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密与探秘,复仇在沉思之间

2016-05-14 17:48王茁
校园英语·上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复仇探秘

王茁

【摘要】《哈姆雷特》从问世起便是最受欢迎的剧作之一,是所有英语复仇故事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最严肃也是最易懂的一部。不同于一般类型的传统复仇故事,在这部戏中,莎士比亚聚焦于主人公——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静态思维过程,并在其沉思之间发展故事情节。由老国王之死引发的泄密和探秘行动组成了该戏剧的外部结构,而对死亡、人性及宇宙奥秘的哲思构成了该戏剧的内部结构。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可以显示莎士比亚名作《哈姆雷特》的核心结构和其在复仇故事流派中取得的新突破。

【关键词】复仇 泄密 探秘 沉思

【Abstract】Hamlet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plays in the last three hundred and eighty years. This play is the finest of all the plays in English revenge tale tradition. It is the most serious and understandable one in Shakespeares dramas.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or traditional vengeance genre, in this drama, Shakespeare focused on the static thinking of the hero—Hamlet, and developed the plot among meditations. The divulgence and spying of all the secrets under the solicitation of the former Kings death composed the external structure of the drama, while the philosophical quest about the secrets of death, human nature and the universe makes an internal structure. This thesis uses Structuralist approach to show the core structure and the new breakthrough of Shakespeares Hamlet in the genre of revenge tales.

【Key words】revenge; divulge; spy; meditation

复仇,是人类几乎各民族都盛行过的历史文化现象,从神话传说、古希腊罗马悲剧便开始了对复仇主题的演绎,直至文艺复兴时期,复仇主题已经发展成一种相对系统化的文学主题。这时在英国产生了一种独立的戏剧类型——复仇悲剧。《哈姆雷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复仇悲剧家族中的一员,同时也是最具艺术魅力的一员。不同于复仇流派的一般叙事传统,即英雄复仇于行动之中,这部戏中,莎士比亚重点描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静态思维过程,并在其沉思之间展开其复仇之路。

复仇故事的一般叙事模式

传统复仇故事的情节展开多集中在主角复仇的行为上。此过程从得知仇恨,到决心报仇,并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达成复仇目标,故事情节随主人公的行动呈现出来。此类故事常在于表现主人公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其个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努力和不断进取,以及对坏人的坚决斗争,反映了强烈的风格。一个复仇故事的情节往往曲折生动,其矛盾冲突尖锐、集中、复杂,以一种飞速、急促和不可抗拒的力量,给予整个故事一个暴力、紧张而庄严的气氛。同时复仇也分为许多类型,包括为国家复仇、为国王复仇、为家人复仇、为主人公自己复仇和为朋友复仇,等等。

哈姆雷特的复仇模式

《哈姆雷特》属于文艺复兴时代英国复仇悲剧家族,且是最具艺术性和最迷人的一员,是一个把血腥、致命的复仇行为置之身后,而在沉思之中发展复仇情节的故事。该剧留给观众最深的印象是哈姆雷特的静态沉思,而不是动态的复仇行为。哈姆雷特徘徊于沉思和行动的矛盾冲突中的戏份在剧中占了巨大的篇幅。此外,这个矛盾冲突不单纯表现复仇这件事情,同时也涉及了深刻的哲思。

在《哈姆雷特》中,复仇的目的、手段和工具,并不是在一个简单结构中的简单模式,相反,它非常复杂,是一段充满波折的复仇之路。在剧情的展开过程中,莎翁分地展示了复杂的戏剧冲突,其复仇模式,可以被归纳如下:

泄密和探秘:

一、对前国王去世真相的泄密——哈姆雷特就其父亲之死产生怀疑。

1.泄密的准备——先王鬼魂到处游荡,寻找机会说出自己死亡的真相。

2.告知秘密——先王鬼魂告诉了哈姆雷特全剧最大的秘密:他死亡的真相。

二、探秘行动——哈姆雷特要弄清楚鬼魂是否说了真话。克劳狄斯要弄清楚哈姆雷特是否已经得知真相。

1.哈姆雷特的探秘行动——执导剧中剧探试克劳狄斯,证实先王鬼魂故事的真实性。

2.哈姆雷特敌人的探秘行动——克劳狄斯安排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对哈姆雷特进行监视。

3.波洛涅斯的三次探秘行动——调查哈姆雷特发疯的真相。他坚持认为是由于他的女儿奥菲莉娅拒绝了王子哈姆雷特的爱而使得他发疯。

a.波洛涅斯首先安排国王和王后回避,当哈姆雷特在大厅读书时,让他们偷听他对其的试探性对话,从而说服克劳狄斯和乔特鲁德相信他的推断。

b.波洛涅斯指使女儿去与哈姆雷特谈话,他和克劳狄斯躲藏在窗帘后面,窥探事情的结果。

c.当哈姆雷特在王后寝宫接受召见时,波洛涅斯藏匿偷听,被哈姆雷特当成克劳狄斯而杀死。

三、新的秘密被公之于众——哈姆雷特杀死了波洛涅斯。

1.克劳狄斯把哈姆雷特送往英国——暗中指使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杀死哈姆雷特,但没有成功。

