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君心似西江水 日夜东流无歇时

2016-05-14 16:11雯涛
群文天地 2016年5期
关键词:西路军军长西宁

雯涛

西宁市烈士陵园位于青翠的凤凰山麓下,风景秀丽的南川河迤逦相依,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松柏上缀满了前来瞻仰群众敬献的洁白小花。

陵园主要由烈士群雕塑像、牌坊、纪念碑、烈士墓、纪念馆等组成。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是青海境内最大的烈士陵园。

陵园门前屹立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群雕塑像,是用汉白玉雕成的。雕像顶部是镰刀斧头造型,下面是7名被捕的西路军战士,有的戴着手铐,有的带着脚镣,有的成人相貌,有的少年面孔,他们相互搀扶着,紧簇在高举着红旗的战士旁,高昂着不屈的头,似怒目敌人,表现着被俘红军指战员威武不屈,一心向党,永不矢志的英雄气慨。基座上镌刻着李先念的题词“红军西路军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雕像后是高约10米的陵园门楼,为两层楼阁建筑。穿过门楼,迎面一座巨大的烈士牌坊扑面而来。牌坊正中刻着“万古千秋”,背面对称着“万古千秋”,八个行楷大字苍劲有力、赫然醒目。

陵园中央是革命烈士纪念碑,高10.1米,庄严肃立,气势宏伟,是陵园内最高的建筑。纪念碑正面镶嵌着朱德的题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这是他1958年视察青海前往烈士陵园凭吊时,特意为烈士们书写的。纪念碑座四周雕刻着12幅画面,概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青海的光辉历程。纪念碑上刻有徐向前元帅的题词“西路军牺牲烈士的精神永垂史册”和悼念铭文。该碑建有三级台阶,象征着组成红军西路军的五军、九军、三十军。碑重21800斤,象征着西路军21800人。碑体正面是由徐向前元帅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永垂不朽”。

陵园中央最高处是一座呈穹窿形的红西路军烈士墓,安息着当年包括西路军第九军军长孙玉清在内的840位红军烈士的遗骨,他们是从当年被残暴的青海军阀马步芳下令或屠杀、或活埋后的埋葬处挖掘整理来的。左侧衬着三联方形浮雕,右侧竖立着两面用红色大理石砌成的党旗,背面刻着中共西宁市委、市人民政府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革命烈士纪念馆碑记”。墓后是大理石做的环形纪念墙,墙面的雕塑展示了红西路军强渡黄河、血战河西及被俘后遭押解、活埋、奴役的情景,表现了战士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节。红军墓前两侧安葬着1700多位为青海解放和建设而牺牲的烈士。烈士墓后为大理石墙壁,镶嵌着红军强渡大渡河、巧渡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四组纪念浮雕,再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不怕艰难困苦的动人历史画卷。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由徐向前题名。分序馆和正馆,序馆内展有红西路军指战员在“万人坑”前英勇就义的巨幅油画、群雕和反映河西战役的沙盘模型。正馆展出内容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奉命西征,血战河西。内容为西路军西渡黄河的油画、战略部署和行军路线示意图;敌我双方的战斗序列及武器、装备对比表及资料、文物;主要战斗的画面。第二部分:惨遭迫害,山河垂哀。内容为马步芳匪徒残害红军的种种刑罚;刽子手残杀红军战士的自供状;被俘红军在集中营服苦役的情况;活埋红军的“万人坑”历史照片等。第三部分:坚持斗争,忠贞不屈。主要内容为红九军军长孙玉清、三十军88师师长熊厚发等7人英雄事迹介绍等。第四部分:党群营救,冲出罗网。内容为中共中央、援西军、兰州“八办”、西安“八办”对被俘红军的营救,周恩来、爱国人士及各族群众的营救。第五部分:欢庆解放,再立新功。内容为兰彦明等人迎接青海解放、参与政府建设的事迹。第六部分:人民怀念,万古千秋。内容为青海省各地西路军烈士陵园、纪念馆、纪念亭、纪念碑及烈士塑像的图片等。共展出历史照片340幅、人物照片135张、人物油画38幅、文字说明340篇、电文7份、各类图表8幅,以及中央、省、市、集体、个人赠献的匾额27面,还有西路军将士用过的武器、弹药、衣物等131件。它通过半景画馆、展厅、多功能厅等,以声、光、电等表现形式再现了红军西路军将士浴血奋战、慷慨悲歌的光辉业绩和英雄形象。

