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须消费者理想看待

2016-05-14 09:14陈之秀
食品界 2016年5期
关键词:药期禽类类药物

陈之秀

食品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对健康造成的危害程度取决于摄入量,少吃或不吃就不会有危害风险,要理性对待。

近年来,我国禽类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饲用抗生素滥用便是首要问题之一。

对于饲用抗生素的使用,国家规定了休药期。休药期的长短与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消除率和残留量有关。

近年来,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对食品消费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人们甚至“谈食色变”,有人甚至戏称“现在还有安全食品吗?”于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起进口食品,有的甚至达到迷恋的程度,导致近年来中国的食品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然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对进口食品检测报告中,不合格食品的数量、批量逐年递增。新发展起来的网购进口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就这些情况,记者预约采访了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前局长秦贞奎。

理性看待食品安全的问题

秦局长表示:荣幸有机会和食品界同行、消费者交流,感谢记者给予这一机会,理解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但食品安全是永恒的课题,永远不可能有零风险和绝对安全的食品,国家发展程度不同,人民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不同,不是国外的食品就安全;我国政府重视,检测和保障体系健全,信息透明度大,告知超标的食品信息,保护消费者,但并不是我国的食品不安全。食品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对健康造成的危害程度取决于摄入量,少吃或不吃就不会有危害风险,要理性对待、降低危害,不要听到消息色变和恐慌。

“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食品安全新情况

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以来,涉及全球60多个国家、40多亿人口,蕴含着经济发展的崭新机遇、合作前景,但也带来了农产品、食品贸易的挑战和风险。

“一带一路”战略基础设施的建设多以亚投行低息贷款的方式投入,合作或受援助的第三世界国家多以农产品、食品原料的贸易方式还款,亚非拉等地区多为口蹄疫等疫情复杂、风险高的国家,开展农产品、食品原料的贸易,势在必行,如何降低风险,确保进口农产品、食品的安全,是新形势下质检系统的任务或挑战。相信国家质检总局会参照国际惯例,依据我国的法律规定,结合国情实际,创新有效的进出口管理新模式,确保进口农产品、食品的安全。

对此,记着急切的询问到有哪些预防和保障措施?秦局长表示,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防范:一、强化风险分析程序和应对风险措施;二、依据国际惯例,做好境外考察和注册工作,完善准入管理;三、健全、完善病原、残留等有害生物的检测和无害化处理体系和设备。依法施检、依法处理。

关注抗生素耐药性和滥用抗生素问题

在谈到进口食品安全问题的同时,秦局长也谈到了国内食品安全问题与抗生素的滥用有关。

他举例说,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青年研究人员王和兴课题组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引起轩然大波。该课题组在2013年上海586名儿童的尿液中检测出了21种抗生素,并称儿童肥胖可能与兽用抗生素有关,且有可能来自食物和环境。由此可见,抗生素在禽类产品中的滥用。

抗生素是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的总称,可用于治疗人和动物由于细菌感染而造成的疾病。近年来,我国禽类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饲用抗生素滥用便是首要问题之一。

饲用抗生素与人用抗生素发展几乎同步。养殖业中抗生素的使用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饲料企业在生产全价、浓缩、预混料的过程中添加,主要用于预防疫病及促进生长。另一部分为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使用,采用拌料、饮水、注射、灌服以及环境喷洒等多种方式,使用目的多为预防和治疗畜禽疫病。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饲用抗生素类药物主要包括四环素类、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抗生素等。四环素类药物可防治家禽类多种疾病,如伤寒、白痢、霍乱、传染性滑膜炎、传染性鼻炎、慢性呼吸道病、链球菌病、葡萄球菌病、李氏杆菌病、螺旋体病及球虫病等。此外,还具有减轻应激反应、增加产蛋量和提高孵化率等效力。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青霉素则用于鸡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头孢菌素类则多用于鸡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杆菌、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喹诺酮类抗生素可以治疗慢性呼吸道病、大肠杆菌病、鸡白痢、金黄色葡萄球菌病、链球菌病。

由于禽类饲养相对密集,中小养殖场普遍存在养殖环境差、密度高等问题,禽类动物容易得病。以家禽为例,如果一只家禽患病,马上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饲养舍或饲养场的家禽都患病。作为养殖者,如此大的经济损失不是轻易能够承受的,这就直接导致了一些饲养者长期过量地使用抗生素。

虽然目前国家在兽用抗生素的使用上严格控制,检查的力度也大,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违规使用兽用抗生素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主要原因在于某些养殖者盲目使用、滥用饲用抗生素。此外,也有不正规商家在禽畜饲料中大量添加抗生素的现象,这些饲料如果长时间喂给家禽,肯定是会出问题的。

对于饲用抗生素的使用,国家规定了休药期。休药期的长短与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消除率和残留量有关,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性,禽畜在宰杀前一段时间内要停止使用抗生素,进入休药饲养阶段,以降低体内药物残留。常用抗生素药物的休药期:四环素类药物为28天,喹诺酮类药物为10~25天,β-内酰胺类药物为6~28天,磺胺类药物为7~28天,大环内酯类药物为7~14天。但在实际生产中,一些养殖场和散养户无视抗生素休药期规定,从而造成禽类产品中抗生素残留超标,直接危害食用者身体健康。

比如动物大量使用某一种抗生素;而这种动物又是大众的常用食品,那么大众就等于在间接地使用这些抗生素;如果大众再长期低剂量的食用这种抗生素,就可能对这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从而产生超级细菌,就得研究新的疫苗。而一旦人体对这种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在医院治疗中使用同种抗生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导致无药可用的局面。

全球每年用于禽畜养殖业的抗生素约为抗生素消耗总量的50%。1986年开始,瑞典全面禁止抗菌素以促生长的目的在畜禽饲料中使用;因此,现在来看,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禁止在饲料中使用抗菌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国家。此后,欧盟各国逐步全面推广此禁令。到2006年1月1日,欧盟已经全面禁止了包括黄霉素、效美素、盐霉素和莫能菌素等最后4种抗生素在畜禽饲料中的日常添加。 美国则对青霉素、喹诺酮类等抗生素做出了严格的残留限制,日本则规定在禽肉中不得检出残留抗生素。

秦贞奎认为,“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关乎百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问题,也是关乎社会稳定的问题。在中国家禽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药期禽类类药物
禽类呼吸道疾病防治措施
解除美国禽类产品进口限制
食品动物常用抗菌药物休药期规定一览表(2019 年)
冬季禽类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Non-invasive evaluation of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in men
禽类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养殖场执行兽药休药期的重要意义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