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文言文教学六法

2016-05-14 23:58乔婷婷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试教职高文言

文言文一直是我们职高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点。职高学生文言基础差,不少同学不会学习、不愿学习。课堂教学中往往事倍功半,老师花了大力气,收效甚微。笔者在这几年的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根据职高生的基础现实,以及个体差异和文章的难易程度,尝试着读书百遍自见法、一显身手试教法、对照译文纠错法、集思广益问答法、精耕细作串讲法、顺藤摸瓜点拨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提升。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曾言:“和现代文教学相比,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的确,目前职高文言文教学多半是老师讲、学生听。尽管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它的优势,但高一到高二有四个单元,加上高三总有几十篇文言文,用同一种方法,套用同一个模式,难免乏味。况且文言文本身也有难易、深浅之分。困难的、深奥的由教师讲、学生听无可厚非,但容易的、浅显的就不一定非要老师一一讲给学生听了。而且我们职高生是“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笔者任教的女生班尤其害怕文言文。职高教材,短小、浅显的文章多。另外,各年级的知识结构也不一样,如果说刚从初中升上来的高一新生学习文言文时,需要老师逐字逐句讲解,那么高二、高三复习的学生学习文言文时,就没有必要让老师一味地讲下去了。因此,在职高文言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文章的难易程度,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有哪些方法可供选用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六种。

一、读书百遍自见法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注引《魏略》时如是说:“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先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这是古人的读书方法,同样也适合于我们今人。通过反复的朗读,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文言文语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读呢?笔者总结出三步朗读法:

1.快读——观其大概,不求甚解。读第一遍速度要快,可以用浏览或跳读的方法来读,以不出声为好。在读的时候,要大致明了文章里讲的是何时、何人、何事以及事情的前因后果,能读懂文意的六、七成即可。

2.慢读——明其文理,感知全文。文言文大多短小精悍,这给同学们精读带来时间上的保证。所以在这一步中,读的速度要尽量放慢。在读的时候,同时用笔勾划文中的生字、生词与疑难句子。通过慢读,我们就能具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明白文章的基本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3.品读——吸其精髓,加深理解。由于文言文的语言凝练,语句内涵丰富,所以品起来要比现代文有味得多。在这一步骤当中,读时要带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去读,要读得抑扬顿挫,读出韵味来。这一环节,要注意品文章的中心思想、品章法结构、品写作技法、品语言艺术、品艺术风格等。通过对文章的品读,可以达到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丰富语言,积累材料,增强语感等功效。

在这“三步阅读法”里,前面的一步是后面一步的基础,后面的步骤又是前面一步的深入,他们是紧密相连的。

二、一显身手试教法

我们职高学生文化基础不高,但自我意识很强,他们渴望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试教,不仅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多种能力的发展。当然,学生试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脱离教学,而是应该全程参与指导,教师投入的时间将比自己亲自讲授多得多。

对于部分古诗、论语和《游褒禅山记》等内容浅显的文章,笔者就大胆地尝试着让学生进行试教,事实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通常的做法是:首先,采用自荐或推荐的方式确定试教学生。随后指导试教学生查阅工具书和文献资料,弄懂字词句,把握文章结构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还要求试教学生尽可能地做好解答同学提问的准备。最后让试教学生上台“演戏”,教师在台下“看戏”,当试教学生难以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时,教师就及时、适当的举手回答。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节约了时间。

当然,由于课堂教学实践有限,加上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生活的积累等都是学生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学生试教只能是我们教学活动中的一种“调味品”、“催化剂”,应适时、适度,否则,我们便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三、对照译文纠错法

学生学习文言文,对于职高女生,在语音、语法上问题都不是很大,难就难在词汇上。词汇古今意义的不同,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最大障碍,它直接导致了学生产生“看得懂汉字,不理解句意”的特殊现象。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完全依靠教师在课堂上“填鸭式”的灌输显然是不行的。语文教材中有些文言文篇幅短小,文义较为浅显,如《劝学》、《师说》等篇目。在讲解这样的文章时,笔者通常要求学生课前将课文中某些重点段落甚至全文进行书面翻译,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将老师提供的译文和自己的译文一一对号入座,对译错之处寻找原因,及时改正。同时,笔者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并提倡通过“生生”互动来解决这些疑难问题。运用这种方法,能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文言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克服学生“动口不动手”的毛病,省去教师“唇焦口燥”的烦恼,还能让老师及时、真实地了解学习情况,以便有的放矢,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但是,在学生进行翻译之前,教师需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笔者通常指导学生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注释。每篇文言文页脚或多或少都会提供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对于语句翻译常常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二是使用工具书。使用工具书,对于学习文言文来说,有着特殊的重要性。但要求学生在翻译文章时不要依靠参考书,特别是不要预先看译文或文白对照之类的书,因为这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三是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在翻译文章之前应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否则对文章的理解将是支离破碎的,从而影响译文的质量。

四、集思广益问答法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当教师在讲台上讲解时,学生学习的意志比较低沉,积极性并不高。而如果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课堂气氛就比较热烈。这实际上是学生自主意识的一种体现,学生有时更愿意通过“同伴互助”来获得知识。因此,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开展讨论,笔者常常将班上的学生编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小组4至6人,组长由文言基础较好且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对于课内自读文言文,先让小组成员共同认读、鉴赏和评价,互相讨论存在的“疑难杂症”,然后由组长向全班同学征求答案,如果学生能回答的,就让学生当一回教师,如果学生不能回答的,则由老师来“答记者问”。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五、精耕细作串讲法

近年来,文言文的传统串讲方式受到了不少教师的质疑,他们认为这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这种质疑虽然不无道理,但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课堂教学中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都应该因人而异、因班而异。对于文言基础相对薄弱的职业高中学生来说,像《过秦论》、《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等一些思想内涵丰富,语言现象较为复杂的经典名篇,就必须逐句、逐段甚至逐篇串讲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在串讲的过程中也可引导学生参与,有些较为浅显的语句可让学生在课堂上试着翻译,正确之处教师及时予以肯定,翻译不够准确的地方教师帮忙纠正。

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方法的继承,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细致的串讲,夯实学生的文言基础,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当然,这不是简单的由词入句、由句到段,而是首先制定训练重点,进而在训练重点上下功夫,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六、顺藤摸瓜点拨法

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不仅要着眼于学生认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可根据课文的思路设计若干问题,这就是所谓的“藤”。课堂上将这些问题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布置学生反复的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充分展开讨论。这样,学生就会在思维的碰撞中把握文章的观点和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运用的材料及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分析行文思路和表现手法,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而这些就是所谓的“瓜”,在“顺藤摸瓜”的过程中如遇到障碍,教师就适当地进行点拨。这种文言文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文言文的整体阅读能力十分有帮助。同时还强调了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养成文言的敏锐语感,领悟文章的写作艺术,优化人文的自我修养大有裨益。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促进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因此,教师应根据职高生的学情及文言篇目的难易程度,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管泓梁.职业学校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J].现代阅读,2012,(23).

[2]王显华.中职文言文教学现状及教法探析[J].语文学刊,2010,(24).

[3]钱梦龙.文言文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4).

(乔婷婷 浙江省杭州市闲林职业高中 311122)

猜你喜欢
试教职高文言
《辽宁职高学报》征稿启事
新课改下的职高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闲话“裸课”
职高生物课的实验教学探析
试教,你怎么看?
张雪门幼教实习思想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