1936年10月10日,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11月,中央军委指示红五军、九军、三十军、及直属骑兵师、教导团、妇女先锋队和四方面军总部共21800余人,在徐向前、陈昌浩统帅下组成西路军,进军河西走廊,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打通国际通道,得到苏联的物资援助,在河西地区创立革命根据地。蒋介石面对红军雄峙西北的战略态势,十分恐慌,急命马步芳等部队对西路军围剿。西路军以前赴后继、血战到底的精神,先后在一条山、古浪、永昌、山丹、临泽、倪家营子等,与青海军阀马步芳的3万多正规军和10多万民团鏖战四个多月,毙、伤敌2万余人,给马步芳军阀以沉重打击。但西路军在长征中曾三过雪山草地,未及休整;在时至隆冬,装备单薄,无外援,无补给的条件下;还有孤军作战,行动受制于风云变幻的国内政治形势等原因下失败了。总部机关和3个建制军几乎覆灭,上百名团以上干部及万余名指战员血洒疆场。红西路军2万多人打到最后只剩下400多人回到延安。付出的代价吸引了河西走廊10余万敌军,有力地策应了黄河以东红军的正面作战,同时对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发挥了重大作用,其历史功绩将永载中国革命战争的史册。

西路军被俘的6000多名指战员,被马步芳军队押至青海西宁地区,落难红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在马家军的屠刀、皮鞭驱赶下,艰难地行进在摄氏零下二三十度,海拔三四千米的祁连山区。他们中有的历经劫难,回到延安;有的经党中央营救,回到部队;有的遭到惨绝人寰的的杀戮,扒肚挖心,抽肠取胆,活揭人皮,乱石砸死,打“靶子”,点“天灯”,被这样屠杀的就有2000人左右。活埋都在晚上进行,马步芳命令要做到“四不准”:不准掌灯,不准放枪,不准留下杀人痕迹,不准跑掉一个人。每逢活埋人时,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惨不忍睹。“你看,就是这幅图片,当初很多西路军在这被活埋。”讲解员指着一幅图画说。当初这里叫杨家台(现在位于西宁市南门外体育广场),当时有数百人被活埋了。除此,西宁还有另外两处活埋坑,分别位于苦水沟(现名瓦窑沟)和板凳台。由于很多人被活埋后很难确定遗体和头颅,1955年仅在西宁市郊杨家台和苦水沟等“万人坑”旧址,就挖出被害红军烈士遗骨,按照头盖骨计算共有517具。如今,这517具遗骨被集体埋在了烈士陵园里面。

1937年3月,孙玉清带领数十名被打散的红军突围,在甘肃省酒泉南山与大批匪兵遭遇,负重伤后被俘。敌人俘获了孙玉清,如获至宝,匪首马步康在酒泉陕西同乡会会馆唱戏三天,以示庆贺,并立即报告了马步芳。马步芳闻讯也十分惊喜,令马步康先诱降,然后等其亲信马忠义返回西宁时将孙玉清押解到西宁。于是,马步康吩咐他的参谋长韩得庆陪同孙玉清洗澡、吃住、散步,形影不离,以示“亲热”。他自己也多次请孙玉清吃饭,并命人给孙玉清做衣裳。孙玉清离开酒泉前,马步康召开各界大会“欢送”。途经张掖时,敌旅长韩起功亲自设宴“款待”。对于这些糖衣炮弹,孙玉清无动于衷,嗤之以鼻。5月17日,马忠义将孙玉清押至西宁。

孙玉清被押解到西宁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马步芳立即安排“会见”。当晚,国民党青海省政府会客厅灯火通明,马步芳和他的军政要员们齐聚一堂,神态狂傲。他们准备上演一场名为“欢迎”,实为“会审”孙玉清的闹剧。并邀请大批记者参加,准备广为宣传。随着外边一声吆喝,孙玉清穿过大门口两排荷枪实弹的士兵队列走了进来。在全场发出一阵掌声后,马步芳故作姿态,出面表演。据当年在场的国民党《青海日报》记者陈秉渊回忆,马步芳问孙玉清:“你是孙军长?年纪轻,有多大?”孙答:“28岁。”马问:“你为什么参加红军?哪时当军长?”孙答:“我是19岁那年在湖南参加,自小劳动,家很穷。参加红军后在湖南、云南一带作战,逐级提升上来的。”马问:“你怎么为我们俘虏过来了?”孙答:“弹尽援绝,身陷绝境。”马问:“有了子弹,你还要干?”孙答:“是的,红军上战场离不开枪,干是红军的军纪。”这时,在座的马忠义插话:“倪家营子我们损失惨重,三流沟、梨园堡的战斗,伤亡都很大。就是活捉他时,也伤亡了两个多排。”马步芳接着问:“你是军长,我也是军长。今天你被俘,还有什么话可说?”孙答:“我干的是正义的革命事业,既被俘,有话说不尽,自有后继人。”“我从参加革命时起,就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我死而无憾,并引以为荣!”他还义正词严地当场揭露和斥责马家军反动军阀拉夫抓伕,耗国家资财,养兵祸国,不抗日却专打红军的罪恶行径。马步芳被说得理屈词穷,无言以对。他转而邀请孙玉清同桌共饮,被一口拒绝,只好叫人把孙玉清带走。马步芳精心策划的所谓“欢迎”会不得不草草收场。

