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猪中猪链球菌的检测技术与建议

2016-05-14 06:35雷宇平
中国绿色画报 2016年5期

雷宇平

【摘要】:猪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猪链球菌的感染不仅对养猪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也对公共卫生,尤其是相关的从业人员生命造成了危险,严重感染会引起患者的死亡。猪链球菌可以引起猪的多种疾病侵害,各个年龄段的猪。猪链球菌通常以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淋巴结炎为主要特征。人类在接触病死猪,即可感染发病。本研究针对山西省部分猪场猪链球菌病的流行状况进行调查,在对送检的病死猪和表观健康猪,分别进行了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耐药性分析,致病性分析和血清型鉴定。调查结果显示病死猪分离到的猪链球菌占11.3%,而表观健康猪则平均带菌率为5.14%,分离菌株的致病性不同,不同猪场菌株的耐药性也存在着差异。本研究旨在调查健康猪中猪链球菌带菌者状况,并揭示健康猪群携带猪链球菌的公共卫生学建议,同时为猪链球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资料,有利于制定控制此病在猪与猪之间,猪与人之间流行的策略。

【关键词】:猪链球菌,健康猪,毒力因子

猪链球菌属于链球菌属,它可以根据菌体荚膜抗原特性的不同,可以分成35个血清型。其中猪链球菌2型,在世界上流行最广,致病性最强,同时能引起人的感染,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国内外均有屠宰场从业人员感染猪链球菌的报道,也被认为是一种职业病。猪链球菌2型又称猪链球菌血清2型或荚膜2型猪链球菌。猪链球菌2型主要引起断奶仔猪,关节炎,脑膜炎,败血症及支气管肺炎。并且健康猪种带菌率达到了76%,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给公共卫生带来了威胁,从而受到了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此外,1型,7型,9型,14型也是引起猪感染的重要血清型。

1 检测技术

1.1PCR鉴定

纯化的疑似猪链球菌菌株,利用检测谷氨酸脱氢酶基因进行猪链球菌菌种的鉴定,若为gdh阳性者再进行1,2,7和9型猪链球菌的PCR定型。以参考菌种的DNA模版为阳性对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DNA模板为阴性对照,水为空白对照。

1.2血清学鉴定

取经过PCR鉴定为猪链球菌的1,2,7,9型的分离株,猪链球菌1,2,7,9型参考菌株的24h Todd-Hweitt平板上的菌体,按常规方法进行玻片凝集实验。凝集血清为猪链球菌1,2,7,9型标准抗血清。同时设PBS对照和菌体对照。

1.3毒力因子检测

设计了扩增溶菌酶释放蛋白(MRP)、细胞外蛋白因子(EF)、溶血素(sly)、荚膜多糖(cps2A)、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编码基因(gapdh)、纤连蛋白/血纤蛋白原结合蛋白(FBPS)和orf2毒力相关基因的引物,以PCR方法对鉴定为猪链球菌1,2,7,9型分离株的6种毒力因子进行检测。所用于检测mrp、epf的引物,可扩增不同大小的mrp、epf片段,显示mrp、epf的变化。

2 检测结果

利用gdh特异性引物扩增出688bp目的条带者,为猪链球菌。经过凝集试验发现,除FL42与猪链球菌1型和2型标准血清反应均呈阳性,且菌体自身不凝集,判为1/2型,其余菌株均与PCR结果相符,仅与对应血清型的标准抗血清发生凝集。

毒力因子谱分析发现,除TN63外,分离株均缺少1至4个毒力因子,分离株FL42,WZ10和BB214检测到462bp的mrp片段,经过BLAST发现此片段与西班牙猪链球菌分离株376的mrp3224-3685段的基因相同。

3讨论

猪链球菌自然存在于上呼吸道,尤其是扁桃体和鼻腔中。猪群里的感染,多是因为引入腭扁桃体带有病原体的表观健康猪,而存在于腭桃体上的猪链球菌的血清型非常多变。链球菌的抗原结构比较复杂,包括属特异,群特意和型特异三种抗原。猪链球菌根据菌体荚膜抗原特性的不同,可以分成35个血清型。从病猪和健康猪分离出的猪链球菌血清型不同。从病猪分离的菌种的血清型主要是2型。从健康猪的分离株却常见18,19,21型猪链球菌。猪链球菌2型有强致病力,弱致病力和无致病力菌株。从健康猪中分离到的猪链球菌2型中,溶菌酶释放蛋白(MRP),胞外因子(EF),荚膜多糖均为阴性。而从发病猪分离的猪链球菌2型大多数为MRP+EF+表型。携带猪链球菌的健康诸是屠宰场工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潜在来源。猪链球菌2型可以在4℃以下存活六周,在22-25摄氏度下可以存活十二天。屠宰场引入带菌动物,工人工作时可能通过伤口感染环境和猪体上的猪链球菌,引发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的感染不仅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对公共安全卫生尤其是相关的从业人员的生命造成了危险,严重感染会引起患者死亡。猪链球菌的血清型较多,那样还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时间性,不同地区分离株耐药谱不一致,即使同一地区的不同菌种也有明显的差异,所以不同猪场的猪链球菌分离株的耐药性也不同。同时猪场对抗生素的滥用,不仅导致治疗成本的增加,而且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是猪链菌病能得以不断发生和流行,更重要的是,是猪链球菌等耐药谱越来越广,耐药性也越来越强。深入对猪链球菌毒力因子的研究,和对猪链球菌发病机制的研究,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性,将为保护效价高的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和有效药物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也对进一步的语法和检测,有效控制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运用多种分子技术综合客观的检测和鉴定非典型的病原及其毒力,才能够真正的揭示病原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夏小静,沈志强,姜世金.猪链球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2012年6期

[2]陈国强.猪链球菌2型检测方法的研究及其在出入境检疫中的应用 .预防兽医学. 南京农业大学. 2011(学位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