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陀《说书人》主旨分析

2016-05-14 12:25陈家运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师陀城隍庙长衫

陈家运

《说书人》是苏教版语文必修二中的一篇选教课文,师陀的这篇小说以散文式的写作笔法、生动的人物形象和耐人寻味的语言,获得了学生的喜爱。在教学过程中,关于小说的主旨争议颇多。学生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悼人说,悼城说和悼情说、笔者结合文本细节和时代背景进行一番细读之后,发现《说书人》不单单是一篇简简单单的人物志,其平淡的文字背后大有深意。

一、那人

当小说的作者有表达欲望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思想撞击,或是激起内心极大的波澜,或者有将自我体验表达出来的动机。作者的创作主旨往往会浓缩在某个句子、某个词组或某个词语中,所以,细节尤其重要。

探讨《说书人》主旨,先要审视说书人的形象,我们要从文中描写说书人的细节看起。衣着细节:“他是个中年人,穿一件蓝布长衫。”“他的长衫变成了灰绿色。”“他的破长衫的一角直垂到地上,一路上扫着路上的浮土。”文中有三处写到了长衫,说书人的长衫由“蓝布”变成“灰绿”,再变成“破长衫”,不难看出其生活渐次变差。除了衣着这一细节,文中关于说书人生活落魄的描述,还有很多处:“他压根儿没有家”,“在城隍庙月台下面,他放一张断腿板桌,周围——前面和两旁,放几条板凳”,“他用折扇打、刺、砍、劈,说到关节处把惊堂木一拍,听书的每次给他一个或两个制钱”。说书人没有财富、没有产业,无妻无子、无家可归。外貌细节:“脸很黄很瘦”,“他的声音不高,并且时常咳嗽”,“渐渐的他比先前更黄更瘦”,“他咳嗽,并且唾血。间或他仍旧吼,但是比先前更衰弱,他的嗓子塌了,喑哑了”。他一直抱病说书,且无钱治病,病情也越来越重。

由这些细节可以看出说书人是个贫病交加的苦命人。小说中说书人只是一个模糊的形象,但这个形象却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心田种下善良正直、侠义勇敢的种子。他“感动过多少人”,“给了人多少幻想,将人的心灵引的多么远”。他“向这个沉闷的世界吹进一股生气”,“另外创造一个世人永不可企及的,一个侠义勇敢的天地”。可以说,说书人是一个善良的有着一技之长的勤劳的人,他执着于说书,技艺高超。问题是,为什么这样的人依然活得如此落魄,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二、那城

在明晰了人物形象后,还要重新审视人物所在的小城。美丽的景色与垂暮的小城实在难以和谐,对景物的描写,更是反衬出小城的悲凉气氛。读者读出了人物的悲惨命运之后,联想到那美丽的景色,会更深刻反思那个时代。结尾处,“我抬头望了望前面,这个小城的城外多么荒凉啊!”作者对小城的一草一木都有很深厚的感情,然而这种“物是人非”的空虚感和渺茫感却让他难以解脱。他觉得小城本不应这样苍凉,然而事实却让他感到哀痛,人生的凄凉和忧伤全聚在这里了。师陀笔下的小城,有生命,有性格,有思想,有见解,有情感,以致于师陀离开多年以后,依然是那么深深地眷恋着它。除了小城,说书人说书的场所也经历了一次次变迁。说书人说书的场所,也可能是他的栖息地。城隍庙的变化很值得玩味。城隍有的地方又叫城隍爷,是古代汉民族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城隍庙改成俱乐部,这一变迁何尝不是暗示传统文化的失守和落寞呢。

时代汹涌而前的步伐让那些与现代不相符的传统,消失殆尽,小城和城隍庙都不能幸免。可以说,小城也是《说书人》的主人公,小城的境遇不也是说书人的境遇的写照么?所以,小说不仅表现出对小人物的同情,更有对时代变迁的担忧,对传统衰落的思考。

三、那情

说书人和小城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说书人从生病到病重到死亡这个过程的描写,层层渲染出文本的悲情性。对本文主旨的把握,有两个因素需要特别关注:一是文本所记述的人物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二是文本作者写作时所处的那个特定时代。《说书人》写于抗战时期,那时的中国已是满目疮痍,百姓的生活困苦不堪,都在生存线上挣扎,哪有闲情逸致来欣赏说书这种艺术呢。时代的动荡造成小城的凋敝,对于需要听众的说书人来说,没有听众是致命的。他没有办法适应动荡的大时代,造成了自身悲剧。但作者想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对说书人的同情,更是以一个讲故事的人的清醒眼光来认识故乡的落后和丑陋,揭示时代对个人的戕害。说书人在大时代中无处安身立命的处境,小人物与大时代的冲突,更应该是《说书人》最想表达的主题。

《说书人》的感情基调是忧郁悲伤的。对于独特的人和城,师陀的情感是复杂的,让人体会到一种悲悯。正如评论者所说:“作者悲悯地注视笔下每一个生灵,看着他们同这个黑暗的社会,这个已腐朽不堪的文化废墟一起沉没,他最终把他的同情给予了每一个走向废墟的生命,不论是他曾经热爱过的还是憎恶过的。”蕴含在作品里的那种无言的悲恸令人尤为动情。

说书人的主旨如果归为对说书人命运的哀叹,就显太浅。不管是悼人、悼城还是悼情,都是作者对那个时代深刻的揭示和控诉。也可以说,《说书人》就是一阙时代的挽歌。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210048)

猜你喜欢
师陀城隍庙长衫
失而复得的杰作
——师陀小说《争斗》的发现*
平遥城隍庙,中秋之月
晚清民国男士长衫结构工艺研究
简述80年代之前的师陀研究状况
城隍庙里红红的年味
合肥 城隍庙二楼小吃街歇业
“民国长衫客”的微时代营销
长衫悠悠数风流
师陀人生和创作的异乡体验
那个穿长衫的人叫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