认为,在未来十年,人工智能将会是新一个改变世界的大突破。人工智能将作为一种基础力量而存在随着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强、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未来它将像互联网和电一样作为一种基础力量,渗透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极大地重塑人类社会。

但是另外一项数据则显示了人工智能的强大和无情:人工智能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人机交互、大数据分析、医疗护理、无人驾驶、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家居、考古、建筑、数字化工厂、新闻采编、快递物流等几百个领域。在很多领域,人工智能无法完全取代人类,但却可以取代99%的人类。比如前文所述的阿里小蜜,按照一个客服小二日均接待100余人来计算,阿里小蜜的服务能力堪比3.3万个客服小二。

有专家表示,人工智能虽然由人类所驾驭,但却仅有1%的人类有资格驾驭,其终极的驾驭权力仅有1‰、甚至仅有万分之一的人类所拥有。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即将到来的显示,也就是说人工智能将在未来重新定义人类工作的范围,这种“破坏性创新”直接将低技能工作逼到了死胡同,其快速的发展势头将使其成为人力资源市场上的统治者,并将人力资源的定义改写。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其遍及全国的30多家工厂(近百万员工),自2014年起就已经进入批量裁员阶段,仅一个昆山工厂去年就裁员逾5万人,裁员所留缺的岗位已陆续通过工业机器人(初级人工智能)所代替。不仅仅如此,富士康的产业布局还渗透到人工智能领域,大手笔投资工业机器人公司的背后,是其更大幅度用工业机器人取代流水线工人的路径推演。

另外一个例子则来自2016年5月新华社的一篇报道,日本总务大臣高市早苗在一场七国集团会议上说,日本提议为人工智能研发设定基本的国际规则。高市早苗介绍了日本认为对于发展人工智能重要的8项基本原则,包括需要让人工智能网络能够被人类控制、尊重人类尊严和保护隐私。高市早苗认为,“预计人工智能的研发今后会以极大的速度进展,它应当成为一项令人惊异但不会给人类带来焦虑的技术。”

之所以有这样的提议,是因为目前日本就有超过300万个机器人在工作,日本将发展机器人作为迎接老龄化,解决劳动力不足等问题。大量的迎宾机器人、老人陪伴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已经在日本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2016年1月,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推测数据显示,10至20年后,日本国内约一半人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AI)或机器人取代。这有望填补人口减少导致的劳动力缺口,但过度的取代有可能严重破坏可选职业的多样性。其中日本国内601种职业(劳动人口约达4280万)中49%的人所从事的工作很可能被机器人等取代。推测显示,被取代可能性较高的职业包括普通文员、出租车司机、收银员、保安、大楼清洁工、酒店客房服务员等。

即使是医生这样的工作,其未来也可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IBM正在将其人工智能Waston向医疗领域延伸,代替医生对病人进行初步诊疗。IBM开发的沃森电脑已经可以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阅读、学习医学文献,并诊断病情。凯文·凯利就曾接受过沃森电脑的医疗服务。当凯文·凯利输入他曾经在印度感染上的某种疾病症状时,沃森认为凯文·凯利最可能感染了贾第鞭毛虫病,而事实确实如此。目前,IBM在做一个新项目,目标是让计算机医疗影像的理解能力可以达到放射科大夫的水准,比如计算机看到一张CT照片后,能够从中分析出有价值的信息。

如果IBM开发的沃森电脑能够像AlphaGo一样深度学习,那么其就可以代替大量的初级诊断医生、放射科医生、CT检验医生等。

想象力还可以再放大一下。一个大型医院,绝大多数护士、护工、外科和内科医生将由人工智能所取代,剩余的或许仅需10多人;一个500万人口的地级市,包括财政、交通、税收、教育、卫生、消防、公检法等30多个部门(包括其所管辖的县乡部门),未来可能仅须1000人即以足够,到那时,大量的公职人员都将需要重新找工作。

另外一份报告称,未来五年,如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持续崛起,全球15个主要国家的就业岗位减少710万个。而这15个主要经济体的劳动力数量占到了全球整体劳动力数量的约65%,意味着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五年将导致全球约上千万人失业。在导致的失业人口中,2/3将属于办公和行政人员,因为这些岗位更容易被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所替代。

这是人类的未来,不是机器的胜利,而是人类的自我选择。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机器人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