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下的圣佑庙

2016-05-14 15:00邵维增
新疆人文地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喇嘛大殿

邵维增

一道门槛,两重境界。推门而入,“吱———呀”一声,沉重而干涩的双扇门发出苍老的邀请声,仿佛一位高僧大德至高无上的圣谕:“来吧。”门外,晃晃朗朗,青天白云,青砖灰石,苍松翠柏;门内,一米阳光洒在柔软的地毯上,仿佛和尚打坐的一个蒲团,静谧而温暖。这殿就是大雄宝殿,这庙就是圣佑庙,又叫“喇嘛昭”。

这里没有和尚,只有喇嘛。

大殿因缺少光线,显得肃穆陈旧。大殿里黑魆魆的,唯有大殿深处佛龛前的一排酥油灯发出安静的光芒,指引我前去参拜。脚踩在厚厚的地毯上,似有脚踏祥云的意境,让人心生无限的悲慈。大殿内充满着芳香略带焦煳的味道,这味道,许是人间不食烟火的真味。佛不食烟火,香烟还是缭绕的。只不过,现在的香火钱接济不上平日供奉所需的酥油,只有游客参禅膜拜的时候,喇嘛桑吉才会点燃酥油灯。因为保护庙宇建筑和游客稀少的缘故,大殿内没有电灯,也远去了喧嚣,难得人世间这少有的一方净土。

这庙就是圣佑庙,又叫“喇嘛昭”,这殿就是大雄宝殿。

圣佑庙坐落在新疆西部边陲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城西北2公里处,巍峨的天山脚下大洪纳海河从圣佑庙东畔流过。圣佑庙是伊犁一带广大蒙古族农牧民求神祈祷的重要场所,是目前新疆保存最完整的喇嘛教四大庙宇之一。1984年,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藏传佛教格鲁派第十世班禅的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来昭苏视察工作,曾专门到圣佑庙参禅。2001年6月25日,昭苏圣佑庙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说起圣佑庙,不得不提昭苏县的来历。昭苏,取“喇嘛昭”的“昭”字和“六苏门”的“苏”字而得名。在汉语中,“昭”有光明的含意,“苏”即万物复苏萌发,昭苏又可视含“昭然复苏”和“重获生机”之意。蒙古语称“蒙古勒库热”,意为“蒙古族庙宇所在地”。

据《汉书》记载,昭苏地域属乌孙,其地寒,多雨,应该说和现在的气候相差无二。早在西汉时期,昭苏就是塞族人、大月氏、乌孙人的游牧区,此后王朝更迭历史变迁,至清朝初期隶属准噶尔部管辖。清朝光绪十一年(1885年)新疆建省,昭苏县属宁远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建圣佑庙,形成聚落。民国时期,于1932年析置巩留县,昭苏属巩留县,1937年从巩留县析置特克斯县。1938年,在六苏门喇嘛昭建昭苏设治局(当时的汉、锡、回族都称喇嘛昭)。1942年建立昭苏县。那时候,昭苏是新疆军阀盛世才养军马牧牲畜的重要基地。

传说蒙古族左翼厄鲁特营组建之后曾多次迁建寺院,经过几番周折后,选址从昭苏县察汗乌苏蒙古民族乡确定到现在的昭苏洪纳海沟口,并从迢迢数千里之外的北京请来李照福等80名能工巧匠,于1889年动工,耗银10万两,历时4年,才修筑了这座金碧辉煌的喇嘛庙。

圣佑庙依山而建,坐北朝南,整个布局严谨有序。庙内古木参天,松杉蔽日,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站在圣佑庙前放眼望去,八座建筑错落有致,布局对称,除照壁、山门、前殿、大殿、后殿按中轴线建筑外,左右还有硬山顶配殿(药师殿、密宗殿)和八角形双层双檐阁(钟、鼓楼)。

圣佑庙主体建筑殿宽17米,七开间,平面正方形,大出桅,高举折,陡屋顶,四角飞檐呈龙头探海之势,檐下斗拱,为多层挑枋肩之,工程精细,鎏金沥粉,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大殿正壁还绘有二龙戏珠、凤凰比翼、子牙钓鱼、苏武牧羊等壁画。巨柱擎起的殿廊上绘有珍禽异兽、奇花异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猛虎雄狮、金鹿麒麟、凤凰猕猴,千姿百态,实在令人惊叹。大殿前,高悬汉文书写的“敕建圣佑庙”匾额。

大殿一楼现在供奉着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和成吉思汗的画像,柜橱里供奉着历代喇嘛圆寂后留下的遗物,墙上悬挂着从布达拉宫请来的数百尊佛像,张挂着来自西藏的帐幔、旗幅,绣工极其精美。殿内的壁画严重受损,一些发暗的壁毯悬在四周,绿度母和白度母的造像也罗列其中。主殿之内柱子林立,但经幡却稀疏。木质楼梯尚存,本来殿中建楼梯和其上围廊的目的是可以上去看佛的胸部和头部,这种风格是从印度石窟中借鉴来的,但殿中的佛像却不知所终。

圣佑庙始建于公元1889年,现存建筑8座,面积2 000平方米,寺庙占地数百亩之多。圣佑庙的整体布局和中土汉传佛教相似,但细部处理仍透露出藏传佛教的特点。殿有重檐,汉式的大歇山顶,殿顶正中有银色金属法器装饰,但不是常见的法轮或莲花。主殿之前也有类似天王殿的结构,但此殿中空无一物。东角楼上挂有一口大钟,西角楼上放有一面大鼓,晨钟暮鼓,称为钟鼓楼。东西配殿为喇嘛休息的禅房。各殿均已无匾额,主殿前方两侧的殿堂应是药师殿和密宗殿。

大殿一角

猜你喜欢
喇嘛大殿
完璧归赵
智慧之石
喇嘛洞
你可以等一下吗?
松涛吟唱的诗行
你可以等一下吗
你可以等一下吗
中国经典古建筑
大喇嘛和小老鼠变革要重塑内心
保国寺大殿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