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和古诗文诵读教学

2016-05-14 23:58苏英俊苏新炎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古诗文笔者中职

苏英俊 苏新炎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魂。古诗文诵读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的系统工程,也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培育民族自豪感,为学生成长奠定基础的文化之旅。习近平主席曾明确地说道:“我很不希望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的诗词文化、散文都给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些诗词都好。从小就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笔者从教二十多年,发现中职的学生和普高的学生相比有个显著的特点,他们的语文基础更差,厌学情绪更普遍。大多数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及格线左右,有的学生中考语文成绩只有三四十分,他们对古诗文有抵触情绪,笔者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发现有的学生甚至读不懂那些只有小学程度的文言文。而现实情况是三年之后他们就要参加工作,再也没有充裕的学习时间。笔者认为他们尤其需要积累古诗文,以帮助他们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所以尝试着对他们进行古诗文的诵读教学。

首先笔者选择了100篇文质兼美的古诗文,挑选的标准是有没有名句,语言是否优美,是否适合中职学生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把这些古诗文按易到难的程度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笔者先是利用两节课大讲特讲古诗文的无穷魅力,随后把100篇古诗文的资料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利用早读时间自己读读,背背。

在读背的过程中,笔者适当地教学生记忆方法,如过度背诵,即是一首诗刚好背下来的时候不要停下来,而是趁热打铁,多背几遍,这样才记得牢。还有强化中间,根据心理学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理论,一首有一定长度的诗歌,中间部分容易遗忘,所以背诵时中间部分要比开头结尾部分多背几遍。再次是发出声音背诵,因为古诗文都是有韵律的,都十分讲究音乐美,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大声的诵读能辅助记忆且不容易遗忘。

其次,笔者在诵读之初就提出了诵读的目标,倒背如流,烂熟于胸,终生不忘。这个目标很高,且不容易实现,所以需要有一些的鞭策、鼓励的方法,如笔者给学生做示范,凡是要求学生背的古诗文,老师都要先会背。再如在班级墙上张贴一张“古诗文背诵进度表”,显示每个学生的背诵进度,按月统计一次,奖励前五名。还比如每学期进行一次古诗文诵读比赛,古诗文默写比赛,优胜者不仅有奖品,还可以在期末成绩中适当的加分。

最后,笔者每节课之前拿出五分钟的时间讲授100篇古诗文的内容。一开始是朗读的指导,古诗文的教学要格外注意诵读,这是毋庸置疑的。读,可以提升人的理解力,感悟能力。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的朗读,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可分组读,分角色地读;为了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可以范读,也可以借助视频朗读等。只有在绘声绘色地朗读中学生才能品悟到作品中的那种审美情趣,才能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简单地说一般可以分为三步:一读,要读准字音;二读,要读准节奏;三读,要读出感情。如《琵琶行》的教学,那秋风瑟瑟的江边的送别的感伤,琵琶女弹奏的音乐所传达的声声悲情,音乐引出的琵琶女身世诉说的凄惨,音乐引起的诗人同病相怜的悲伤,都是借助教师的诵读极富激情地传达出来,从而打动学生。

诵读之后便是理解和感知。我们要求学生读懂、读透古诗文,最后才能达到理解和感知文章内涵。诗人平时积累了许多情感,遇到了某个契机,有了情感的突破口,才演绎成了篇章,这就是“灵感”。情感的突破口可以是一个人,可以是一种物,可以是一次经历,可以是一个念头等。如果阅读时找到它,就意味着阅读思路从混沌到有序,为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就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学习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诗人就一次游历幽州台一事,作者抓住了“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独”字抒发出了那种沉重的孤立无援,独行无友的孤独之情感,把诗人那种生不逢时,想力图为国建功立业的情感抒发到极致。

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鉴赏评析,进行理性的思考。在这个环节,诵读教学要采用积极开放的形式,以民主的方法,让学生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师进行质疑解疑。即使学生有什么奇思妙想也不要严肃地批评,而要耐心地进行正确的引导。《琵琶行》这一课的鉴赏时,学生对诗中小到词语、大到景物描写及人物形象等理解的或不理解的问题纷纷拿来进行交流,同意的、不同意的竞相发言,在你来我往的争论中,问题一一得以化解。学生的思维因争辩而变得活跃,变得条理清晰,因争辩而变得善于以理服人,因争辩而变得多思勤思,从而使思维得以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得以提高,智能也得以开发。

二年过去了,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基本上都会背诵这100篇古诗文了,个别学生掌握了90多首,最少的一个学生也背了70多首。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觉得课前五分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调,可以选择多样化的形式,比如可以对一些适合表演的内容,课前布置学生做好准备工作,然后上课时尝试让学生自己演一演,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他们学起古诗文来会更积极,更主动。其次,教师可以主动创设一些与诗文意境相符合的情境,顺势进行古诗文的教学,可能就会事半功倍。还有如果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那么学生才算是真正汲取古诗文的精华。总之笔者一直在思索如何通过古诗文诵读教学,让中职学生能更多地捧起书籍,“与圣贤为友,与知识为友,与时代同行”,笔者有理由相信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一定会在这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

(苏英俊 浙江玉环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苏新炎 浙江玉环县玉城中学 317600)

猜你喜欢
古诗文笔者中职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