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通神意蕴诗情

2016-05-14 12:19崔建平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青绿山水画画作

崔建平

青绿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形式之一,在唐宋时期一度辉煌过,宋元以降水墨山水画的勃兴致使青绿山水画日渐寥落,而现代山水画家关奇致力于接续青绿山水画传承,发展创新重诗情意蕴、写神造境的重彩青绿山水画,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可和市场的普遍欢迎,且持续升温。

一、缘起丹青 追逐梦想

安徽,这方水土汩汩流淌着不竭的中华文脉之流,滋养了李公麟、弘仁、汪士慎、黄宾虹、林散之、陆严少、赵朴初、常仁侠等一批批文化精英,浓郁的文化氛围也让这里的一代代年轻学子勤奋求学,成才有为。关奇就是沐浴着千年古都厚重的诗情墨韵走出来的青年才俊。出生于安徽颍上的关奇,少年时期就受家父及乡村文化风气的熏陶,喜欢写字画画,中学时期,学校出墙报画报头、公社里的集会活动都有他的身影,在乡邻四野以能写会画而出名。一时之间想埋头读书的关奇,却被一股股强大的文化需求地气场推着走。其实从没学过绘画且不懂笔情墨韵的他,被公社、区里的领导看重,让他在粉白墙壁上写标语画宣传画。这些早期的艺术蒙学实践,让关奇从年少之时就与中华千年文脉接缘。

关奇尽管是乡邻知名的文化人,他懂得要想改变命运吃上商品粮,登上更高的枝头唱自己心中喜欢的歌,还是要读书上学,才能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关奇与其他同龄人一样,好不容易参加了县文化馆举办的美术学习班,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素描、速写、临摩、写生,夯筑了他丹青梦的第—块基石。一切成功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努力奋斗、不负众望的关奇,以优异成绩被滁州师专艺术系录取,成为了一名美术专业的大学生,完成了从农村孩子到青年学子的华丽转身。

寒窗苦读,他系统地学习了美术方面全部的基础课程和专业知识,品读书画名作,临摩写生,揣摸笔墨精髓,从古人到现代的名人名作,特别是对中国山水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宋代的山水画作更是让关奇难以忘怀。但是时间的脚步从来无情,匆忙之间又到了跨出校门走向社会的时候,去干什么?怎样干?都来不及思考,关奇就被分配到了梦开始的地方——颍上师范学校。当教书匠,教书育人,显然不是心中所愿,画画的理想也无法实现,这让关奇纠结了许久,不情愿,梦难所依。然而命运又一次惠顾了关奇,凭着他读书、育人、创作的社会历练经验,他被推到了县美协主席的位置上。尽管以市俗的价值评估体系来衡量,这已是一般的美术工作者很正常很渴望很实在很难得的物质文化资源和生活条件了,但不知道为什么关奇总是高兴不起来,萦绕在心中的瑰丽的丹青梦让他如鲠在喉,总是放不下。不久,为了心中的梦想他不得不放弃了安逸,选择了冒险、飘泊与奋斗,来到了南方重镇深圳的大芬村。

大芬村是全国知名的画家村,是艺术家淘梦的地方。初来乍到的关奇来这里首要仼务是解决生存的问题。为了出来,他在单位办了离职手续,一家三口也就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为此,关奇画起了油画,色彩斑斓的油画世界神奇而诱人。在这里复制临摹世界名画可以换取生活费,他每天朝朝晚晚沉浸在油画的临摹复制与创作之中,很快成为了大芬村画家里的高手,许多大画难画来钱快的活,老板都交给他做,一年下来算算小账还让人志得意满。不久,他就把夫人和孩子接到了深圳。可是不管怎样?总觉心中郁郁,毕竟不是理想的丹青梦。

梦在旅游,魂在漂泊。为了心中无法释怀的梦想,关奇再次放弃了安逸,选择冒险与拚搏,踏上北京求学之路。在北京的漂泊中他先后就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院,中国人民大学,一头扎进中国画传统里乐而不返,从宋画开始临摹研习,从构图、起稿、勾线、染色这最基本的开始学起,探寻适合自己心中愿景并能表达理想情怀的绘画语言。他先后拜著名画家林凡、满维起为师,广泛涉猎,精心选择,最后他深深地爱上了现代青绿山水画。

二、青山绿水,寄写情怀

中国山水画,乃是中国哲学精神的美学呈现,它不仅表达画家们的普遍心境,更是表达着中国文人代代相承的共同心理情愫,折射着中国哲学的性灵与意欲。

关奇在对中国美学的学习探寻中,他认识到中国山水画在展现中国美学崇尚自然、规避理性秩序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旨趣,这其中现代青绿山水画尤甚,他理性地选择了青绿山水画的创作。

