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和对策

2016-05-14 12:15王丰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材作文对策

王丰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表现。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我国中学作文教学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阻碍了初中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以中学作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为题,对中学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作文教学现状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02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不光是学生觉得难写,很多语文老师也觉得作文难教。作文难的原因有很多。

一、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语文课本对作文教学的制约。

以人教版课本为例。教材所编排的写作训练侧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通过一个个单元的阅读教学进行综合写作训练。纵观七年级到九年级,从最初的“生命”——成长的快乐与烦恼,到九年级下的“时间”——岁月如歌。通过一个个固定的主题,让学生抒写自己的情感。这种编排仅仅是从大的写作方向上圈定了范围,但是忽视了怎么写的指导。

一篇作文如何拟定题目、立意,如何开头、结尾、铺展内容,如何做到前后照应,写作手法、环境描写在文中如何运用,语言如何做到生动形象,形式上如何进行创新等,这些具体的写作训练,在教材上要么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要么是压根就没有体现。数十年来的教材无论怎么更改,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虽然有很多作文教学的高手总结出各种各样的作文教学方式、技巧,但往往都是一家之言,难以系统化,也难以做到全国范围内的系统推广。

2.学生和教师自身能力的制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初中日渐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很多学生没有精力也没有兴趣进行阅读。另外,网络时代对学生的阅读影响也不可小觑。这种快餐式的阅读只追求读的过程中的快感,缺少真正的能促成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营养成分。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能吸收足够的营养,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也就很难解决。有些教师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缺少对作文系统化教学的探索研究和总结。这也导致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盲从,学生不知道怎么写,教师不知道怎么教。

二、提高初中作文教学质量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具体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教师要完善自己的作文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师首先要博采众长,在充分借鉴吸收各种作文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形成属于自己的系统化的作文教学模式;其次,在作文教学中要做到有的放矢,对作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写作训练。作文训练每次以其中一个内容为主,辅之以其他方面的点拨,将具体的写作指导贯穿于三年的初中作文教学。教师还要做到将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相连接。中学语文教材收录的全是文质兼美的名篇,这些文章从情感、思想、文辞上都堪称精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尽可能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多地走进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本身,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对学生积累方面的指导要求。

1.指导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叶圣陶说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而流不歇。”所谓我手写我心,让学生每日一记,把自己的收获、感受或身边的人和事写下来。为避免学生陷入流水账的模式,写作内容可采用五字诀:人、事、物、景、情。简单来说就是今天重点描写一个人,明天具体写一件事,后天详细观察到一个事物。以此类推,循环往复。

2.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以“感动”这一话题为例。让学生搜集整理以下内容:(1)精彩词语。与话题相关的精彩词语。(2)妙语连珠。与该话题相关的精美议论、抒情、哲理句。(3)奇思妙想。围绕该话题,提供三到四个精彩构思。(4)亮丽标题。精选与该话题相关的题目十个左右。(5)美文鉴赏。精选近几年与该话题相关的中考优秀作文。先做好积累,再进行写作训练。

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写作的首要条件便是“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让他们乐于写作文。学生作文只要是积极的健康的,只要写出了真情实感,哪怕是他用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去揭示社会的阴暗面或人性的弱点,也都可大胆鼓励。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真正改变目前初中作文教学的不利局面,要走的路还很长。这需要教材的编写者和一线的教师更新观念,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相信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初中作文教学一定会迎来明媚的春天。

(责任编辑韦淑红)

猜你喜欢
教材作文对策
教材精读
诊错因 知对策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