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用技术型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

2016-05-14 01:04肖华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技术型就业率就业指导

肖华

摘要:近年来,在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应用技术型大学生与职高生、农民工同台竞争的情况,许多毕业生面临专业不对口,工作环境差等问题。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从分析应用技术型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探寻提高其就业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大学;就业质量据人社部统计数据表明,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65万人。应用技术型高校毕业生人数也随之再创新高。虽然此类高校就业率呈上升趋势,但专业不对口、社会保障不完善、稳定性差等问题仍然突出,就业质量难以保证。据此,教育部2012年首次提出大力推进就业优质服务,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本文将分析应用技术型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探寻提高其就业质量的途径。

一、应用技术型大学生在就业质量方面出现问题

应用技术型大学是指以应用技术类人才培养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和专科院校,是中国高等教育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职业技术学院、三本院校和大部分二本院校都属此类。

就业质量主要是从劳动者的就业稳定性、健康和福利、技能的发展以及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等四个角度来衡量。这个概念的提出旨在加强社会保障力度,维护劳动者权益以保证广大劳动者在自由、公正、安全和有尊严的条件下工作。就业质量在国内越来越受重视,已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就业率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监测内容。

根据2014年的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我国的劳动者就业质量方面存在就业歧视、工薪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全面、加班现象普遍、城乡工作时间差异大、过度劳动问题突出等问题。我国劳动者就业质量普遍不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应用技术型大学生就业质量得不到保证,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市场需求灵活多变,专业不对口。我国应用技术型高校肩负培养应用技术类人才的任务,需紧跟市场需求来确定培养方向、设置培养方案。中国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超过50%。时下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导致市场实际需求在快速、不断地发生变化。社会分工呈现出多样化、精细化和灵活多变等特点。而学校培养人才的周期普遍长于三年,严重滞后于市场需求的变化,部分专业毕业生将不可避免地面对供过于求的问题,就业时不得不放弃所学专业。

2.就业环境不佳,稳定性下降。自高校扩招以来,应用技术型大学毕业生就业稳定性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一方面教育部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作为确定学校招生规模的重要依据。高校 “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导向在提高了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也导致部分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过于盲目和草率,降低了就业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中“僧多粥少”的局面致使许多应用技术类毕业生处于竞争的劣势。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流入更倾向于签订短期、灵活的劳动合同的中小型。

3.法律知识欠缺,自我保护能力弱。国内学者做过许多关于大学生就业方面的调研,发现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应用技术型大学毕业生尤其如此。一方面由于我国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尚不完善,导致社会上用人单位不遵守《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违反劳动政策的事情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应用技术型高校普遍偏开设的与就业相关法律法规的课程较少,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这必然导致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权益容易受到侵害。

二、提高应用技术型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对策

1.丰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标体系。迫于追求高就业率的压力,过去的就业指导工作普遍教导学生如何找到工作,强调传授面试技巧等技能,而忽视了教给学生如何找到与自己匹配度高的、适合自己的工作。工作幸福感低、就业稳定性低等问题在毕业生就业后日益突出。据此,高校应该探索一个更丰富、更全面的指标体系来替代就业率这单一的指标。例如,通过分析由社会中介机构统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等数据指标,科学衡量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调整就业指导方案。

2.建立健全就业相关法律和政策,增强法律法规教育。针对毕业生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可以通过设立法律教育和咨询部门,为大学生提供就业的法律咨询服务。学校应组织学生学习《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开展系列指导讲座,以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和保护自我的能力。此外,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就业政策是大学生就业的有力保障。国家应尽快完善劳动法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相关法律,依法保障大学生就业中的各种权利。

3.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校应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大学所学专业知识并不能完全决定其在社会的竞争力。综合素质,尤其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灵活多变的市场环境,提高就业稳定性。

4.激发学生创造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据《2015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新增企业数量近一万家。创业已经成为拉动就业的重要力量。大中城市的产业升级为农村创业提供了潜在的发展机遇,创业活动开始向农村辐射。应用技术型高校应把握机会,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创业促就业结构的优化;鼓励毕业生开阔视野,到广阔的农村去发掘机会。

结语

应用技术型大学生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就业市场的竞争将愈来愈烈,就业形势是严峻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着眼长远,一方面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生创造更佳的就业环境,增加其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稳定的劳动者,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捍华.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06)

[2]赖德胜.2014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1)

[3]林海涛.中国市场化改革和市场化研究[J].当代论坛,2013(22)

[4]何雅.青年大学生就业成才状况的研究[J].调查报告,2003(04):30.

[5]彭小孟.大学生就业成才现状的调研和思考[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1):123-124.

[6]赖德胜.2015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1)

猜你喜欢
技术型就业率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应用技术型大学科研评价体系构建探讨
独立学院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必要性和途径探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
就业率公布有高也应有低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