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县高山豌豆尖栽培技术

2016-05-14 08:54代利娟陶世海聂巍
长江蔬菜·技术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汉源县甘蓝大白菜

代利娟 陶世海 聂巍

导读:汉源县高山冷凉、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适合喜凉、耐寒、怕热的豌豆尖生产,汉源县经过近2年的示范推广,选用高山豌豆尖专用品种大黑莓,2叶1心时采收嫩尖上市,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同时种植豌豆还可培肥地力、减少病虫,因此高山豌豆尖市场前景非常大。

豌豆尖,又名豌豆苗、龙须菜,即豌豆植株的嫩苗、嫩梢[1],茎叶柔嫩、味美可口,是一种质优、营养丰富、食用安全、速生无污染的高档绿色蔬菜,深受消费者和宾馆酒店的青睐。为适当调整汉源县高山地区蔬菜种植模式,充分利用甘蓝、大白菜收获后空闲土地资源,及高山冷凉、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适合豌豆尖生长的气候特点,2014年汉源县在皇木镇岩口村、松坪村进行豌豆尖种植试验、示范,667 m2产值可达12 000元,经济效益明显。经过近2年示范推广,目前汉源县海拔1 800 m以上地区豌豆尖种植面积已达35 hm2,

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1 高山豌豆尖特点

豌豆尖具有喜凉、耐寒、怕热的特点,当气温长时间超过30℃时,其品质和产量会显著下降[2]。高山豌豆尖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高山气候资源,开发增种的一季短期理想作物,具有以下特点。

1.1 经济效益高

高山豌豆尖一年可播种2期,第1期12月,第2期翌年8月,甘蓝或大白菜收获后播种;生育期短,见效快,播种后35~40天即可采收,每667 m2产量1 000 kg左右,产值12 000元,每667 m2收益8 000~9 000元,投入产出比可达1∶(2~3)。

1.2 市场前景大

高山豌豆尖上市期正好在2~3月和10~12月的市场稀缺淡季,价格高,其产品通过空运等方式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1.3 培肥地力,减少病虫

豆科植物根系均可形成丰富的根瘤,具有固氮作用,其形成的氮素除自身消耗外(约占总固氮量的1/3),剩余的留存于土中培肥地力,可减少下一茬蔬菜的氮肥使用量。汉源县高山地区长期种植甘蓝和大白菜,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和虫卵,现采用甘蓝(大白菜)+豌豆尖和甘蓝(大白菜)+豌豆尖(甘蓝、大白菜)+豌豆尖的栽培模式,可减少土壤病虫害,降低下一茬蔬菜的农药施用量,增加产量。

2 栽培要点

2.1 地块选择

高山豌豆尖对土壤要求不高,但为达到高产、高品质的目的,最好选择前茬为非豆科植物、土层深厚、排灌方便、阳光充足、有机质含量较高的中性壤土或砂壤土种植。

2.2 品种选择

选择高产优质、耐热性好、抗病性强、极耐低温、生长旺盛的高山豌豆尖专用品种大黑莓。

2.3 种子处理

播种前精选种子,剔除病、虫、秕粒,选择无损伤、饱满、大小均匀的种子,播种前晒种2~3天,能提高种子活力,利于苗全苗壮[3]。然后用种子质量0.3%的磷酸二氢钾液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适量清水拌种后闷种18~24 h[2]。初次种植加入适量的根瘤菌,可明显提高产量。

2.4 整地、播种

①整地 前茬作物(甘蓝或大白菜)收获后,及时深耕晒土。深翻前,用敌克松拌细土,均匀撒施于地面(一般种植豌豆不需要撒石灰,因为石灰不利于根瘤菌生长),然后翻耕,耙平整细[4]。播种前结合整地施入底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一般每667 m2施有机肥或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

1 000~1 500 kg、尿素6~8 kg、硫酸钾6~8 kg、过磷酸钙20~25 kg。

②播种 高山豌豆尖苗期较耐低温,不耐高温,土壤解冻后要适期早播,挖窝点播栽培,要求播种行方向与当地主风向相同。好田好土,行距25 cm,窝距20 cm,每窝播种5~7粒,每667 m2播1.1万~1.2万穴,5万~6万株苗,每667 m2用种量15 kg左右;为保证产量,瘦薄土行距20 cm,窝距15 cm,每窝播种6~8粒,每667 m2种1.3万~1.5万穴,6万~8万株苗,每667 m2用种量20 kg左右[5]。

2.5 田间管理

播种完后,要勤查看,发现缺苗尽快补种[6]。

①肥水管理 播种后注意保持土壤湿润,视墒情和降水量灌水。第1批播种的,降水量少、土壤干旱,应及时灌水;第二批播种的,雨天多、降水量大,应注意排水。整个生育期应保持田间呈湿润状态。高山豌豆尖需肥量较少,因采食嫩尖,追肥应以氮肥为主,每次采收后结合灌水每667 m2施入2 kg磷钾肥增强抵抗力。为保持豌豆尖清洁卫生,通常不用人畜粪尿作追肥。

②中耕除草 杂草多的地块可在播后出苗前使用化学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除草,如每667 m2用43%甲草胺乳油200 mL对水40~50 kg[4]。生长期以人工除草为主,结合中耕松土进行,促进根系发育。

2.6 病虫害防治

高山地区温度低,尤其是第1批播期为12月,气温极低,播种后大雪覆盖,因此,汉源县高山豌豆尖病虫害极少,一般不使用农药。如果发生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喷雾,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3~4次;蚜虫可在田间悬挂黄板诱杀,或用20%苦参碱可湿性粉剂

2 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

2.7 适时采收

播种后35~40天,即可进行第1次采收,此时豌豆苗已长到20 cm左右,采摘标准为2叶1心(带有2片未展开的嫩叶和1个嫩尖)。此后,每7~10天采收1次,可采收4~7次,每667 m2产量1 000 kg左右。采后放入专用的箩筐、纸筐或泡沫筐中,切勿挤压,并及时出售或放入冷藏库中。用泡沫加冰,温度保持0~5℃的条件下,可保持10~15天不变质,适宜大量集中处理和长途运输。

参考文献

[1] 唐坤宁.豌豆尖种植技术[J].农村新技术,2013(10):11-12.

[2] 康永堂.高山嫩豆苗高效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6(1):46.

[3] 李金凤,田雨,季伟娟.豌豆实用栽培技术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3(1):9.

[4] 刘秀培,韩庆波,王萍,等.龙里县湾滩河无公害豌豆尖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14(2):27.

[5] 赵斌.山区旱地秋豌豆高效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03(6):17.

[6] 畅建武,郝晓鹏,王燕.豌豆栽培要点及关键技术探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4(1):61-62.

猜你喜欢
汉源县甘蓝大白菜
Hechi:A Land of Natural Endowment
甘蓝家族中的“颜值担当”——羽衣甘蓝
汉源县:四项治欠措施为农民工工资护航
变色的紫甘蓝
汉源县理疗热矿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汉源县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关于汉源县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耐热早秋甘蓝润夏一号栽培技术
早熟大白菜新品种新早59
大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