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兴趣

2016-05-14 23:58毛恬雅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手抄报综合性初中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100条建议》中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如此,阅读对人成长的作用无可估量,一本好书往往能影响、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此,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在学校里,初中生的阅读材料主要是语文教材。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其主体部分主要包括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大板块,其中的综合性学习部分也包含了大量的阅读内容,值得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师生共同围绕某个或某几个方面的目标与内容,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和手段开展的语文学习活动,它非常注重学习的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因此,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为阅读服务,就是利用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广泛性和丰富性等特点,围绕阅读展开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从而在活动中逐渐培养起初中生的阅读兴趣。这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精神。在课程标准中,将综合性学习置于学段目标与内容主题之下,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习作和作文)、口语交际四个方面并列设置,使之成为学段目标与内容的第五个方面,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我们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全六册的综合性学习进行了统计,发现教材共设计了18个综合性学习专题,其中明确指向阅读指导的专题和围绕阅读展开的专题占了绝大多数。由此可见,阅读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这为利用综合性学习培养初中生阅读兴趣的开展提供了条件。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激发阅读需要

阅读需要是阅读行为的本原性动力,学生会为了阅读需要而提出阅读目的,诱发强烈的阅读欲望,并指向具体的对象形成阅读动机,激起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阅读行为。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可通过知识竞赛等活动,有意识地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阅读量不足和知识的匮乏程度,这是激发初中生阅读需要的一大推手。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的“少年正是读书时”这个综合性学习专题中,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比赛性质的活动开展,让学生在比赛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激发阅读需要。首先,可以开展国内外名著知识小竞赛。比赛之前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名著的导读,利用多媒体展示国内外多部名著的基本信息,如书名、作者、内容简介和推荐理由等,随后让学生自由组队,开展名著知识小竞赛。其次,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名人名言”大家讲的小竞赛,仍然是学生自由组队,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给予5分钟的小组讨论,派出组长参赛,比一比哪组说得又多又好。在这类比赛性质活动的开展中,充分利用了初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促使他们积极地进行国内外名著和名人名言的阅读活动。在这种竞争的激励下,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其效率也是极高的。

在开展比赛之外,我们发现教学评价是激发初中生阅读需要的另一大推手。初中生在学校会非常重视学校的奖惩机制,尤其看重朝夕相处的老师的评价。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不是因为喜欢学才学得好,而是因为学得好才喜欢学。因此,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老师的评价显得极为关键,学生会因为得到夸赞和奖励而进一步激发阅读需要,即使那些没有得到夸赞和奖励的学生,也会因此而受到激励。这启发老师要注意在比赛中和比赛后作出评价,并且对优胜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初中生的阅读需要被激发出来后,他们会为了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而进行大量的阅读。除上述两者之外,老师还可以布置适度的课外作业,这些强制性的任务也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需要。例如,在八年级上册“怎样搜集资料”这一综合性学习专题中,课前布置制作“传统节日资料卡片”的任务,为了完成此项有趣的任务,学生会主动积极地在图书馆、网络上搜集资料阅读信息,制作出图文并茂的卡片。

二、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开展阅读规范讨论

一直以来,初中生的阅读活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阅读观念和方法上都存在误差。因此,开展阅读规范讨论就显得十分必要。例如对文本语言进行细致咀嚼,对文章基调进行准确把握,对文本价值进行深入挖掘以及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技巧等等,这对于初中生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审美体验和有益经验都是具有促进作用。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已有多年的读书经历,对前人的读书经验也有所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班级讨论发表各自的读书见解来恰到好处地更新他们的读书观念和方法。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的“少年正是读书时”这个综合性学习专题中,可以开展以下三个关于“读图还是读文字”问题的讨论:

第一,什么是读图?读图为何成为一种“风尚”?

第二,大家议“读图和读文各有什么长处和局限”?

第三,分析讨论阅读模式。

通过这些与阅读相关问题的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们关于“读图还是读文字”的真实想法,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反省自身的阅读观念和方法。老师是这些活动的主导者,根据学生的讨论,应该加以适时的引导和总结,更好地推进学生关于阅读观念的更新和阅读方法的改进。

又如在九年级上册的“好读书,读好书”这个综合性学习专题中,可以开展“名人读书经验”交流会,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这些名人就是初中生学习的榜样。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国内外名人的读书经验和名人读书故事;其次,在课堂上给予学生8-15分钟的自由讨论交流时间;最后,由小组推选出讲得最好的同学上台进行名人读书故事的分享。通过这类交流会,使全班的学生都参与到了讨论中。在小组、班级中讲名人读书的故事,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能有效听取和吸收了名人的读书经验,加之老师适时的点评和指导,相信初中生的阅读观念会得到更新,阅读方法会更加规范,间接培养了初中生的阅读兴趣。

三、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开展阅读展示活动

语文综合性学习特别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初中生自尊心较强,表现欲较高的特点,老师可以在综合性学习中开展阅读展示活动,具体形式有讲故事、诗歌朗诵、读书报告会、出黑板报、编手抄报和读书专栏等,这样的锻炼既可以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够提升初中生的语文阅读水平。例如在九年级下册“走进小说天地”这个综合性学习专题中,就可以开展学生编辑手抄报和出黑板报的展示活动。首先,确定手抄报的主要内容,根据综合性学习的专题可以确定主要内容为中外小说人物形象,老师可以安排6到8个主题,例如“中国吝啬鬼人物形象”、“外国吝啬鬼人物形象”、“中国英雄式人物形象”、“外国骑士形象”等等,供学生进行选择,以便不同小组有区别地进行手抄报的编辑。其次,根据班级人数进行分组,一般以4到6人一组为宜,组内推选组长并选定主题,然后分配组员任务。最后,进行各组手抄报的展示,可以选择在教室走廊上公开展示,并号召同楼层的各班级同学进行匿名投票,选出文图兼美的一等奖、最具吸引力的二等奖、最具潜力的三等奖。通过手抄报的编辑、展示和投票,参与其中的学生会在此次活动中倾注精力、广泛阅读、寻找素材,旁观的学生也会受到阅读兴趣的激发,从而自觉、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

又如在七年级下册的“黄河,母亲河”这个综合性学习专题中,可以开展诗歌朗诵会。根据这单元的课文《黄河颂》,发动学生收集关于黄河的古今诗词、民谣等,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诗歌朗诵会。首先,师生共同参与《黄河颂》分段朗诵的比赛,熟悉课内文本,深入体会黄河文化,唤醒内心深处的黄河情。其次,学生竞相朗诵课外收集来的赞颂黄河的古今诗词和民谣,给予学生展现自己的一个机会。在活动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黄河文化和黄河情的熏陶感染,无形中增强了阅读兴趣。此外,定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召开读书报告会,同学们在会上轮流报告自己的读书心得,交流读书体会,同时互相推荐新书和好书,最后评选出阅读之星,形成一种争创先进的阅读氛围,进一步加强初中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初中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也是如此。只有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想方设法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我们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培养初中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个环节并非全是各自独立的,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互相配合,综合运用。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100条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朱洁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定位与教学设计[J].全球教育展望,2014,(07).

[3]姜莲凤.利用综合性学习进行名著阅读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

[4]孙凤丽.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与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11.

(毛恬雅 浙江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311121)

猜你喜欢
手抄报综合性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手抄报展示
手抄报也可以这么玩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
综合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