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眼蒙娜丽莎真正的微笑

2016-05-14 17:40
财富堂 2016年6期
关键词:蒙娜丽莎芬奇策展

4月26日,国际知名的《早期蒙娜丽莎》研究者阿提拉·苏亚雷斯·达科斯塔菲略教授、对作品进行光学鉴定的瓦季姆·帕尔菲诺夫教授、策展方瑞士蒙娜丽莎基金会副总裁大卫·菲尔德曼以及香港明星杨恭如亲临预览现场,为公众解读这场非凡的艺术与科学的发现之旅以及永恒的达·芬奇密码。

《早期蒙娜丽莎发现之旅》展上,除了《早期蒙娜丽莎》这幅旷世杰作之外,您还可以看到关于两幅蒙娜丽莎的历史证据,从引用关于画作的叙述前后不一致的文件,到艺术大师创作多个作品版本的惯常做法——各种史实都指向一个结论,那就是始终存在两幅蒙娜丽莎作品。

展览上呈现了大量科学数据。一个确凿的证据是,作品所使用的颜料正是李奥纳多·达·芬奇所使用过的,并且常见于他的调色板之上。两幅蒙娜丽莎作品的结构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相同的。拥有数十年工作经验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实验性物理学家约翰·阿苏莫斯教授则证实了这两幅蒙娜丽莎画作的重要部分是由相同的手所画。一旦调查结果被公布,将会对艺术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现场还通过对比分析,显示了《早期蒙娜丽莎》中独特的技艺,是如何在其后的作品中被再次运用,以及那些画作是如何把可证实李奥纳多·达·芬奇作者身份的线索暗藏其中的。

主办方上海魔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徐光辉先生表示,“能把这个展览带到上海,我们感到非常高兴。当我2014年在新加坡看完世界首展,我就被《早期蒙娜丽莎》的美、展览中丰富而有趣的信息以及引人入胜的画作之旅给镇住了。当魔芋说服了瑞士蒙娜丽莎基金会把这场展览搬到上海时,我们做梦也没想到展览所呈现的证据与事实仍会进一步增加,我们将展示全新的证据证实这幅画的著作权属于李奥纳多·达·芬奇。”

本次展览是一次多媒体式的体验,观众将根据视听平板电脑的指引,在新技术的帮助下,完成他们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里的个性之旅。在最终亲眼见到陈列柜里的画作之前,参展者将穿过7个交互式长廊,体验画作令人兴奋的发现与认证之旅。

为了向李奥纳多·达·芬奇这位文艺复兴巨匠致敬,整个展览坚持“艺术+科学”的策展理念,展览现场等于是一个迷宫,多个互动终端里,装满了你想要了解的有关达·芬奇和《早期蒙娜丽莎》的秘密。你可以进入达·芬奇的工作室探索一番,了解更年轻、更早期的蒙娜丽莎背后的历史;也可以通过多种独特的互动展示,一探达·芬奇精湛的几何学与数学密码,以及其他隐藏的技法,从而体验“侦破”的乐趣;你还可以通过先进的数码技术,将画作中疑点之一的背景圆柱,自行安排在《早期蒙娜丽莎》画面中。

该作品使用的展示柜是按照目前博物馆的最高要求所造,高2.3米,宽1.6米,整体使用1200个零件。柜体材料具有防弹功能,能经受得住任何外力的侵袭,并配备与当地报警系统联系在一起的报警装置,该展示柜还有卫星定位系统,蒙娜丽莎基金会的任何一名成员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实时查看柜内情况。

当然,《早期蒙娜丽莎》画作的价值仍是大众感兴趣的话题。策展方表示,尽管无法透露具体金额,但毫无疑问,该画可能是500年来私人手中最昂贵的一件画作。为此,此画的运输、保险、安防、温湿度、灯光等方面,主办方可谓竭尽所能。这幅画被安置在一个为其特制的陈列柜中,经西岸保税港,在最高级别的安保之下,于2016年4月26日抵达上海新天地新里。

猜你喜欢
蒙娜丽莎芬奇策展
策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工作方式
《策展哲学》
一个问题的两个状态:关于青年策展现状的观察与思考
“蒙娜丽莎”
国内当代独立策展人生存状况报告
蒙娜丽莎说
达·芬奇与文艺复兴(三)
达·芬奇睡眠法
达·芬奇与文艺复兴(二)
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