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2016-05-14 13:01焦杨卓琪
中国绿色画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苗木培育林业工程

焦杨 卓琪

【摘要】:林业工程苗木的培育和移植决定苗木质量和成活率,特别是重要的林业工程,科学培育和高品质移植更是决定工程的效率和价值,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积极采用先进技术与种植技术相结合,建立管理苗木培育的体系,以优化外部环境,调整内部条件为策略,在确保苗木生长发育的同时,提高苗木培育工作水平,从而提高树苗的成活率,为绿化造林做出更大的贡献。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关键词】:林业工程;苗木培育;移植造林技术

1、苗木培育的施工技术

1.1、土壤条件

不同的苗木类型对土壤环境的需求不同,有的苗木喜欢酸性强的土壤,有的苗木喜欢酸性弱的土壤,要根据实际所选择的苗木来确定其土壤环境,为保证苗木的健康生长提供环境基础。另外,应对土壤的安全性进行全面检测,严谨使用含有辐射性元素或化工污染物的土壤,以避免对苗木根部造成损害,以降低苗木的成活率。应邀请土壤研究专家化验土壤,全面控制pH值,维持土壤的酸碱平衡,以保证苗木的健康成长。

1.2、种子的选择

和处理种子在选择上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种子的质量不好,将直接影响树苗的进一步成长。因此,在选择树种时,最好选用母树林或者当地种子园所产的树种。当然,为提高树种的成活率需要在播种之前进行催芽,在催芽过程中,首先要将种子进行消毒,然后再放入水中浸泡1d,再放置温室中,每天进行清水淘洗,直到其种子出现裂口再统一播种,利用这样的方式所种出来的树苗不仅发芽速度快而且还很整齐,在抗病害方面也有很大的提高。

1.3、种植密度

苗木种植密度对苗木的旺盛度、粗壮度及产量等影响极大,为了提高苗木的产量和品质,应保证苗木的种植间距合理,株间距保持在10~20cm,行间距可保持在16~70cm,株间距、行间距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苗木的生长状况和产量。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间距过大,浪费土地,产量下降;若种植密度过小,会导致苗木的光合作用减弱,与阳光的接触面积变小,苗木细弱,影响苗木的产量。

1.4、施肥

育苗时要施足底肥,但在施肥过程中要均匀,要仔细细翻地,这样才会让每棵树苗都能得到充足的养分。

1.5、适期播种

树苗的播种时期也是极为关键的,首先要了解当地的气候,知道何时适宜树苗的播种。否则会出现树苗旱死、涝死、冻死或者病虫害死等情况。所以,争取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播种,为树苗的健康成长提供客观上的保障。同时,在播种过程中要注意土壤覆盖薄厚的问题,覆盖太薄会导致种子裸露,得不到营养而死;土壤覆盖的太多又会使种子破土困难,成长缓慢,影响种子接受阳光的时间。因此,合理的安排播种时间以及土壤的薄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6、播种后的管理

播种后,为保证提高育苗的出苗率,必须对其加强看管,特别是在一些荒漠地区更应该对育苗地进行合理的保护,在育苗地设置一些障碍,保障育苗地下的水分不会流失。

2、林业工程苗木的移植造林技术

2.1、把握林业工程苗木的造林时机

我国北方林业工程苗木造林时机以春季为主,每年3———5月份是林业工程苗木造林的最佳时期,这一阶段苗木处于萌发状态,气温在缓慢回升,把握这一时期可以提升造林的效率,也会提升造林的成活率,进而确保林业工程苗木移植的质量和造林的效果。

2.2、确定林业工程苗木的造林规格

林业工程苗木移植造林应该从技术上把握两个主要环节:一是苗木规格。林业工程移植造林的目标苗木一般选择胸径在4±1cm的3y生苗木,小型乔木苗木的高度在40cm左右,大型乔木苗木的高度在120cm左右,而特殊的林业工程移植造林目标树种要根据工程设计、移植条件、树穴分布等要素进行细微调整。二是造林规格。林业工程移植造林规模可以通过简单的1∶20的公式加以确定,即1hm2苗圃可以为20hm2林业工程提供移植造林的苗木。也可以通过林业工程面积来确定苗木数量,一般移植造林工程面积为10000m2,林业工程苗木的需要量为500株。

2.3、确定林业工程苗木造林的技术要点

在林业工程苗木移植造林中要突出技术,技术的运用要围绕提高林业工程苗木移植造林成活率这一主体开展。首先,要确保苗木移植过程的安全性,要使苗木根须在移植造林过程中不受到损伤。其次,要实现苗木规范的种植,保障根茎枝干的完整性,以方便苗木的缓苗和生长。再次,要做好林业工程苗木移植造林过程中的灌溉工作,迅速恢复苗木生长的水环境,以利于提升林业工程苗木移植造林质量。

3、施工技术的优化措施

3.1、提高苗木培育相关人员的素质

一方面,要提高苗木培育管理者水平。要建立管理苗木培育工作的机制,使苗木培育管理责任得到明确,促使苗木培育管理者能够主动提升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从更高的层次管理苗木培育的过程和细节,提高苗木培育的效率,提升苗木培育的质量。另一方面,要强化苗木培育人员的素质。要通过资料收集、网络应用、书籍阅读等方式扩大苗木培育的技术资源,组织苗木培育人员参加培育科技的培训,将苗木培育骨干送到研究单位和高校进行进一步的业务学习,扩大苗木培育人员的视野,强化苗木培育工作的最新成果,为更好地提升苗木培育工作水平打下素质基础。

3.2、做好苗木培育的温度控制

工作温度变化对苗木培育的影响也很大,要因时制宜,根据温度变化做好抗寒抗旱工作。东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管理者应意识到此类情况的严峻性,加强对旱灾的控制与管理,优化抗旱方法,以更好地适应苗木培育。

3.3、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是树苗生长期间最大的威胁,由于在种植树苗时温度适宜,恰恰在万物复苏的季节,所以无论是害虫还是一些病菌都开始活跃起来,所以,如何做好对树苗的防治就成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对于树苗身上的害虫,要不定期的去查看,并采用一些药物来消灭这些幼虫,还可以采用黑光灯来诱杀成虫,甚至在源头进行控制,在虫产卵期放赤眼蜂,并绑毒绳进行防治。在冬季,也是做好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时期,因为在冬季病虫的过冬地点基本上都是集中固定的。因此,在进行清除时,要多集中在土壤、树枝、芽腋、干支以及树皮上等等,从而减少病虫在明年复苏季节的成活率。

总之,为了进一步协调环境生态和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深层次关系,林业工程需要进一步加强苗木培育以及移植造林的策略,通过苗木培育管理扩大林业工程的资源,从而为林业综合进步和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技术、管理、种质和资源的新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凌梅.绿化苗木培育技术探讨[J].中国园艺文摘,2013,08:171-172.

[2]刘飞雄.苗木培育管理的工作要点[J].北京农业,2015,15:69-70.

[3]李媛.苗木培育技术细节探讨[J].山西林业,2012,03:30-31.

猜你喜欢
苗木培育林业工程
探究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
国有林业工程投资经济效益探讨
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