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推断”公开课反思

2016-05-14 17:31魏莉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实词文言字形

魏莉

近期笔者上了课题为“文言实词推断”的公开课。这节公开课主要是针对二模试卷文言文讲评的。二模过后,学生的文言实词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这时候方法指导就比较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基于这一教学理念,笔者是这样来设计这节课的。

上课前印发了学案给学生,学案中有四个环节:考点剖析、文言讲评、方法归纳、小练巩固。首先笔者带领学生一起剖析文言文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句话有三层意思,第一层:考查对象是常见文言实词;第二层: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第三层:考查的是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弄清楚了这一考点的三层意思,在复习时就会有的放矢。

接下来是试题讲评,笔者将几个学生的答案用PPT投影出来,然后结合评分标准请学生来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对在哪里,为什么对。学生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发言积极踊跃。接下来笔者及时总结,归纳文言实词推断方法。主要有四种:语境推断法,联想推断法,语法推断法,字形推断法。

为了进一步强化这几种方法,紧接着设计了小练巩固这一环节。笔者摒弃了很多实词推断教案或学案中只有例句的形式,精选了五个文言语段,这样做是为了强化学生阅读及翻译时的语境意识。前四个语段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精选自二模之前的模拟试卷,学生在当时练习时错误率较高,第五段是陌生文言语段。这样的安排从简单到较难,学生很容易上手。在这一环节中,笔者请个别学生直接上黑板来写实词推断答案,其他学生写在学案上。然后师生一起来评改黑板上的答案,结合刚讲过的几种实词推断方法,分析讨论其对错,课堂气氛显得很热烈。

评课老师认为这节公开课是比较成功的一节高三复习课。成功之处是:学案设计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文言语段选择精要,语境推断与字形推断举例讲解精妙。不足之处是语法推断涉及较少。

回顾本节课,笔者觉得最成功的地方还是字形推断法的讲解。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80%以上是形声字和会意字。形声字中形旁往往是表意的,会意字中各部分共同来表意。笔者从二模文言翻译中大多数学生都漏译的一个形声字“赀”入手来讲,这个字是“贝”旁,是与财物相关的,可解释为“资财/财产/财富/钱财/积蓄/家产”。笔者又拓展了“贝”旁的其他文言实词,请学生来试着举例,并推断其意思,比如“购”“赏”“赉”等。以此为契机又列举了“禾”与五谷有关,比如“稷”;“言”与说话有关,比如“讽”“诮”;“系”与绳索有关,比如“缒”,等等。学生的思维延伸开去,发言踊跃,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另外,使用联想推断法时,结合成语来联想推断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如“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闭境,以待河清。”如何推断“河清”的意思?引导学生联想成语“河清海晏”,那么其为“天下太平”的意思就很明显了。学生很会举一反三,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思维很快就打开了。比如例句“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推断实词“登”的意思,能联想到成语“五谷丰登”,自然能推断出“丰收、成熟”的意思。所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指导在高三复习课上还是很必要的。

这节课有成功之处,更有值得深刻反思之处,主要有以下不足之处。

首先,就这四种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来讲,内在逻辑体系还不够严密。在讲解归纳时应该注重其逻辑体系,应该先讲字形推断法,补充“六书”这一知识点,拓展学生知识面。接下来是语境推断法,语法推断法,联想推断法。从造字的本源讲起更加合理。

其次,尽管这节课上得比较流畅,看起来也比较热闹,但课堂的“内涵”还不够,仅仅是教方法,呈现知识,课堂的深度不够。就字形推断来讲,没有补充六书造字法,仅仅讲了形声与会意字的推断,没有很好地讲解出汉字的独特魅力。原因是笔者的积淀还不够深厚。真正好的课堂应该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好的教师应该做到深入浅出。

第三,笔者在这堂课上又看到了十年前的自己,那个不是太自信的自己。十年之前的一节公开课笔者上得很糟糕,写下了一篇反思叫做《公开课上的木偶》,反思自己被学生被他人牵着鼻子走的历程。笔者欣慰于自己的成长,同时又感叹自己的不成熟,而这种不成熟是心理上的。只不过掩饰得很好,别人没看出来,但笔者知道我还是自己的木偶。其实公开课不是上给别人看的,而是上给自己的。努力准备后,可以成功也可以失败。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展现的是自己成长的历程。不关乎他人,只关乎自己。这应该是上公开课应追求的境界吧。

在这节公开课的结尾,笔者总结性地告诉学生:“真正学好文言文,最最重要的是积累足够多的实词,只有有了足够的积淀,这些推断方法才会有用。若没有足够的积累,再好的方法都是空的。”其实作为一位教师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要想真正上好一堂公开课,在课堂上做到从容淡定,游刃有余,除了不断积淀自己还是要不断积淀自己。而这种积淀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更应该是心态上的,内在情怀上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第一中学(215000)

猜你喜欢
实词文言字形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例说文言实词解题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