敌人劝降的伎俩被戳穿后,又决定以动之“情”。孙玉清的妻子岳兰芳是红西路军妇女独立团的一名排长。1937年3月,在梨园口战斗中不幸被俘,当时正在西宁的国民党陆军医院被强迫服苦役。敌人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曾两次押孙玉清到陆军医院看望岳兰芳,企图用夫妻之情来软化他。第一次,岳兰芳回忆说:“有一天,我在厨房忙碌着下挂面,一名匪兵突然呼唤我的名字,我吃惊地一转身,看见孙军长被马步芳和几个匪兵押送到我身边。马步芳皮笑肉不笑地指着我问孙军长:“这是你老婆吗?”孙军长说:“是的!”然后他突然接近我有力地说了一句:“你不要害怕!”孙军长简短地一句话,给了岳兰芳及周围的同志以极大的鼓舞和力量。除此而外,敌人还企图利用孙玉清的威望去劝说那些被俘红军投降,讲几句对他们有利的话。一次,马步芳亲自陪同孙玉清到西宁南门外红军被迫服苦役的地方。当时,敌人将2000多名被俘红军编入到他们的补充团,借以扩充反动力量。但这些红军战士心向红军,时刻想着脱身重返革命队伍。孙玉清看着那些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战友们,心里撕心裂肺般的难受。他回想起河西苦战的一幕幕,担心身陷囹圄的战友的安危。他关切地慰问围上来的同志。马步芳得意忘形地问:“这些都是你手下的人吗?”“是的,你别看他们年纪小,打起仗来可英勇呢。”孙玉清慨然答道。他鼓励大家斗争下去,被俘红军战士无不感动地热泪盈眶。马步芳又想让孙玉清去讲几句话,以“稳定军心”。孙玉清假装欣然同意。便慷慨激昂地讲道:“同志们,西路军虽然失败了,红军仍然存在。陕北的红军壮大了,党中央在陕北建立了根据地,形势越来越好,红军是杀不完的!”马步芳本来想让他劝说被俘红军好好改造,为他所用,没想到却给了孙玉清一次次宣传革命、鼓舞红军斗争下去的好机会,偷鸡不成反蚀米,十分恼火。马步芳施尽各种手段,企图使他投降,但孙玉清始终坚贞不屈。敌人根本无法动摇这位年轻红军将领的坚定信念,在他身上任何东西也没有捞到。敌人无可奈何,更不愿“放虎归山”,于是凶相毕露,上报国民党中央请求处理意见。蒋介石恼羞成怒,以所谓的“危害民国罪”,下令对孙玉清处以“极刑”。

1937年5月下旬的一天深夜,高原古城仍有些寒气逼人。面对敌人的屠刀,他镇定自若,昂首挺胸,毫无惧色,怒视着敌人的狰狞面目。在匪首马忠义的示意下,刽子手马昌龙举起了罪恶的屠刀,砍下了孙玉清的头颅。孙玉清血贯苍穹,慷慨就义。他从鄂豫皖走来,南征北战倒在青海高原。这个被红四方面军指战员称为“战将”的军长,遇难时年仅28岁。

李先念曾评价说:“我同孙玉清、熊厚发同志是很熟悉的,也非常怀念他们。他们是我们党的好党员,是人民的忠诚战士,是我军的优秀指挥员。”历史已过去了80多年,而孙军长被俘后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将永垂青史,光照千秋。

讲解员介绍说,红西路军纪念馆自开馆以来,每年接待省内外参观者近60万人次。徐向前元帅的儿子徐小岩受徐帅委托,来西宁瞻仰了纪念馆,并敬献了花圈。李先念夫人林佳楣也专程来西宁参观纪念馆,瞻仰红西路军烈士纪念碑。1996年解放军高级将领张震来西宁视察工作时,也参观了纪念馆,并流着泪题词:“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好儿子英勇顽强流血牺牲的西路军烈士们永垂不朽”。广大参观者无不为红西路军英勇奋战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所感动,对马步芳残害红军的罪行深恶痛绝,纪念馆颂扬了革命前辈的业绩,教育人民和后代永远铭记这段历史,使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凝聚的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在马匪的残酷迫害下,红军战士进行了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斗争。红西路军的历史是一部悲壮的、不朽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红西路军纪念馆,在1989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被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评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景区”,2006年5月被团中央命名为“第四批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它记载了红西路军的战斗足迹,是红西路军艰苦卓绝英勇战斗的缩影,今天,纪念馆已成为西宁市景观之一。

猜你喜欢
西路军军长西宁
弘扬红军精神 讲好西路军故事
落实习总书记关于西路军精神的讲话座谈会在京召开
西路军精神在青年一代中的纪念与传承
真诚面对历史
子弹
子弹
百变丐王
军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