2.奥菲莉娅之死——雷欧提斯了解到他父亲和妹妹的去世真相,一个新的复仇计划开始酝酿。

四、最终的复仇——达成悲剧高潮

1.复仇的实现——哈姆雷特杀死了杀父仇人克劳狄斯;雷欧提斯杀死了杀父仇人哈姆雷特。

2.霍拉旭与福丁布拉斯的对话——所有的秘密全部透露给了公众。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不仅仅是简单地思考如何实施复仇行为,如何针对杀父仇人——手握王权的克劳狄斯制定并步步实施复仇计划。按照一般的逻辑,当假装精神错乱进行试探,并由戏中戏证实了父亲死亡的真相后,哈姆雷特本应该立即采取行动,杀死克劳狄斯,而他也有机会这么做。但哈姆雷特犹豫再三,放弃了良好的复仇机会。哈姆雷特一次次地思考,使自己陷入一个痛苦的牢笼。

他所发现的秘密,不仅是父亲被谋杀,母亲再婚,而且是关于死亡的秘密: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

还有关于人类的秘密,关于我们是谁的秘密:“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可是在我看来,这一个泥土塑成的生命算得了什么?”

但是,这些想法并不能就如何实施报复给他明确答案。由于过多思虑,他没能在理想时间内、最佳状况下实现报复,因此他的处境非常被动。随着波洛涅斯的意外死亡,想要替父报仇的王子自身变成了雷欧提斯的杀父仇人,成为一个复仇的对象。哈姆雷特接受了雷欧提斯的决斗要求,并采取最糟糕的方式披露克劳狄斯的邪恶阴谋并杀死他的敌人。他不可能掌控和驱动整个报复行动的实施。在新的罪恶阴谋下,他只是对各种偶然因素造成的潜在必然性采取回应,只有这样,复仇才得以达成。在被强迫的情况下,哈姆雷特并没有完全达到一般复仇故事中的那些复仇目标,也并没有得到关于死亡、人性、爱情等秘密的全部答案。因此,《哈姆雷特》更多的是一部经典悲剧,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快意恩仇。

结论

传统复仇故事更多关注的是复仇事件本身,包括复仇者在达到复仇目标之后的命运走向。这种风格始终在激励观众产生一种痛快的“正义必然战胜邪恶”的感觉,以期影响并改善社会道德。至于复仇者的内心冲突则很少给予描述,从而使凶恶小人的毁灭全过程尽快得到充分演绎,以图满足观众对于“正义必胜”的激情,并且获得痛快地观赏体验。

而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莎翁的经典著作《哈姆雷特》中,从一个在现代人文教育中学习的单纯大学生改变并成长为一个肩负重任替父报仇的男子汉。在长期的成长痛苦中,他所有的内心世界和他的个性都被呈现给观众,一个类似哲学家的王子生动地出现在舞台上。不同于传统复仇流派,莎翁把一个本应是动作电影般的复仇故事变成为一个人性的悲剧。这一悲剧不再侧重于犯罪、灾害和其他外部矛盾和冲突,而是以一个人的内心矛盾挣扎为中心,揭示了一个人对精神世界的自我探索和对外部世界的发现。在这个复仇悲剧中,复仇事件本身被放置在一个次要地位上,最重要的问题则是对复仇者自身性格冲突的充分展示。《哈姆雷特》让人们记住的是一个沉思中的丹麦王子,而不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复仇故事。哈姆雷特自身则是本剧中心,而复仇行动只是一种展现复仇者自身的手段。在这部剧作中,莎翁的独创性在于拭净了复仇之剑的斑斑血迹,并把它作为了一个探索人性和世界的“锐利武器”。我们还可以通过复仇者——哈姆雷特对生命、人类、和宇宙的思考,体验更深刻的人性真相。

参考文献:

[1]Edited by Roma Gill,M.A.Cantab,B.Litt.Oxon.Hamlet(Beij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2]Tyson,Lois.“Structuralist Criticism”.Critical Theory Today.(New York & London:Garland Publishing,Inc.1999)

[3][英]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莎士比亚喜剧悲剧集》[M].朱生豪译.译林出版社.2001

[4]廖炜春.《哈姆雷特》与文艺复兴英国复仇悲剧[J].国外文学,1998,(4).

[5]徐怀静.死的冲动,爱的暴力——《哈姆雷特》.抒情与现实的颜色[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复仇探秘
“复仇”微信,微博办得到吗?
魔法洞大探秘
欧歌赛乌克兰“复仇”俄罗斯
探秘浮力
探秘“纸船承重”
阿联酋派战机支持约旦“复仇”
李娜无缘“复仇”小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