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在保护地蔬菜上的应用误区及改进措施

2016-05-14 03:35王振学
长江蔬菜·技术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菌肥农家肥保护地

王振学

“十三五”期间,农业部明确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就是以科学施肥技术为支撑,培肥地力,提高土地生产潜力,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农业特别是设施农业化肥使用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各种化肥的大量使用,虽然提高了设施蔬菜产量及种植效益,但不利于设施蔬菜的可持续发展及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1 大量施肥对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影响

1.1 大量施用各种化肥对设施蔬菜及土壤的影响

保护地蔬菜种植就是在人为的小气候条件下,通过完善的控温设施,生产出自然条件下难以生产的蔬菜产品,从而实现高收益的目的。保护地蔬菜种植户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多采取大量使用化肥、有机肥的措施,对肥料种类及用量不管不顾。长此以往,土壤结构发生改变,土壤通透性差,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性及数量下降,最终使蔬菜根系生长不良、抗性特别是抗土传性病害能力变差,土传性病害如根腐病、茎基腐病、溃疡病、青枯病、枯萎病等连年发生,为害程度逐年加重,其中根腐病已经成为我国保护地蔬菜种植中普遍发生的病害,如2013年山东日照莒县的保护地番茄、西葫芦因为根腐病的为害,减产30%以上,部分地块甚至绝产,2014年济南长清区万德镇石都庄村保护地秋延番茄接近成熟时,根腐病暴发,菜农丰收的希望瞬间变为泡影。

保护地主要特点是地温高、湿度大、土壤蒸发量大,在连续大量使用化肥,无雨水淋溶的条件下,土壤pH值逐年下降,严重影响了蔬菜对磷、钙、镁元素的吸收和利用,致使保护地蔬菜出现各种生理性病害,如番茄脐腐病、芹菜白化病等。每一种蔬菜对土壤pH值均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其中番茄对土壤pH值虽然不敏感,适应范围6~7,但在强酸土壤中正常生长发育会受到抑制。

保护地大量使用化肥还会对蔬菜本身化合物代谢产生不利影响,使过量的硝酸盐或者亚硝酸盐在蔬菜体内累积,特别是容易富集和残留硝酸盐或者亚硝酸盐的蔬菜,虽然本身不表现受害症状,但人们食用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1.2 大量施用腐熟农家肥对设施蔬菜的影响

广大菜农普遍认为农家肥如鸡粪、牛粪、鸭粪等经过腐熟后大量使用不会对蔬菜产生不利影响。但是现实中因大量使用腐熟农家肥,保护地蔬菜受到为害的事例时有发生,如2014年春季山东沂南县辛集镇菜农谢恩东使用腐熟鸡粪后,其保护地内嫁接黄瓜大量死棵;2015年山东邹城市大束镇菜农杜显峰使用腐熟鸡粪后,地里的番茄也出现死棵现象。为何这些原以为安全的农家肥不安全了呢?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畜牧业已经从一家一户散养,逐渐形成了集中养殖,为达到消毒目的,养殖户大量使用84消毒液,从而使得畜禽粪便中残留了大量消毒液,若直接将这些畜禽粪便用于生产,即会造成蔬菜酸中毒,出现死棵现象。

2012-2015年连续4年在保护地番茄进行了畜禽粪便的试验,以不使用畜禽粪便的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使用畜禽粪便的地块,根结线虫病发生为害较为严重,而对照在不使用任何农药的前提下,未出现根结线虫为害,原因是畜禽粪便中含有根结线虫虫卵。

2 保护地安全施肥技术

2.1 化肥的合理使用

化肥在蔬菜生产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保护地蔬菜作物对氮、磷、钾元素的需求,是有机肥难以满足的。科学使用肥料就需要科学合理搭配、精准施肥,根据保护地种植的蔬菜种类、不同生育期的需肥特点,采取科学搭配、分阶段精准施肥,避免一次性大量施肥。

化肥使用提倡“因菜施肥”,如生长期较短的保护地油菜、芹菜等绿叶蔬菜,在肥料选用上氮肥以铵态氮为主,尽量不使用硝态氮,采取少量多次的施肥方法,最大程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硝酸盐或者亚硝酸盐在蔬菜中的富集,确保生产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蔬菜产品的安全。

2.2 农家肥的合理使用

农家肥具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透性,满足保护地蔬菜对中微量特别是微量元素的需求。为了防止农家肥对保护地蔬菜作物的伤害,使用时要做到“一清楚,二发酵,三晾晒”。“一清楚”,一定要了解畜禽养殖过程中使用了哪些种类的消毒液并采取对应措施处理。“二发酵”,就是农家肥必须进行充分发酵,因为发酵能够杀灭粪便中的有害菌,减少氨气对保护地蔬菜的伤害,有条件的地方,在发酵过程中,加入枯草芽孢杆菌或者EM菌,通过土壤有益菌对农家肥中的致病菌进行抑制。“三晾晒”就是农家肥完全发酵后、使用前一定要晾晒2~3天,以减少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气体,降低消毒液的浓度,最大限度实现农家肥的安全使用。

2.3 大力提倡使用生物菌肥

生物菌肥是近几年才开发的一种新型肥料,以作物秸秆为原料,在有益微生物的作用下,把不易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木质素转化成可促进蔬菜根系生长、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蔬菜品质的小分子物质。大多数生物菌肥富含具有解磷、解钾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因此使用生物菌肥能够释放被土壤空隙固定的磷、钾元素,提高土壤通透性的同时,减少磷、钾肥的用量;另外,含有的抑制致病菌的有益菌对光照较为敏感,若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会丧失活力,达不到效果。

生物菌肥对化肥中的铵离子较为敏感,当铵离子浓度大时,生物菌肥所含的有益菌会受到抑制甚至丧失活性,因此在生物菌肥贮藏或者使用时尽量不要和含氮量高的化肥混合。目前我国推广的各种杀菌剂没有选择性,而生物菌肥对杀菌剂敏感,使用时不能和杀菌剂混合使用。

生物菌肥在保护地蔬菜上的使用方法一般有3种,即撒施、条施、穴施。撒施、条施要做到随农事操作施肥,穴施后一定要将菌肥与土壤充分混匀后再栽植。2010年大量开展了生物菌肥在保护地蔬菜上的应用试验,发现不同土壤使用生物菌肥的效果有一定的差异,以黏土效果最好,砂壤土效果较差。2014年在山东邹城市大束镇西寨村杜显峰日光温室番茄进行了以生物菌肥为菌种、玉米秸秆为基质的秸秆生物反应堆试验,每667 m2保护地番茄使用玉米秸秆13 340 m2,在不使用任何化肥、农家肥的情况下,番茄产量高于常规种植。生物菌肥作为新型肥料,其使用方法、使用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菌肥农家肥保护地
复合微生物菌肥在草莓上的肥效试验
如何发酵农家肥
农家肥堆腐要适度过度腐熟危害不小
昆明烟区农家肥的基本特性与安全性现状研究
菌肥施用注意四问题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6月启动
百泰微生物菌肥在番茄上的肥效试验
赤峰市保护地黄瓜主要病害的无公害治理
保护地栽培及存在问题
2015年微生物菌肥试验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