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探析

2016-05-14 12:51张春萍
新教师 2016年6期
关键词:探究性平行四边形探究

张春萍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这与小学生以形象性思维为主的思维发展形态并不适应。如何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设一座通向彼此的“桥梁”呢?本文立足通过数学活动中的探究学习支撑,就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探究性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做出论述。

一、我的课堂,我的体验——激起探究欲望

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由于个性和知识背景的差异,课堂对每个学生来说应该是“我的课堂,我的体验”。为此,教学时,教师就要创设一种与学生实际认知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情境,才能有效唤醒不同学生的主体意识,放飞每位学生的思维,彰显个性,让每位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不断增强实际体验和数学理解能力,在探究中都有所收获。如教学“可能性”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探究游戏活动情境。教师从一个盒子里取出分别标有1~5数字的五个乒乓球,让全班学生看过后再放进盒子中。接着让一位学生闭着眼睛随手摸出一个,让其他学生猜一猜“可能摸到的是几号球?”学生们各抒己见,无法确定。再由教师出示结果,猜中的学生欢呼雀跃。然后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不能事先确定摸到x号球呢?你有什么办法吗?用你的办法试一试。”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再进行汇报。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策略和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维,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学生反馈:“如果想一定摸到x号球的话,多放几个x号球。”“要全部放x号球,因为只要有一个不是x号球,就有被摸到的可能。”每位学生通过游戏活动的探究以及体验对“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了初步的体验和理解,同时对知识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了出来。

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信念,教师必须有效把握和充分尊重他们的学习现状和心态,努力把学习过程转化为具有愉悦体验和充满乐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我的课堂,我的体验”,激起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二、我的课堂,我的自主——体味探究乐趣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我们感同身受的是,小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仅充满兴趣,思维和想象力也异常地活跃,无论在知识能力还是在情感态度方面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尤其对于他们的自主操作和推理能力产生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教师创设如下探究活动情境:首先,出示用相同瓷砖分别铺成一块平行四边形和一块长方形地块(前者的底、高与后者的长、宽相等)。接着告诉学生:“小灰兔和小白兔刚刚扫完这两片地块,它们正在为谁扫的面积大而争吵呢!我们能够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它们呢?”创设了良好情境后,再激励学生在观察、比较和猜想基础上,采用“剪拼”动手操作的探究方式把平行四边形有效地转化为长方形。学生通过探究,形成了多种的剪法和拼法,从中明白了“长方形的长、宽、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法解决了小白兔和小灰兔的难题的同时,还发现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最终水到渠成地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这种探究情境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启智益能的特征,能够使学生逐步形成发散性思维,并在不断攀升和“滚动”的学习中有效增强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析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元素,让学生感受到探究的乐趣。

三、我的课堂,我的收获——分享探究喜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厚积薄发中逐步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富有启迪性和挑战性的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有效载体与良好平台,能让他们体验探究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产生探究的新动力。例如,教师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把一个长方形的物体沿着直线去掉一个角,如一张纸、一本书、一张课桌等,它还剩下几个角?”让学生快速抢答。一般情况下他们大多会很快地会说出:“3个。”也有少数人会反应灵活,说出:“5个。”教师对此不置可否,只是让学生拿出一张纸亲自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所思所想。在惯性思维的支配下,学生会比较快速地完成“3个”和“5个”的实践操作。教师追问:“有没有其他答案的可能呢?”学生受此激励再次投入操作实践中,终于有人发现了还可能是“4个”角。这对于小学生来说,难道不是一种伟大的创新吗?学生必然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有了一种急于与他人分享的冲动。

通过合理化设计探究活动,能够有效延伸学习思维,拓展学生视野,显现数学学科及其教学活动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不仅是自主的课堂,也是享受成功、分享喜悦的课堂。

四、我的课堂,我的成长——养成探究习惯

“培养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培养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把丰富多元的探究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相互渗透并融合起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

例如,合作探究不仅满足了小学生“玩中学,学中玩”的活泼天性,而且在活动中也能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的习惯。例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后,教师设计了一节活动课。教师:“同学们,我们的教室准备重新装修,如果你是设计师,你有什么打算?”学生对活动充满兴趣,他们仔细观察教室的四周,还不时指指点点,不一会工夫就有了自己的设计方案。这时教师提出:“如果想实施你的方案,你需要用哪些材料?需要了解哪些数据?要想获得这些数据,你们现在应该做哪些准备?如果有必要你们可以实际测一测、量一量,做出预算。”此时的课堂便成了开放的课堂,学生三五成群地开始实地测量教室的长、宽、高,以及门窗、黑板面的有关数据,边测量统计,边进行有关的计算。小组同学在一起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说一说的过程,也是共同合作参与学习、参与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互相帮助,相互启发,共享合作探究的成果与快乐。

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持之以恒地加以培养,学生就能在学习过程中甚至在今后人生中形成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数学课堂也是学生人生成长的舞台,学生在课堂上不但有认知的收获,而且也会有对人生的感悟。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教学应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探究性学习数学的乐趣,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的良好思维和习惯,提高自主探究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全面提升智能素养和人文素养,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桂林逸夫小学)

猜你喜欢
探究性平行四边形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