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文本,优化阅读教学

2016-05-14 17:34陈慧慧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品味文本阅读教学

陈慧慧

中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其语言,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能发展想象力,提高审美力。为此,师生要细读文本,优化阅读教学。

一、反复诵读文本,激活阅读热情

钱梦龙老师曾经感慨道:“每教一篇课文之前,我总要反反复复地读,或朗诵,或默思,或圈点,或批注,直到确实品出了味儿,才决定教什么和怎样教。”作家创作往往是“情动而辞发”,其思想感情是融于文字中的,而读者阅读则是“披文而入情”,只有通过创造性地还原声调、语气、语速,反复地朗读、背诵,才能体味作品的语言美,切身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例如,在教授《纪念刘和珍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这一段内容:“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学生通过激情洋溢的朗读,仿佛真能看到刘和珍在敌人的枪口下誓死不屈的坚毅神情,眼前浮现出一个又一个追求真理、有正义感、有责任心的民族勇士,体会到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决心和对民族未来的担忧。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而朗读、诵读是阅读教学的外在表现,可以帮助读者揣摩文本语言,了解文本内涵,为细读文本奠定基础。

二、填补言语空白,感受言外之意

文本中的空白指作者未实写或未明确写出来的部分。有时候,言语的空白会造成文本阅读理解上的偏差。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挖掘文本中语言的空白,理解作品的隐含意思;在讲课时,也要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补充这些空白。

如在鲁迅的《药》中,作为主人公之一的华老栓在全文中只说了二十四个字,分别是:

①“唔”,老栓一面说,一面扣上衣服,伸手过去说,“你给我罢。”

②老栓待他平静下来,才低低地叫道,“小栓,……你不要起来,……店么?你娘会安排的。”

③“得了!”

④“没有。”

作为小说中的重要人物,为什么鲁迅让华老栓如此少说话呢?联想到华老栓的人物性格和说话背景,我们不难发现,华老栓的说话情态可以分为两种:主动式和被动式。前两句是要人血馒头和临走前嘱咐儿子,是主动的;后两句是被动的,更为简短,只一句欣喜的“得了”和一句简单的“没有。”从这里我们能够分析出,华老栓是一个极度关心、爱护儿子的慈父,但同时又是一个愚昧无知、极端麻木的人。通过填补语言空白,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华老栓木讷寡言背后的意义。

填补语言空白,要求教师在理解文本时,善于发现作者的言外之意,拓宽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深入理解文本。

三、还原语言情境,产生移情共鸣

在文学作品中,复杂微妙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技巧,但是有时文字受语境的制约和影响,人物的很多心理活动是不能直接通过语言表达的,这就需要读者利用想象还原语境,设身处地地体味人物性格和情感。

例如,在《荷塘月色》中有一句话:“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句话单从字面上看难以把握其真正内涵,矛盾点在于“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做个自由的人到底是“想还是不想”?这是理解作者复杂情感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作者当时的处境,假设自己就是作者,对一个负担着沉重生活的中年知识分子而言,放下心理负担,这种“忙里偷闲”的心态,不也正是寻常百姓的生活乐趣吗?思想无拘无束,生活亦无忧无虑,这又是多么令人向往的自由生活啊!

叶圣陶先生说:“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还原语境,是读者与作家心与心的对话。通过心灵的碰撞与交流,读者便能真实体会作者的喜乐悲苦,从而形成移情共鸣。

四、比较语言异同,品味语言妙处

文本的语言层次是多样的,其中精彩的句段往往就在几个精妙的字眼上,在细读文本时,我们可以有意地变换原文中的词句,让学生比较阅读,从不同语言文字体现的不同质感和不同情调中,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

例如,在讲《雨霖铃》一课时,教师可以将之与未定稿做比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在定稿前是“执手相看泪眼,有千语叮咛”,学生普遍认为“有千语叮咛”过于直白,不像是恋人之间的分别,更像是日常生活离别时的嘱托,而“无语凝噎”却别有一番风味,情到浓处,万语千言已无意,只需两目相视,对方的心意便可知晓。所以,定稿后的文字更符合当时的情景。

有比较才会有发现,通过语言比较,发现不同语言的特点,品味语言的精妙,才能逐渐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总之,文本细读是一种读书方法,也是一种审美体验。文本细读透过对文本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的钻研,对语言环境的体味,挖掘出语言内涵,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中学(224300)

猜你喜欢
品味文本阅读教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品味桂峰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品味四季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