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 该休息还是运动

2016-05-14 09:54李彦
健康博览 2016年6期
关键词:卧位肌力卧床

李彦

“好好休息,祝您早日康复!”是医院里患者最常听到的问候语。传统观念中患病总是应该和休息联系在一起。休息的医学术语叫“制动”,包括:卧床休息(各种伤病住院时普遍的措施)、局部固定(例如骨折或脱位后的石膏固定)等。休息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体力消耗,稳定病情,促进疾病康复。然而休息并不总是有利于康复,这里要谈的就是休息的另一面。

心脑血管疾病许多心血管病患者发病时都是在卧床休息的时候。殊不知卧床休息数小时后由于人体体液的转移,利尿作用加强,导致血容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血流减慢,血液黏滞度增高,使中风、心绞痛、血栓性脉管炎、静脉血栓发生或发作的概率明显增加。心脑血管病患者常在夜间发病,与这些继发反应不无关系。从临床角度来看,心力衰竭的患者需要采用坐位来减轻心脏负担,那么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是否一定要卧床制动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早的康复治疗措施就是采取坐位,待生命体征稳定就开始徒手运动和日常生活活动练习这是十分有效的。患者担心体力活动会导致心肌破裂或加重心脏损害,其实吃饭、洗脸、刷牙、穿衣、缓慢步行等日常活动的能量消耗只比卧床增加20%~50%,而科学、适量的运动对心理和精神状态的调节作用,则是被动卧床休息和单纯药物治疗所无法替代的。

呼吸系统疾病许多人以为呼吸疾病发作时,卧床休息可以减轻呼吸困难。其实卧位时横膈上移,胸腔容积降低,体液容量增加,会导致水化和咳嗽。卧位同时加重了肺通气-灌流比例失调。由于这个道理,应鼓励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用半卧位或坐位而不是平卧位。另外长期卧床还可导致肺炎和肺血栓的发生率增高,适当的活动则有利于增强抵抗力,降低发病率。

休息对骨关节的影响也非常显著骨骼生长和骨密度取决于施加在骨上的力。这就是为什么水中的鱼骨密度显著低于陆地上哺乳动物的道理。骨骼一旦失去外力作用,就会导致骨质吸收超过形成,因此出现骨质疏松。而临床上无论是卧床、骨折固定或神经瘫痪后的患者,普遍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与缺乏体力活动也有密切联系。为此,要保持骨质密度,适当的运动极为重要。关节软骨主要依靠承受压力来进行营养物质交换。如果关节长期不承受压力,关节软骨便会发生营养不良,从而造成软骨变性和关节功能障碍。

肌肉萎缩和肌力下降是过度休息最常见的后果休息2周以上可以观察到患者出现明显的肌肉萎缩。健康人卧床休息1个月,肌纤维横断面积可减少10%~30%,两个月减少50%。肌力降低速率为每周10%~15%,3~5周肌力下降可达20%~50%。其实肌肉还有内在代谢的改变。例如,卧床休息3天,可使肌肉胰岛素受体敏感性迅速降低,葡萄糖耐量降低,这是成年人发生Ⅱ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研究已经表明,卧床休息1天所导致的运动能力减退相当于老年人1年的运动功能衰退量。

科学运动是疾病康复的核心,但是过分运动也会损害健康。患病后是运动还是制动,如何“动”或“不动”,怎样才算适量?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区别对待,也就是常说的“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动静相宜、物极必反,这个道理需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科学地把握和理解。

猜你喜欢
卧位肌力卧床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干预对盆底肌肌力的影响
如何有效避免卧床老人发生肺炎
老年人不可缺少肌力训练
躺着就心痛!卧位型心绞痛怎么破
好好躺着也可以治腰椎盘突出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睡姿不对,当心病情加重
女性练肌力,护心、远离糖尿病
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