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形有章见精神运势得法自灵韵

2016-05-14 12:51赖开派
新教师 2016年6期
关键词:范字收笔字帖

赖开派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2014年,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中规定了小学三年级毛笔学习的目标与内容:“掌握毛笔的执笔要领和正确的书写姿势,了解笔、墨、纸、砚等书写用具的常识,学会正确使用与护理。注意保持书写环境的整洁。学习用毛笔临摹楷书字帖,掌握临摹的基本方法。学会楷书基本笔画的写法,初步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基本方法”。下面,笔者以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书法练习指导《颜勤礼碑》为例,就基本笔画的教学过程浅议如下。

一、以景导入,激趣学书

我国宋代教育学家程颐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书法教学,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学起书法就有乐趣,就会喜欢它。导入新课时,可以引用书法家学习书法的趣味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此外,还可以通过创设愉悦情境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官上得到审美的体验。如在教学《颜勤礼碑》的“斜撇”这一笔画时,教师可以一边播放视频与音乐,一边旁白:“在美丽的河边,有一只可爱的小燕子扇动着翅膀,由高向低轻轻地掠过水面,平静的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荡漾开来。”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动作,感受燕子掠过水面的轻快及产生的弯曲线条。引导学生从燕子掠过水面的动作,联想到“斜撇”这种笔画的书写要领。

二、以情导察,整体读帖

没有观察力也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性的思维。小学书法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去观察字帖中的范字,因此,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如何观察呢?就是让学生静下心来分析字帖中每个笔画或每个字的特征——读帖。一般先由教师分析讲解字帖的文字、史料、创作背景,然后由学生观察笔画的书写位置、书写长短、书写方向、粗细变化、起收笔的形状、用笔方法与形态特征,进而结合米字格分析字帖中范字的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让范字深深地烙印在学生脑海中,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最后达到准确书写。如教学《颜勤礼碑》的“斜撇”这一笔画时,应引导学生观察赏析“斜撇”这一笔画的态势特征,即笔画的书写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粗细变化、线条的形态与质感等,随后结合例字“左”进行观察。又如教学《颜勤礼碑》的“横折”时,教师可以借助实物投影仪,引导学生观察“日”和“里”两个例字中的横折各有什么特点,指导学生感受两个折画形态的不同之处:“日”的横折笔画顺其自然,而“里”的折笔在转弯处做出稍高的肩,明显以竖压横。类似“横折”这一笔画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多加辨析,仔细体会,才能捕捉到应有的信息。

三、以势导练,渐进练习

1. 示范书写。浙江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陈振濂先生说过:“在书法教学中,最好、也是最省力的办法,就是教师在学生面前作现场示范。”可见,示范在书法教学中的重要性,它可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变抽象为具体,直观了解范本中的技巧及技法的表现程序。如在教学《颜勤礼碑》的“垂露竖”时,教师应在展示台上现场示范(提示学生书空,感受笔法)。示范的同时,教师边讲解书写要领:①向左上方逆锋入笔;②折锋向下顿笔,铺开笔毫,向左下行笔;③竖到末处朝右下轻顿;④向上回锋收笔。又如在示范《颜勤礼碑》的“横折”时,教师应借助实物投影仪演示,分解横折“分写连接”的运笔动作和方法,出示多种“连接”的折部线条形态,讲解横、竖画的连接技巧,让学生在辨识中对“连接处呈方形”的形象认识更直观、更清晰。

2. 渐进练习。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先描红后仿影。描红时,要求学生按笔顺一笔写成,不能涂顺,毛笔和笔锋必须在字的点画正中间进行(中锋运行);书写时,要求学生做到笔杆垂直于纸面,尽量做到掌垂直、腕肌平;仿影时,要求学生看清笔画的形状,想到笔画的写法,每笔都要做到一气呵成,尽量把“空心”写满,不要写出界,不能填填、改改,更不能随便地描。通过描红、仿影,让学生学会如何下笔、运笔、收笔,初步了解笔画的粗细、方向、长短、位置等,从而掌握一定的书写方法。

四、以章导鉴,比较临摹

1. 对帖临摹。在仿影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范字,在画有米字格的习字纸上试着对临。如在临写《颜勤礼碑》的“斜撇”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借助米字格的辅助线找好起笔、收笔位置,明白这一笔画是由右上方向左下方书写的,然后带领学生书空“斜撇”的书写流程:逆锋起笔后折笔往右下顿,接着顺势调锋往左下方行笔,笔画由重逐渐变轻,边按边提地行笔,锋从中出,力送笔端处收笔。在米字格练习两遍后,让学生对着字帖中相关例字进行临习。如学习“斜撇”时,可以结合“左”字练习;学习“垂露竖”时,可以结合“上、非”练习;学习“横折”时,可以结合“日、里”练习。

2. 比较调整。有比较才有鉴别,在对照中发现优点,找出差距,然后按要求反复纠正,重复书写,不断改进,以提高自己的书写能力和书写技巧。如在教学《颜勤礼碑》的“垂露竖”时,可以将“垂露竖”与“悬针竖”进行比较。两竖的上面部分相同,因收笔的不同,就有了“垂露竖”和“悬针竖”之别。“垂露竖”是指竖画收笔稍停顿,回锋向上,末端的形状好似一颗露珠,故称“垂露竖”;而“悬针竖”在即将收笔处是逐渐变细,力送笔端,末端的形状呈针状,所以称“悬针竖”。学生通过笔画对比之后,对“垂露竖”露珠状的写法就得心应手了。

五、以法导评,总结提高

1. 展示评价。学生所写的课堂作业先由同桌互评,然后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张作业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对着字帖评价:说说什么地方写得好,什么地方写得不够好,随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适时点评。

2. 总结提高。教师点评后,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要点、书写方法和欠缺之处进行反馈,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与失,强调下节课该注意的事项,有助于下一节课的学习。

小学书法教学过程正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我们广大书法教师应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引下,潜心钻研教材,不断探索、总结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学生的书写和审美水平才会有较大的提高,才能迎来书法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范字收笔字帖
光明
第二讲 基本笔画写法
收笔笔法势和收笔笔法分析研究
软硬兼施(二)
小字帖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二)
小字帖
小字帖
小学硬笔书法课堂教学模式刍议
间架练习指导(二)
——纵横错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