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价值视野下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反思

2016-05-14 12:43黄逸弘黄逸宁
资治文摘 2016年6期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工作反思

黄逸弘 黄逸宁

【摘要】社会工作在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部分社会工作者在专业价值的践行上表现得不够“专业”,甚至背离了专业价值,本文以专业价值的视角对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实务进行专业反思。

【关键词】专业价值;社会工作;农村留守儿童;反思

“农村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地区,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7周岁及以下的儿童。亲情缺失不仅导致了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更发展成了复杂的社会问题。

一、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内涵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是指社会工作者所遵守和奉行的专业服务理念和准则,它的主要内容有服务、利他、社会公平与正义、人的价值与尊严、平等与尊重等。专业价值规定了社工与相关成员之间的专业关系,决定了社工所选的策略、方法和技巧,提供了解决伦理困境的基准。

二、背离专业价值的现象分析

1.操作失当导致服务背离专业价值

(一)由于社工对国情缺乏了解,导致在实务中忽视了社会公平与正义。例如,当前我国大龄农村留守儿童(15-17岁)的规模达813万,其中154万不在校,然而社工通常以在校学生为对象,对儿童现状及需求等情况开展调研,并据此设计服务。从公平的角度看,此举人为地剥夺了非在校留守儿童享受服务的权利。

(二)由于社工对专业方法与技巧的使用不够科学规范,伤害了案主的价值与尊严。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格外讲究专业方法与技巧,而对方法与技巧的掌握程度因人而异,社工或因对它们的使用不当而背离了专业价值。例如,在使用自我流露技巧时,本应是在向案主坦白自身经验的同时着重表达同理心,以传递社工的真诚,构建良好专业关系,而社工不恰当地选择分享的信息,不注意分享的姿态,让儿童感到社工在“炫耀”和“说教”,于是心生自卑,这实为对儿童尊严的伤害。

2.观念偏差导致服务背离专业价值

(一)由于社工对留守儿童有“标签化”的认识,造成了对他们价值的忽视和对尊严的伤害。“去标签”本应是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但在介入留守儿童问题上,有些社工往往按照社会建构出的“留守儿童问题”标准,误把儿童普遍性的问题归为“留守儿童问题”,误把“乡土特色”定为“粗野蒙昧”。例如,社工通常以“城市文化”为基准设计活动内容,期望以主流的“文明”文化来改造儿童的现有文化,此举忽视了乡村水土赋予他们的独特价值。

(二)社工误把专业服务当作施恩行为,破坏了平等的专业关系,损害了服务与利他的专业价值。这种观念偏差通常很隐晦,例如社工在计划外给儿童送玩具以表疼爱,如此造成的伤害是隐性的,一方面,社工的过度关爱,使儿童对社工过度依赖,阻碍其自我实现,致其在服务前后社会角色失调;另一方面,社工将儿童的“感恩戴德”作为满足自身价值认同的工具,矮化了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

3.制度欠佳导致服务背离专业价值

(一)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下“以人为本”与“以证据为本”的失衡。该问题在理论上应归因为观念偏差,但从实践上分析,这种失衡源于制度欠佳,主要是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制度不完善。例如,目前项目化运作的社会工作服务格外注重绩效评估时的“证据”,因此社工在服务中特别勤于收集文本、图片、音视频资料,比如在赠送慰问品时需儿童或监护人签字才可领取,并尽可能多地抓拍“感人画面”,此举伤害了儿童的尊严,甚至或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二)“通才教育”理念下的社工人才培养制度带来的弊端。我国社会工作高等教育提倡“通才教育”,要求社工能承担多种任务,满足多种社会需求,因此,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社工似乎成了掌握“梧鼠五技”的“万金油”,这导致了一些社工以儿童社会工作或农村社会工作的通用方法运用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上,犯教条主义错误,暴露了部分社工专业修养不足。

三、结语

专业反思是社会工作行业发展和社会工作者进步的必由之路,通过以上反思,我们应当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在国家、社会、社工机构和社工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不断推进社会工作的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协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参考文献】

[1]段成荣,杨舸.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8,32(03):15-25.

[2]高鉴国.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M].第一版.济南市: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3]段成荣,吕利丹,郭静,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3,35(03):37-49

[4]劉玉兰,彭华民.嵌入文化的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理论与实践反思[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3):15-22

[5]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黄逸弘(1993—),男,汉族,广西东兴人,社会工作硕士,助理社会工作师,单位: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方向: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

黄逸宁(1991—),男,汉族,广西东兴人,社会工作硕士,助理社会工作师,单位: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方向:民族地区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

猜你喜欢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工作反思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