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田夫

2016-05-14 18:16刘犁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劳动课诗书画福田

刘犁

那时的田夫不叫田夫,也不姓田,而是姓侯,叫侯福田。

那时是上个世纪的1970年、1971年,我因为移民的缘故,一个新化人有幸和洞庭红卫的他做了同学,且被编在同一个排——二连六排。我们就读的那所学校叫湘阴二中,在洞庭垸的和平闸,离河边很近,堤外是资江,这让我感到亲切,因为她是从我的故乡流来的,我就夜夜枕着她的涛声做着思乡的梦。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我们这些学生伢妹,不穿军装,却是部队建制。

那时我们大多叫他侯痞或侯痞子,这大约是因为他不修边幅又不太遵守纪律的缘故。他是从不像我们一样去上上午的第一节课“天天读”(学毛主席著作)的。等到他估摸着“天天读”也“读”得差不多了,才慢吞吞从床上爬起,去食堂吃早饭。他跟食堂里的师傅关系极好,早餐总给他留着的。他块头大(那时看来是这样,现在就算不上了),总坐在最后一排。他很惬意他的这个座位,这对他来说有很多好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把课桌盖板支起来,在课桌里面偷偷地画画。不管上什么课,都不曾见他怎样认真地听过讲,老师也很少点他的名提问。奇怪的是,考试起来,他的各科成绩总是非常好。他在学校名气很大,据老师说,他是湘阴二中有史以来最聪明的,所以老师也不怎么管他。他是我们排的军体委员,一套新广播体操,体育老师组织各排军体委员教两遍,然后就由他来教。不怎么训练的他,跳高也居然能跃过一米五六。他是红卫人,离学校不是太远,家里好像只有母亲和一个妹妹。但他带一个星期的米三天就吃完了,他于是又请假回去拿米,连毛主席都说:吃饭是第一件大事。这回去拿米你不能不批吧。他画画得好,名声在外,当地风俗,人死了要画一张像留在阳世,画一张像管饭还给2元钱(那时的2元钱好值钱啊,一个老师的工资有的才二十几元),这对他很有吸引力,他有时一天画几张,最多的一天画了九张,只收了八张的钱,还有一个是五保户,他就义务了。隔三差五出去画像耽搁的时间不算,他是要把画像得来的钱花得差不多了才回学校的,所以旷课对于他来说是家常便饭,连续几天在学校里见不着他的影子也不足为怪。最逗的是有一天下午,兼班主任的数学老师给我们上立体几何课,画一个带方形坐垫的圆筒几何图,本在后面支起课桌盖板画画的他,不知怎么“工作”之余抬起头来瞄了黑板一眼,随即举手。老师:“什么事?”他:“你这个图画错了。”老师被激怒了:“侯福田,你课又不听,搞什么鬼!”他不再作声,坐下去继续他的“工作”。等下课铃一响,老师走了,他拿起粉笔,在旁边画了一个正确的。碰巧这节课接下来是劳动课,上完劳动课,这天的课就算上完了。作为班主任的数学老师自然得来教室布置如何劳动,一看黑板傻了眼。我们都在心里笑,这侯痞,好像是算计老师来的。他画画得好,字也写得潇洒,不要说黑板报、墙报的题头、插图非他莫属,文章抄写也大都由他包了(我偶尔代代劳),这些事他乐意干。

那时的田夫就是这副模样,太聪明,太有才。他不怎么写文章,却能写出很不错的歌词,并自己谱曲。我还记得他写了一首青蛙的歌词,给我边抄边唱,其中有一句是“蛤蟆子叫来唧哩唧哩古里古”。可因为太自由散漫,导致后来在毕业前夕,县电影部门来学校点名招他,就没戏。好在随后不久的1974年,他被推荐上了岳阳师专艺术科的文艺班,在那个年代算是幸运的了。令人搞笑的是,毕业后他却回到了我们就读的那所学校当老师。不知他是怎样和那位教我们数学的老师相处的。也许老师还是老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不,千多年着的韩愈老先生,不是早就为这对师生解惑释怀了么?

转瞬39个年头,看到他以著名演奏家的身份在舞台上吹、拉、弹、唱、打,一个人忙活一台戏,且即兴挥毫泼墨,几下就完成一幅灵气十足的书法作品,赢得满堂彩,我想问一句:

田夫,还记得那时的侯福田么?还记得那时的我们么?

那时……

附:这篇小文是2008年5月为《田夫行书墨迹选》一书出版写的。为圆书画梦,他抛了乌纱帽(从县文体局副局长的位置上退下来),来到长沙发展。诗书画、烟酒牌,偶尔也游山玩水,过起神仙般的日子。也许是接触的事物多了,眼界开阔了的缘故,也许诗书画真是要玩的,这些年功夫见长,大幅山水画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出版了个人诗书画专著,入了中国书协,办了个人山水画展,《艺术中国》杂志登专版,让我这个老同学欣喜不已。故在旧作后添一尾巴,算是祝贺吧!

(作者系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艺生活杂志原主编)

猜你喜欢
劳动课诗书画福田
我们期待孩子做出怎样的饭
小学生农场摘菜捡鸡蛋上劳动课
重庆小学生劳动课上捉泥鳅
诗书画苑
诗书画苑
表叔福田
诗书画苑
福田表叔
诗书画苑
你的好值得我一辈子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