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金融现状及发展展望

2016-05-14 01:04郝文刚陈莉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经营模式展望互联网金融

郝文刚 陈莉

摘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大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创新,给资金需求者和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机会。本文回顾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历程,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经营模式和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风险防范建议,最后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系统的分析,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传统金融而言确实有诸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风险和问题,应引起行业和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经营模式;风险;展望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现状

(一)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界定

互联网金融是指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是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相结合的产物。在这种模式下,通过计算机连接终端和网络服务平台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所形成的虚拟金融市场会降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资金供需双方能通过网络直接沟通,大大减少了交易成本。因此,互联网金融将对传统的金融模式产生根本性的变革。

(二)互联网金融的影响

1.拓宽了银行业务的渠道和客户

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各项业务的基础是客户。传统银行要拓宽客户基础又依赖于互联网金融模式。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银行传统目标客户群可能发生 改变,传统物理空间网点优势已弱化,追求多样化、个性化服务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参与现在的新金融业务。

2.通过价格交易,发展利率市场

互联网金融作为交易平台,在透明的环境下借贷双方本着自愿的原则进行交易,实现了完全的市场化。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可以根据互联网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化,分辨客户群的利率水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提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规避政府失败,有效发挥价格这双看不见的手,运用价格发现功能,推动利率市场化。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提高了资源分配效率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应用,提高了资源分配效率,有效地解决了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融资困难的问题。互联网金融企业拥有大数据、云计算和微贷技术。这三项技术可以使互联网金融企业比较全面的了解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经营情况和信用等级,从而建立数据库和网络信用体系,提高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资源配置 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二、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网络金融交易者在合约到期日不完全履行其义务的风险。互联网金融的信用风险来自两个方面。首先,对网络信贷而言,互联网金融服务方式的虚拟性使交易、支付的双方互不见面,只是通过网络发生联系,这使对交易者的身份、交易的真实性验证的难度加大,增大了交易者之间在身份确认、信用评价方面的信息不对称,而且中国目前的征信体系建设非常不完善,从而增大了信用风险;其次,网络平台上发售的基金,具有较高的预期收益。

(二)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来源于违反法律、规章的可能性,或者有关交易各方的法律权利和业务的不明确性。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还只处于起步阶段,政府有关法规中对于网上交易权利与义务的规定大多不清晰,缺乏相应的管理及试行条例,缺乏法律规范调整。投资有收益,同时也有风险,互联网金融大部分以高收益吸引客户,但却没有风险提示,一旦发生纠纷时,由于缺少相关的法律,双方当事人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目前,部分互联网金融销售打擦边球,以互联网机构变相补贴、抽奖的方式来吸引客户。根据《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规定,基金销售机构不得采取抽奖、回扣或者送实物、保险和基金份额等方式销售基金。按此规定,百度、网易这类非基金销售机构,完全可以用各种办法进行补贴,而作为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的天天基金网和数米基金网的销售则存在违规嫌疑。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景展望

(一)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之路充满挑战

首先,规模方面还无法与传统金融势力相抗衡。目前虽然我国互联网支付企业的支付总金额大体只有6万亿元,仅占到整个支付总量的0.5%,还远远不会冲击到目前的金融体系。所以,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势力博弈的结局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其次,一是非法吸收公共存款,二是非法集资。”这“两个底线”说明,到目前为止互联网金融还存在政策的风险,其业务还不会延伸到银行的负债业务领域。由于政策风险,让这个新兴的行业也存在着隐忧。

最后,互联网金融还面临包括互联网授权机制的建设、隐私保护、身份认证机制的确立、计算能力的提升以及信用平台的搭建等问题。从以上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

(二) 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令人期待

首先,互联网金融能大大降低交易的成本。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方可直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沟通,甚至可以同时进行多对多交易,客户信用以及风险管理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完成。

其次,互联网金融能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是商业银行存在的重要基础之一。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信息充分、交易透明,定价将完全市场化,风险管理和信任评级完全数据化。通过网络对数据的充分挖掘会解决小微业务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再次,互联网金融会促进金融行业日益独立化,加速金融脱媒,确实会冲击传统的金融体系。互联网金融将加速金融脱媒,使商业银行的资金中介功能边缘化。

最后,互联网金融会倒逼银行改变传统的盈利模式,调整业务结构,改变客户基础,改善服务水平,建立和引入新的信息管理系统等。

参考文献:

[1]李博,董亮.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3(10)

[2]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金融实务,2013(05)

[3]张玉喜.网络金融的风险管理研究[J].管理世界,2013(10)

作者简介:

郝文刚(1990- ),男,汉族,河北大学政法学院,研究生在读,法学硕士;

陈莉(1982- ),女,汉族,河北易县人,法学本科,保定市人民检察院。

猜你喜欢
经营模式展望互联网金融
国有企业战略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贵阳市民营养老院经营模式案例研究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