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始中抽出新针

2016-05-14 10:41纳兰
延河·绿色文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感受力秩序万物

纳兰,本名周金平,1985年生,现居开封。中国作协会员。作品发表于《诗刊》《青年文学》《诗选刊》《北京文学》等刊。入选《2015中国新诗排行榜》《2014中国诗歌年选》等选本。著有诗集《水带恩光》。

诗的现代性在于词语的解放,既可以在原初的意义上使用该词,也可以打碎、肢解一个词,使其从完整的单一到碎片的众多,从而获得新的意义和自由。安羯娜的诗颇具现代性,词语的活用和创造性的使用,使诗歌具有张力和陌生的美感,而想象力的丰富使她的诗具有空间感。她认为,诗歌是无声的音乐,每一个字都是跳动的音符,又如一幅幅水墨画。无论是诗歌还是绘画,模仿自然都是初级阶段,需要提升到创造自然的阶段。这是一个敏锐的洞察,诗歌就是集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三者合一的综合性的美学载体,也是把内在的苦痛悲欢净化之后,宁静而智慧的表达和能量的释放。

在安羯娜的诗歌《一条路,向上串起的海子》中,“是海的儿子,由天上降生/分布,散落在‘Y形上”,诗之开头把自己对事物的敏锐感受,凭借丰富想象力和朦胧而精确的表达,把人带入一种诗的情境。借助符号“Y”杯子一样的象形,承接住了散落的“海的儿子”。安羯娜深谙“去除所有动词。一切都围绕一个名词,用名词来建筑高塔”的理念。宝镜岩,芦苇海,火花海,五花海,熊猫海……词语的丰富性,映衬出内心的丰富。诗的结尾处写道,“依次,向着雪山,剥开翠蓝/滴下,融为向上高悬的秘流。”诗人使用一种“剥洋葱”般的技术手段,掸去词语的灰尘和迷雾,焕发出一种心境。诗人的写作本身就是一种神游物外,超脱凡尘的过程,而若能让读者阅读之中也同样感同身受,那将是作者的成功,和诗歌的成功。“只有在摆脱了概念的统治,不满足于它对经验的粗略分类知识,也不满足于直接的感性经验与感官刺激时,我们才能深入语言。对于粗略的概念而言,诗歌话语是对它的解构;对于感受性的弥散而言,诗歌话语具有一种持续的建构作用。”(《失去象征的世界》耿占春著)。安羯娜的诗歌中有一种对“深入语言”的自觉,如“山风,吹出幽深”“蓝马鸡蹿出树林的涛声。”《原始森林》,语言直接呈现出鲜活新颖的感受。新感受的出现,自是对旧的概念、思维和感受的瓦解。“从原始中抽出新针”,是诗人的直接感知和智性表达,也是新颖感受力和表现力的完美契合。面对原始森林,诗人的感受,从“空气是凉的”体感,到“鹪鹩、白鹡鸰飞于枝头”的观感,再到“落叶与浮木/接受腐烂”的心感。体悟在加深,感受力在逐步增加,直至诗人说出“油松、云衫、铁衫……/从原始中抽出新针”的灵感。“新针”,即是新词,新的感受力。“一个词让沉默在灵魂的暗藏者中回响——这一个词难道不是一心让自己充满隐秘的词吗?这是一个充满紧张希望的词,它希望重新找回奇迹,最初的纯净。”新针,这个词就是让安羯娜拨响灵魂的琴弦,返回最初的纯净。

让·保罗在《美学入门》中写道,“现在的时代精神自私地毁灭世界与万物,以便能在虚无中创造出自由的活动空间”,而不是模仿自然。诗人应该是怀着爱世界和万物的心,万物即能填满虚无。安羯娜的《在华山,我拥有从山顶到月亮的距离》一诗中,诗人与万物融为一体,“我轻微的犹如/云雾上的一粒水珠。”把自己等于与云雾上的水珠,这是一种机巧的做法,这样既可以有人的观感,亦可以有“水珠”的感受,增加了感受的主体,有一加一等于二的叠加效应。“云海深处的光/从地下投上来,我和草木/与同行的人,皆被光照”诗人的感官被充分打开,被“光照”,同时自身也是光源,光照他者。在那刹那间,诗人之心与菩萨之心是相通的。因此诗人说,“我必定与佛和/菩萨一起降落,也被赐予的恩典/所包裹。”“石门和云门一并打开回心石已回到内心,我必须感恩,并将双手合上,跪拜神光,便拥有了从山顶到月亮的距离。”词语的打开,即心的打开。“回心石回到内心”也隐喻着诗人把万物内心化的一种技艺。感恩,跪拜神光,诗人意识到人与神是有着疏远的距离,“从山顶到月亮”,也就是一种灵魂从泥土到云朵的企望。

“人类的社会秩序和人的理性是与事物的秩序协调一致的,它使人们能够潜在的理解和热爱事物的秩序。能感到我们和唤起我们感情的自然,不再靠实体理性观念束缚我们。自然能唤醒过分压抑的规范控制的感情。”在《缝山针》和《巡返山庄》中,诗人融入事物的秩序,不是秩序的破坏者,而仅仅是一个融入者。“没有任何地方,比这里更幽静,静谧的可以渗出泉水与琴声。”诗人对事物的融入,产生不协和音,即“渗出的泉水与琴声”,这是感官的钓鱼线,垂钓出的陌生的诗意。《缝山针》里,诗人的不仅是一个融入者,而且变成了局内人,目光从事物的身上,反观到了自身,希尼说,我写诗是为了认识自己,使黑暗发出回声。而安羯娜认识到了“而我们,需要一根长线缝一缝自己”。

综上,安羯娜的诗灵动而跳跃,怀着对万物的感恩和热爱,把内心的宁静与事物的宁静合二为一,通过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与省思,把心灵秩序与自然秩序相统一,以谦卑而内省的目光审视着自己和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

责任编辑:李 东

猜你喜欢
感受力秩序万物
卷首语
诗与感受力(创作谈)
创享空间
秩序
心灵秩序
万物构成
老师来审题
我来添画
道不远人楼难弃
乱也是一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