首先,融贯古今中外,寻找构图的现代语言。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之一,就是指绘画的构思构图、章法布局问题,一幅画整个画面上的景物空间如何分配,从大体到局部细节的安排,都要在起稿之前反复构思,所谓“经营位置”。明代李日华《竹嫩画媵》云:“大都画法,以布置气象为第一,然亦只是大概耳,及其运笔后,云泉树石,屋舍人物,逐一因其自然而为主,所谓笔到意生,渐逢佳境也。”关奇在学习研摩古今中外名人名作的过程中很好地解决了构图问题。他的青绿山水幅幅都是满构图,无论横幅竖式大画小画,都特别强调这种视觉冲击的强刺激,高山大川上可顶天,下亦触地,近景中景远景累叠而上,婉延而去,大气弥漫,甚是气魄。山顶的溪流可以飞挂而下,一泻千里,亦可缠绵山势空灵婉转。各种山花树木簇拥成阵,铺张开去,红绿遮天。偶有空白处也是彩云飘荡,天机自流,幽情雅韵处处彰显,浪漫情怀撩人心旌!这样的画作如《春山晴云》《溪山鸣泉》《翠屏青嶂》《云起大壑》等。这些画层层山峦,叠次绵延,高耸入云,低吻山涧。几乎没有空白之处,仅有的几丝空白处也是流动的云彩、缠绵的气流,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直抵观者的灵府,牢牢吸引着人们的视线,让人见之不能忘怀。这种满构图的山水图轴是否因作者对家乡故土、祖国家园强烈的挚爱之情所致,还是作者寄放心灵,安顿情怀所需?不得而知。每位观者在欣赏这些画作时都能根椐自己的生活体验,产生深深的共鸣和悠远的思情。这样的构图在关奇的青绿山水画中很多,形成了关奇独特的绘画语言。

其次,斑斓缤纷的色彩。关奇的青绿山水画色彩丰富灿烂,浓艳缤纷,克服了古代青绿山水色彩单一的缺陷,韵合了谢赫“六法”中随类赋彩的要求。谢赫的所谓“随类赋彩”是对颜色的调配与比较,从整幅画的效果着眼,强调色与色,光与色的相互辉映。关奇的青绿山水画色彩丰富,适应不同的主题需要,选用不同的颜色烘托主旨,深化情境,满足抒情达意的要求,如梦幻之境选深蓝,浪漫韵味用翠绿,辉煌图景配红色,古意盎然衬之以褐色,让观者在品读画作时感受色彩在烘托主题时的明显作用,观者也因欣赏这些不同色彩不同主题的画作与作者的思想情绪产生深远的共鸣。另外,关奇选取色彩不俗,格调都很高贵雅致,不同凡响。如《春山晴云》用的颜色,深蓝色由金粉色配衬着显得隽永高贵、格调雅致;还如《锦绣大岳》的色彩清幽秀逸,色可诱人;《峡谷秋风》《家山秋韵》等画作的颜色都与画作主旨很搭,作品的主题情怀得以很好的彰显。

再次,关奇的青绿山水画写意性很鲜明。古代青绿山水讲究晕染赋色、大面积的色块堆积,关奇吸收中国画书画同源的思想,大量加入书法笔意入画,他画画注意细部精致刻划,石块皴擦有致,线性穿插,树枝树叶工写结合,一枝一叶线条流畅,遒劲有力,溪水瀑布婉延缠绵,富有质感,云彩飘荡,氤氲浪漫,还有色墨的晕染讲究韵致,节奏鲜明,充分体现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

三、画境通幽,意蕴深邃

中国的山水画与中国的山水诗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古老传统文化的精粹。画中有诗意,诗中有画境,相互依存,互为映现。北宋苏轼评价中国文人画的鼻祖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此诗中画、景中诗灵珑活现,甚至连颜色、质感都可观可触。关奇深谙此道,心有所得,每每创作青绿山水画都把追求诗意画境,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其他的绘画技巧都是为烘托情境服务的。

诗意盎然,是关奇青绿山水画的特色之一。打开由著名画家林凡先生为他题写书名的《关山奇绝》画集,幅幅都彰显出浓浓诗情。如《红谷清音》《翠壑飞瀑》《溪山蒙雨》,通过描画深邃的山峦、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溪水、飘浮的云气等物象,表达作者寄情山水、热爱自然、放牧心灵的深远用意。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万物形象或被画家构图赋色创造成艺术形象,便寄托了作者主观的情志,或抒发怀抱,或寄寓深情,或怀念故土,或讴歌自然,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感慨和情感都是与诗情一样珍贵的情愫。林凡先生每次看了关奇的画都称赞他进步神速,悟情过人,林老以一首诗赠关奇以表达心境:“潦倒山崖更水滨,依然狂澜旧精神,风尘莫笑蹭蹬甚,占得春风第一人。”明代李开先《闲居集》云:“移生动质,变态无穷,蕴彩含滋,随心写象,纵横神妙,烘染虚明,此画之深意也。”说的也是诗情画意。

画境通幽,是关奇山水画的特色之二。关奇作青绿山水特别讲究营造意境,每每通过建高山深涧、大漠荒烟、幽谷山泉、云嶂雾水营造深邃幽境让人怀念,让人沉思,玄妙、禅静、幽邃,让观赏者受其感染而久久不愿离去。如画作《春之梦》,整幅枝繁叶茂,春意盎然,山为树掩,树衬山雄,一条怀乡小路隐迹深涧。整个画面被一片淡紫色笼罩,仿仿佛佛,朦朦胧胧,山水天地都被这紫色的梦纱遮掩,也可说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天地世界都幻化在美丽的梦中。这种梦中仙境是作者心中所有还是梦境原景?不得而知。画境传递给观赏者的却永远是一片美好温情。

猜你喜欢
青绿山水画画作
仙境烟台,只此青绿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学生画作欣赏
大千世界 磅礴浑厚
仇英:青绿山水最后的盛世
青绿与水墨的融合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
程灿山水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