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细枝末节炸开花

2016-05-14 09:41李志恒
新作文·小学低年级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神态语调小星星

李志恒

《新作文·小学低年级版》2016年第4期开卷主题真好:抓住小细节,写好大场面。小星星们,你们知道吗?活动作文需要细节,写人记事同样离不开细节。细节描写,不是把故事情节的时间和空间延长,而是把发生在一瞬间的细枝末节细致描述,如同把一粒玉米炸开了花。怎样才能把作文细节炸成爆米花呢?李老师告诉你个秘诀: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在作文中出现的时候,让它们互相帮助,互相依靠,相互生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哈哈,这就是细节呀!

给语言做加法

聪明的小星星读书的时候,不知道发现没有,人物的对话描写,不仅有说的内容,相伴的常有说前的神态变化(“眉头一皱”“脸色一变”“微微一笑”等),口型变化(“小嘴一张”“朱唇微启”等),说话的语调(高低长短),说的态度(“严厉地”“温柔地”“淡淡地”等),说的速度(“急促地”“不紧不慢地”“一字一顿地”等)。这样,“说”的时候,有其他行为特征的辅助,说的过程就有了细节。

你看:老师脸一沉,猛地掀开垂幕般的眼帘,快速开启薄薄的嘴唇,厉声连珠炮似的尖叫着:“为什么?为什么?你说究竟是为什么?”哟,我的耳膜哟。不就少听写了几个生字吗?至于让您老人家这样大动肝火吗?这样的“人物语言”在作文中出现,才能称作真正意义的“描写”哟。

翻开第4期杂志,不少小星星写作的时候,笔下的人物语言已经不单单局限在一个“说”了。你看第11页——我一边用手指着月亮一边尖叫着:“姥姥,快看,天上有个大玉盘!”姥姥一脸惊慌地说:“宝贝,快跟月亮婆婆说对不起!”这组对话中,“指”是动作,“尖叫”是语调,“一脸惊慌”是神态,它们的加入,使得语言不单是“说”了,而是把“说”描画成了多种行为的复合体,“说”有了宽度。

再看这一“说”——秀秀说:“我想让她发言。”我们用加法给它升升级:秀秀脸一红,低下了头,用没伸直的手指一指坐在她前面的刘丹晨,用只有她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缓缓呢喃着:“我想让刘丹晨发言。”哎呀,等了半天,这就是她的答案呀!你说这倒霉孩子,下课的疯劲儿哪去了?跑到课堂上秀淑女呢!升级加入了“脸一红”的神态,“低头”“一指”的动作,“缓缓”的语速,“呢喃”的语调,“哎呀,等了半天,这就是她的答案呀!你说这倒霉孩子,下课的疯劲儿哪去了?跑到课堂上秀淑女呢”的内心活动,“说”的细节就很醒目了。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作文中的“语言细节”需要“动作+神态+语速语调+说的内容+内心活动或评价”。聪明的你,记着要试试哟。

给动作找伙伴

小朋友,你见过这样的“走”吗?他冰冷的双臂低垂在身体两侧,身体僵硬地直立着,像冻僵了似的。眼睛直勾勾地注视着前方,目光呆滞,像是想着什么,又像是什么也没想。腿硬邦邦的,像两支不会打弯的铅笔,一左一右机械地向前挪动。好可怕哟,这不是僵尸吗?单靠脚和腿的移动,其他部位不配合,这样的动作是不是很别扭呀?

所以呀,每个动作都不能是孤立的,动作细节描写需要细致观察。我们除了观察各种动作行为的“不一样”,还要捕捉到与“主体动作”相伴的行为,把“相伴”的动作按顺序呈现出来,动作就成了一副立体的画面。

第3页,“同学们眼神专注地盯着那些还没有嗑的瓜子,手指迅速地拿起桌上的瓜子,飞快地嗑了起来,嘴里发出‘咳、咔、呸嗑瓜子的声音,像一只只啄木鸟在给生病的大树治病一样。”你发现了吗?这句话中的主体动作是“嗑”,而作者描写的时候,把眼睛的“盯”、手指的“拿”这两个辅助动作也捎带了进来,结尾又注入了与动作相伴的声音和想象,这样的综合动作描写就构成了动作细节。

再举一个例子:“他使劲看着黑板上的字。”我们根据“使劲”的状态给“看”找找伙伴。这一“看”就演绎成了:“他用力把眼睛睁大,简直能和一颗红提子比美。脖子伸得好长哟,像长颈鹿!身体前倾,都趴到人家前面同学的背上了。大概还看不清楚,又慢慢眯起眼睛,哈哈,像用刀片划开的一条缝。眉头也很配合,紧紧地锁在一起,使劲低垂着,都挨着鼻梁了。看来,字太小,他是看不到了。嘿嘿,所有的努力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读完,我们能感觉到,脖子的“伸”,躯体的“倾”,眉毛的“锁、垂”,以及如影随形的联想和评价的巧妙融合,“看”这个主体动作多么细致入微,“使劲”也立体了。动作有了伙伴牵手,语言的视野变宽,语言的里程走得更远,你的作文细节就炸开了花。

小星星们,学会了细节的基本方法,我们就能让同学之间的一句玩笑、课前十秒的嬉戏、餐桌上的一个小插曲、马路上不经意的一瞥(piē)……发酵(jiào)膨胀,如杨贵妃一般丰腴(yú)了。期待你的佳作哟!

猜你喜欢
神态语调小星星
神态描写有妙用
媒体报道语调与公司超额现金持有
一闪一闪小星星
神态中流露出的“较量”
英语教学中语调的言语行为
谈歌词语调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写给一群羊
一起来看小星星
英语的韵律研究和语调标注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