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模式在中学语文作文中的应用探究

2016-05-14 00:18丁庆慧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微课作文

“微课”教学模式展现了当代教学“微”时代的特征,将微课运用到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有助于教学资源的高效使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师生互动频繁,实现移动学习。

一、“微课”的起源及其界定

“微课”最初出现于“一分钟”学会理念。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教授麦克格鲁为了能让非科学专业人士在非正式场合了解化学知识,并将它运用于其它学科领域,由此萌生了“一分钟有机化学课程”的想法。1995年英国利兹大学的T. P. Kee教授建议,让学生根据所给主题进行“一分钟演讲”或“一分钟讲座”。 这就是“微课”的萌芽。而“微课程”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者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女学院的教授戴维·潘罗斯。2008年他希望通过声频或视频音像录制六十秒课程,由此“微课程”正式诞生。2009年,在国外很多学校教学当中取得成功的微型网络视频受到国内的关注,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等一些教育技术实力雄厚的学校,纷纷效仿制作这种短小精炼、内容深入浅出的微型视频课件,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产生了冲击。

虽然“微课”近两年受到广大教育界、学界人士的追捧,但目前国内的教育界和学界对“微课”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和界定。有人认为“微课”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学习资源;也有人将“微课”看作是教学活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还有人认为“微课”是一种教学研究及教师的专业发展形式。教育部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发布的“微课”评审新标准指出:“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微课”热,“微课”已经成为全国中小学乃至高校关注的焦点,各个学段的教学“微”时代悄然来临。

二、传统课堂中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传统语文课堂中存在着作文教学被忽视、效率低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严重脱节等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传统课堂中作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材方面

首先,中学语文教材向来比较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写作教学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所占比重较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以“阅读为主,写作为辅”的局面。其次每个单元的作文教学大多是根据本单元的阅读教学内容来设计的,把每个单元的写作教学提出来放在一起分析会发现,每个单元与其他各单元之间缺乏整体性、连贯性和一致性,非常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学生方面

中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通常比较怕写作文。对作文产生抵触心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日常生活中作文素材积累的太少,加上很多学生平时的阅读量不够,除了课本之外很少阅读课外的优秀读本,写作时才感觉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不知道该写些什么,致使作文中假话、空话和套话太多。其次就是学生本身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写作文很简单,只要是会说话作文也就不会写得太差,所以传统课堂上的作文训练,学生便懒于动笔,拒绝表达。

(三)教师方面

首先,很多教师在观念上倾向于以阅读教学为本位的教学观,而没有给作文教学应有的重视,忽视作文教学。其次,传统课堂教学的课时是固定的,每节课的时间也是固定的,而需要教授给学生的东西有很多,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训练上安排的时间相对较少。再次,教师的作文教学方式有待改善,有时候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与讲评时间相隔很久,而采用的讲评方式比较单一,很难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最后,一些教师的写作素养和文学功底不够,自己都不敢也不愿写作,何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呢。

三、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准确定位教学内容,有效使用教育资源

“微课”教学视频非常精炼,时间一般为5—8分钟左右,具有内容精炼、问题聚集、主题突出的特点。往往在这几分钟之内主要讲解一个知识点,针对性非常强,适合作文教学的需要,能帮助教师准确地定位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明确作文课的主题,进而对指导理解得更加透彻清晰。同时这几分钟时间的讲解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和身心发展特点,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微课”进行作文教学常常能起到 “画龙点睛” 的作用。以“点”促“面”,通过一个个看似零碎的知识点的指导,帮助学生作文水平得到全面提高。而且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还有一个优势,教育资源的来源非常广泛,不再局限于书本教材,可以更大程度地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包括全国各地教师参加“微课”大赛的优秀作品,或者是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例,典型、真实、具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产生共鸣,这样更能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一个班级里面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教师应该将全班的学生分为多个层次,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因此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微课”人性化、个性化的特点,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作文中会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微课”教学资源,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作文中的问题。利用“微课”进行作文教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微课”资源进行学习,而且这个过程由学生选择,那么就会更适合学生自身的写作情况,相对来说也节约了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在“微课”的学习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对“微课”教学视频和学习其它的“微课”资源的吸收消化能力是不一样的,对于作文学习优秀的学生来说,看一两遍视频资源就能完全掌握,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而对于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孩子,也不用担心他们上课听不懂,跟不上,他们完全可以在课后反复观看“微课”视频或其他学习资源来掌握所需的知识,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进行一对一的指导,针对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开放性强,真正实现移动学习

