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上的媒体合作之路

2016-05-14 08:55阎晓明
中国广播 2016年6期

【摘要】2016年4月25日,2016亚洲广播大会在北京开幕。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阎晓明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积极打造媒体深度融合产品,进行全媒体布局,并呼吁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积极响应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和平发展构想,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播媒体的合作。

【关键词】“一带一路” 媒体合作 全媒体布局

【中图分类号】G229 【文献标识码】D

在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四月,我们欢聚北京,共同迎来2016亚洲广播大会。我谨代表2016亚洲广播大会承办方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会议主办方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表示衷心感谢,对关心与支持亚洲广播事业发展、支持中国广播影视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对出席本次会议的中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世界最好的“声音”,汇聚在有3000年历史的城市,这是一件很有想象的事情:传递历史的“声音”,交流今天的“声音”。无论历史的旋律,还是今天的音符,都有一个优美的主题,那就是和平与发展。

中国历来重视与各国的友好往来与合作发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广播影视的主管机构,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一直以来支持中国广播电视机构与“亚广联”和成员机构之间加强业务交流,深化务实合作。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共话广播”。讨论这个主题,需要先分析一下广播目前的环境。今天的广播面临新挑战,也迎来新机遇。在新技术、新媒体发展迅猛的背景下,人们对广播行业的未来存在着一些担忧和疑惑,但我们应该看到,新技术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正在不断拓展新的受众,为广播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广播可以借助这些新技术、新服务,深化互助合作,加速广播业与新兴技术、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台,是中国最重要、最具权威性和最具影响力的综合传媒机构之一。目前,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已拥有17套广播节目,每天总播出时长超过350小时,拥有超过7亿听众。我们正致力于探索新型广播,传统广播重在覆盖区域,新媒体重在覆盖人群,突出权威内容,塑造中央媒体、声音媒体、新型媒体形象,不断增强权威性、传播力和公信力。在世界范围内,广播正借由移动互联网等平台以新的形象影响人们的生活。我们有这样一个判断,在视觉媒体选择多元而用眼过度的背景下,用耳朵寻找最初最本真的快乐与美好,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新的选择,“一个属于声音的时代正在来临”。围绕“声音”特征,我们正在积极打造媒体深度融合产品。除了传统广播,还进行手机客户端、互联网电视、社交媒体账号等全媒体布局,既有“互联网+”,也着力于“+互联网”。一方面,我们将以时间、事件、主持人、时政、服务、声音、专栏、新媒体、应急广播、舆论监督等多个轴线为核心,打造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媒体产品。另一方面,我们正以大数据为基础,搭建连接受众的平台,拓宽服务受众的渠道。我们还在筹划和推进以下几项重点工作:一是建设中华声音库,汇聚中国最权威、最丰富的声音资源;二是建设面向民族地区的权威信息发布平台,中国有56个民族,多种民族语言,这是中国广播非常重要的听众群;三是建设好有独特风格的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四是建设“一带一路”广播协作网等具有区域特点的广播。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亚广联大家庭的一员,愿意为联盟的合作发展提供机会,做出努力。为此,我想就亚广联如何利用好中国政府致力于亚洲和世界和平发展的构想“一带一路”,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播媒体合作提三点建议。

一是要有命运共同体意识。媒体是人们交流交往、加深了解和友谊的重要途径和桥梁,担负着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任。在媒体融合的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动力也更有条件携手共进,实现共同发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说,我们既然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就应该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我倡议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各国媒体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相互借鉴、相互帮助,为促进各国之间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提供有力的舆论和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是拓展媒体合作方式。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各国媒体应有力推动媒体机构间的互联互通,共同提高媒体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可持续、多样化的合作方式,依托具体合作项目,在新闻报道采集、媒体品牌宣传、节目制作播出、技术研究应用、人员交流培训等方面深化合作,深入发掘各国各民族文明和文化的深厚底蕴,融合时代特征和现实风貌,共同制作播出受众喜爱的精品节目。

三是媒体间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国与国之间、媒体与媒体之间加强互利合作,均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积极效应,也能展现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精神。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不同,媒体发展形态各异。应当尊重各国媒体自身发展道路,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则,坚持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的精神,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互利合作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

这些建议有利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播机构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成员的愿望。

“一带一路”媒体合作之路是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我们相信,只要沿线各国媒体人士同舟共济、携手合作,一定会助力贯穿欧亚的、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各国媒体一定会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合作成果!“一带一路”媒体合作之路是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亚广联成员合作中的一个倡议,我们愿意与所有成员机构加深合作。这些合作成果,将使广播的声音更响亮、更动听!

(本文编辑:饶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