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小说四面体”教学研究

2016-05-14 17:34乌云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祝福四面体虚构

乌云

小说中的三个要素包括小说中的人物、环境和情节,小说的中心是主题,三个要素是小说的三个点,这构成了四个面,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小说四面体。教学中开展小说阅读教学就是为了有效解决“四面体”的问题,在小说教学中如果能够理清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就能解决小说阅读鉴赏等诸多问题。

小说四面体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而不能脱离任何一个要素独立存在。其中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中共同制约,因而各个要素是作为整体存在于小说中的。典型环境能反映不同的人物性格,人物在这里也成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的环境也带动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发展变化,也就是能够进一步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人物、环境的典型性主要是通过情节来表现的。情节是以因果关系为逻辑形成的一连串事件,推动小说情节走向高潮。情节也是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小说的典型情节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表现出来。小说通过情节展现不同的人物性格,也揭示出小说的主题思想,通过情节暗示当前所处的环境,渲染整个小说的气氛,最终可以突出小说的情节和主题思想。

环境描写的多样化作用,可以反映出时代发展特点,也可以反映出地方的风俗人情。所以,教师开展小说教学要引领学生认识环境,环境的描写预示着小说的背景,因而对小说主题有着极大影响。

《祝福》作为进行中学语文小说教学的范本,其地位从未被撼动过。究其本源,是因为《祝福》作为小说文本,在小说三要素与小说主题之间的关系等层面上,具有典范意义,是其他小说教学的蓝本。

一、典型化理论与小说教学的关系

小说“四面体”教学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相互连接,由于小说的人物与环境具有典型特征,也就形成小说中的文学样式特征。

典型化的内涵主要是根据典型特征塑造形象体系,让形象体系更具有鲜明的时代发展特征,也就是小说的创造是由典型或者不充分典型的生活原型演变而来,最终变成了具有艺术加工性质的的典型事件或者人物。因而,小说作者在塑造典型环境时要以人物为主要目标,并且揭示出小说发展主体。就读者角度而言,抓住小说人物的典型特征,就能把握整部小说的灵魂。

小说中的部分情节可以虚构,小说中的人物也能虚构,但是小说中的典型环境和人物的典型性格是不能虚构的,要有真实性,否则整个小说会很空洞,没有任何文学意义。就《祝福》而言,祥林嫂是虚构的,但是与祥林嫂性格类似的底层劳动妇女的形象是不能虚构出来的,这部分典型人物存在于社会中,并且是社会中比较常见的一类人。鲁镇也许是虚构出来,但是与鲁镇相类似的生活环境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小说中的人物或环境对于读者而言,应该是陌生且熟悉的。这两者看似矛盾,实际上没有任何矛盾。陌生是指小说中的场景不存在,熟悉是指很多场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也是小说典型特征的重要体现。

二、语言鉴赏与典型人物、情节

任何文学鉴赏都不能离开语言鉴赏,教师要在语言鉴赏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典型事件的解读能力。小说语言与其他文体的语言相比更加通俗易懂,但是在必要的情况下,要运用诗歌鉴赏的方式鉴赏小说语言,这不但是详读小说语言的关键,更能让学生理解小说语言的精妙之处。小说中很多关于“人物”的精致表现,借助于“情节”的巧妙安排,有了更清晰的层次化。如闰土,小时候的活泼和机灵,长大后的木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出现这种性格扭转的原因是生活所迫,少年时的无忧无虑,必然会释放出孩子本性的活泼和天真,但是经过岁月洗礼,生活打磨,身上的锐气消磨殆尽,只有埋头苦干,默默地过自己的生活。如果把闰土的生活换一个环境,生活富足优越,人物的性格也会有新的变化,因而人物的塑造是情节妥善处理的关键。

三、注重资料整合补充

《祝福》作为高中课文中的经典教学内容,与其相关的资料比较多,并且种类也非常繁杂,教师在备课时要尽量收集与之相关的各类研究性成果,了解到作者和这篇作品间的关系。另外,掌握好相关资料后可以了解当前学术界对该作品的研究方向,包括小说的叙述整体,整体解读,最新的学术观点和学术见解。为了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教师还要收集语文教学名家的教学研究成果,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和整体的教学影像资料,借鉴到自己的教学中。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知、情和意等几个维度为出发点,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成长理念,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更充足的发展,通过学习增强综合能力,了解做人的道理,了解为人处世的原则,形成学生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能力。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教育教学研究室(017000)

猜你喜欢
祝福四面体虚构
四面体小把戏
R3中四面体的几个新Bonnesen型不等式
R3中四面体的Bonnesen型等周不等式
融媒时代,如何正确地“非虚构写作”
虚构的犹太民族?
读写结合,让《祝福》闪烁时尚的光泽
从女性独立人格缺失出发,解读《祝福》的悲剧
浅析“十七年电影”中文学改编对电影艺术发展的意义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基于CoⅡ/ZnⅡ的四面体笼状配合物对ATP选择性荧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