前文提到“微课”教学视频容量小、内容精炼,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因此教师不仅在上课时可以使用,还可将这些小视频放到网络上,学生通过登录学校的网站系统或使用移动硬盘把作文教学没有掌握的知识点下载并保存到电脑或者手机上,实现移动学习。这种自由的学习方式,能帮助作文水平较好的学生进行作文课外的拓展学习;而写作能力较薄弱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短处,有选择性地反复学习。同时学生还可以将他们的收获与感受写在学校网站的交流讨论区,在网络上互评互议,取长补短,避免当堂评课的“人情因素”,评价的结果也更加客观公正。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向他们推荐相关的“微课”资源,从课内走向课外,有效帮助写作水较薄弱的学生进行反复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可随时在网站上与同学交流、向教师求助,将教师从传统作文教学中解脱出来,师生之间互动交流频繁,有助于教师更确切地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模式存在的制约与反思

虽然将“微课”教学模式应用于写作教学中有许多优势,给语文作文教学注入一股新鲜血液,但是教师在具体实施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难题:

(一)硬件条件的制约

顺利实现语文作文教学的“微课”化,需要学生能灵活方便地将作文“微课”视频资料下载保存到笔记本电脑、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以便随时随地移动学习。

但是现实情况是城市中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具备这个条件,但是农村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因素,可能没办法保证每个人都有手机或者电脑等终端设备,这给作文“微课”教学的普及带来一定难度。

(二)学习理念的制约

“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与我们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有所不同,甚至打破了我们对传统课堂的理解,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很多学生、家长,甚至部分老师对这种教学方式都持怀疑的态度。在实际教学中,首先需要教师转变这种观念,学生和家长才会逐渐接受这种教学方式。

(三)学生自觉性的制约

“微课”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的自主学习,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年龄阶段来看,中学生恰好处在人生的叛逆期,自觉性相对而言较差,特别是一些男生,沉迷于各种网络游戏,而家长对此也很无奈,他们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孩子。这一点也给“微课”的实施带来一定限制。

(四)学习资源的制约

虽然一个“微课”视频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是因为内容有限,可供选择的资料太少,往往需要制作者花费很多的心思。如果能有一个平台,很多学校的老师都能把自己的作文教学微课视频上传上去,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下载,那么作文微课的教学效果将会更加突出。

尽管如此,不得不承认,利用“微课”教学模式进行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他们写作兴趣以及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具有传统作文教学不可替代的优势。正是由于种种限制,“微课”这一新的教学手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对“微课”作文教学研究的不断加深,“微课”将会在未来的作文教学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与魅力。

注释:

[1]夏天,周绍刚.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15).

[2]余树财,张正桂. 微课化:作文教学资源共享新途径——中学作文教学资源共享刍议[J].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5,(4).

[3]李雪琴.利用微课资源进行作文分层教学——以《于细微处见神韵——写作中的细节描写》为例[J]. 教育信息技术, 2015,(Z2).

[4]陆文超.微课+作文教学的新尝试[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4,(11).

参考文献:

[1]陆彩萍.“微课”教学模式下小学作文课活动教学法的运用[J].阅读,2015,(Z7).

[2]张一山. 语文“微课”内涵、类型和使用模型[J]. 新课程研究旬刊,2014(6).

[3]陈小兰.让“微教学”走进课堂作文——中学课堂作文教学推进模式与策略研究[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旬刊,2015.

(丁庆慧 扬州大学文学院 225100)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微课作文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