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过来,人就过去

2016-05-14 11:02辛士红
党建文汇·上 2016年5期
关键词:两难杠铃伊人

爱因斯坦晚年曾如此感慨: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供给侧改革”就提出了一个真问题,它既是如何回应经济新常态的方法论,又是如何破解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的方程式。

如果说传统的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是从“需求侧”发力,那么,“供给侧改革”则强调要通过改革促进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

“供给侧”,就像河的另一侧。“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无论有没有“供给侧改革”这个概念,“供给侧”就像那位在水之湄的“伊人”,“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但是,提出“供给侧改革”这个概念,并进入政府决策,“供给侧”势必会从乏人问津走向众所瞩目,“供给侧改革”也势必会从自发之举走向国家主导。“供给侧改革”剑指现实问题,内涵极为丰富,显然不能仅仅当作一个新概念、新提法。

“供给侧”,就像山的另一侧。改革深水区遇到的问题,大多是发展中的问题,也是“此事古难全”的两难问题。比如,房价高、打车难、看病贵等问题,药方开了不少,令箭发了不少,但效果并不理想。一个重要原因是,要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么长于禁堵、乏于疏导,要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但做不到对症下药,更不可能做到标本兼治。“山不过来,人就过去。”“供给侧改革”体现出以思路求出路、变“两难”为“两全”的发展理念。当“需求侧”乏力时,转向“供给侧”当然是明智之举。

“供给侧”就像杠铃的另一侧。“需求侧”和“供给侧”,如杠铃的两端,缺一不可。今天我们强调“供给侧改革”,并不是说“需求侧改革”不重要,更不是否定“需求侧改革”。治国理政历来讲究“均衡”二字,偏执一端不如允执其中。改革也必须全面考量、总体谋划,而不能畸轻畸重、单刀突进。在传统的“三驾马车”快马加鞭之时,我们必须让“供给侧改革”衔枚疾驰。如果“供给侧改革”再像歌中唱的那样:“马儿啊,你慢些走”,改革的协同性、群众的获得感就会大大降低。

马克思说,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就能造就“新的力量”。“供给侧改革”无疑是一种“新的力量”。“供给侧改革”一旦发挥作用,就能催生改革动力,以百川汇海之势驱动中国经济升级换挡、昂然前行。

(摘自《解放军报》辛士红/文)

猜你喜欢
两难杠铃伊人
长相思·相思
伊人时尚
伊人时尚
杠铃练习可增肌
两难的选择
立陶宛男子拉起524公斤杠铃刷新世界纪录
世界头号大力士拉起524公斤杠铃
G8面临发展与气候两难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