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指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2016-05-14 23:10卓菱云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指导个性化阅读

卓菱云

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与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以丰富学生的感悟与体验。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66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新课标的这一论述,为个性化阅读提供了科学根据和重要的前提。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呢?

一、重视文本研读,把握阅读主线

就语文教学而言,选择与切入文本阅读的角度,把握准阅读主线,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如果把教材内容当作教学内容。一堂课从文章的开头到结尾,从文本的可讲处到“可衍生处”,可提出很多问题,整个课堂虽是“处处闻啼鸟”,却缺乏了对语言文字的吟咏品味,造成学生体验与理解的浮光掠影,变成了“多元解读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種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关键的词语、文题等。在正确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材中淘出极宝贵的可教因素,通过精心设计。找准切入点,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场所,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文本的内核,从而让课堂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场所。如特级教师支玉恒执教《只有一个地球》时,紧扣文题绕“地球”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再围绕“只有一个”让学生理解只有一个地球能够养育生命;然后以“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酸甜苦辣,你是哪一味?”这个问题导读课文,学生兴致盎然地谈味,并朗读、体味课文中的语句。最后组织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实话实说”节目,教师为主持人,学生分别扮演各自想演的角色。支老师的教学,点击着学生的兴奋点,给学生留出选择空间,方式灵活,紧扣文本又超越文本,形成了一条多姿多彩的阅读主线,创造出情趣横生的语文韵味。

二、尊重独特体验,坚持价值导向

阅读的目的是走进文本,与文本的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情感的碰撞。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意味着教师要摒弃过去主题先行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将目标定位于让学生通过学习某篇课文一定要得出“歌颂什么、揭露什么、表现什么”的结论,或者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的做法,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文本,允许他们拥有多元化的阅读理解,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真正体现一个课堂有多少个学生,就应有多少种声音,让学生个性之花绽放。如:一位教师教学《猫》时,问学生:你为什么喜欢猫?学生甲说:因为猫会抓老鼠。乙说:猫的毛黑白相间,摸起来很光滑,也很好看,所以喜欢它。丙说:我喜欢吃鱼,猫也喜欢吃鱼,吃饭时,我把碗里的鱼给猫吃,它仰着头“喵喵”地叫,好像在说“谢谢你”,我和猫成了好朋友。学生甲和乙分别从猫的作用和外形来谈,第三个学生是从共同的兴趣爱好上说的,说的就是一种独特的情感的自我体验。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理解、体验和感受,正是个性化阅读教学应该追求的。

但是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思维水平的局限,难免会在阅读理解中出现一些误解和偏离,发出一些对文本过度阐释的不和谐的声音。不少教师曲解了个性化和独特感受,对学生非理性的解读,不置可否,不能及时纠偏,甚至视之为创新,使课堂反德育现象得以滋生,背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内涵。语文教学倡导多元化阅读、创新性阅读,但并不等于可以不顾文本的价值取向,随心所欲地信口开河,故意喝反调,以显示对传统意识的“反叛”和“与众不同”的“独创”。

个性化阅读与文本的价值取向并不矛盾,虽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绝不会变成李尔王、罗密欧。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清楚的是,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是建立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的。语文教育的根据就在于陶冶人文情操,涵孕精神意蕴,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更要提升学生:要释放生命,更要点化生命。教学中在肯定学生质疑精神、保护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立足文本,适时甄别与评价,加以正面引导,以评价机智寻求和把握学生独特体验与文本价值取向的平衡。

三、推崇赏识评价,把握是非准则

课堂评价是教师对学生课堂思维及其表现的反映,是指引课堂由预设向科学生成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新课程观念的学习和渗透,保护学生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信,赏识评价在课堂上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同。然而,教师的评价要真正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语言就必须是有个性化和针对性,不可过于单调,需通过肯定性和描述性的评语向学生揭示他们观点的独特性和合理性所在,并引导体会个性化理解和表达所带来的积极效果。

然而,现在的课堂也有教师充当了学生课堂活动的捧场者,无论学生读书、发言的情况如何,教师总是赞不绝口:“棒极了!”像这样不加思考、脱口而出的“赏识评价”明显过了头,模糊了学生的是非准则,削弱了评价的激励作用。学生也会听得“云里雾里”,我到底“好”在哪儿?“棒”在哪里?学生的思维从质量上分析是存在着层次的,有的属于大众化的,有的进入误区,出现思维错误,有的则代表一种独有的、具有创造性的见解,教师必须讲究方式,注意艺术,实事求是地用个性化、针对性的语言给予适当的评价,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学生的成功感和喜悦感的目的。

赏识评价的方向是对的,它如缕缕轻风吹开一池春水。但在课堂上一定要根据思维的层次,分层赏识,同时也要正视问题,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给他们明确的是非准则,让学生的思维都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

总之,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助推器,促使学生在阅读中真正凸显个性的张扬、生命活力的释放,实现如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那样:“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南岳镇小学 325600)

猜你喜欢
指导个性化阅读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同桌宝贝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