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合唱教学有效性探究

2016-05-14 12:42李卉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音准声部教学方式

李卉

[摘要]

在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提升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建议。认为教师应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多种辅助方式、巧妙的指导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074

在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唱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音乐兴趣的提升,同时有利于学生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培养。而当前,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比较低效,难以发挥合唱教学的效果。如何提高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音乐教学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现状

1.教师的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方法单一

音乐合唱教学中,需要根据声部配合的不同、音准掌握知识点的不同等,对不同教学方法加以采用,教学方式具有针对性,才能完成合唱教学目的。但目前很多音乐合唱教师并不够重视教学方式,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反复合唱某首歌曲,通过单一的教学方法将音符、节拍等音乐知识单调地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难以提起对合唱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好。

2.学生对音乐课堂合唱学习存在畏难情绪

合唱教学对学生基础要求较高,但学生音乐基础参差不齐,而且大部分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教师未能注意到学生的理解力问题。合唱教学中,有时学生需要反复地合唱训练一首歌曲,而教师又不擅长引导,只一味地赶进度,机械式训练忽略了学生差异。导致一些学生对音乐合唱教学存在畏难情绪,对合唱学习缺乏主动性,恶性循环,自然较难保障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升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1.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合唱学习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对学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展开多维度教学,以此激发学生对合唱学习的兴趣。在合唱教学伊始,教师可进行轻松的基础训练,为合唱做准备的同时,放松课堂紧张氛围,比如启发学生打开喉咙时,可采用半打哈欠或咬苹果等简单直观的方式。在练唱方式上,可直接教授学生第二声部,通过先入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第二声部学习的恐惧感被提前打破。也可采用两声部歌曲进行并驾齐驱的教学,即可将两个声部分别作为一首歌曲让学生对两个声部进行平行地学唱,待学生分别掌握两个声部后再分声部合起来,进行合唱教学。

2.利用多种辅助方式,提升学生合唱学习效率

在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学生对音准和音程的掌握往往不够准确,教学过程常常因该困难而难以展开,但学生在器乐的引导下却能够很快对音准和音程加以把握。如在学习《我们在一起》这首二声部合唱歌曲时,因该歌曲在旋律方面比较简单,教师即可让学生通过竖笛、口琴等器乐先分声部演奏旋律,在互相聆听的基础上进行合奏,然后要求学生在合唱中寻找合奏时的音准和音程感觉。在合唱教学中,可指定一些学生轮流交替地对每个声部进行伴奏。当课堂教学中小乐器比较缺乏时,也可由教师利用钢琴来对一个声部加以担任,对合唱教学给予辅助。在这种辅助步骤的过渡教学中,学生即可有效地掌握合唱的音准问题,使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合唱教学中,教师也可根据合唱曲目的内容对不同的角色形象加以设计,利用分角色演唱使学生对不同声部的演唱进行学习。

3.巧用方法指导,调动学生合唱学习的主动性

不同声部之间的配合,是合唱学习中十分重视的,只有各个声部之间保持协调与统一性才能完美地对一首歌进行演绎。不过在合唱的配合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一定的技巧,引导学生对基本方法加以掌握,并及时纠正学生训练中的错误,促进学生合唱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暗示来指导学生进行合唱。课堂合唱教学中的暗示可以从音乐本身出发,也可以由教师通过体态进行暗示,教师应对暗示效应巧妙地运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如在学习《渴望春天》时,教师即可采用音乐暗示,可通过对低声部旋律的播放,指导学生学习高声部,让其熟悉。教师应直面教学中存在的影响教学效率的问题,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多种辅助方式、巧妙的指导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薇.论中小学合唱教学的融合艺术[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5).

[2]李敬莲.浅析合唱教学的意义和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3).

[3]杨玮娜.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J].艺海,2011(11).

(责任编辑斯陌)

猜你喜欢
音准声部教学方式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