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旧忆

2016-05-14 06:36陶灵
红岩春秋 2016年5期
关键词:川江龙船艾蒿

陶灵

又是一年端午节,又是一年粽叶飘香。5月,是川江人民眼中的“恶月”,为了辟邪解毒,于是便有了挂菖蒲、用艾蒿水洗澡的习俗。另外,竖帮旗,造龙船,赛龙舟……也渐渐成为川江端午节的传统,其中最让人心潮澎湃的便是划龙船,因为人们划的不只是龙船,更多的是演绎一种快乐。

挂艾蒿

進入农历5月,川江地区开始炎热起来,这正是蚊虫滋生和病菌繁殖的最盛时期,很多人会患上各种流行疾病,民间因此恐惧5月,认为是“恶月”。古“五”与“午”通用,5月第一个5日,即称“端午”,又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毒”并出之日,更是“恶月中的恶日”,家家户户的大门两边,都要挂上菖蒲和艾蒿以避邪解毒。这种习俗流传下来,成为当今端午节习俗的一部分。

菖蒲的叶片像一把利剑,唐代称“剑兰”,因其生长在水中,又被民间的道士称为“水剑”“蒲剑”。人们在端午节将菖蒲高悬、把守于家门口,可以拦斩妄图进屋的妖魔鬼怪。川江两岸的百姓采割艾蒿很讲究:要在端午节天刚开亮的时辰去山坡,因为艾蒿叶片上还沾着天地甘露,这时避邪的功效最佳;采割时要默不做声,任何言语都可能对洁净的艾蒿造成污染;装艾蒿的竹筐、篾篓一定要干净,背回家后要放在扫净的院坝里,远离猪圈、厕所、下水沟这些脏地方,并马上将艾蒿分成小把,用红线缠捆好,和菖蒲一起挂在大门两边。

端午节过后,门边的艾蒿也干蔫了,家里的大人取一些,裹成一把后点燃,把屋子上下熏个遍,驱散躲在旮旮旯旯的蚊虫。然后,剩余的艾蒿和菖蒲一起放进铁锅,熬上一大桶水,挨个给家里的小孩子洗澡,这样,小孩子身上整个夏天都不会生疮。

“恶月”很毒,光靠菖蒲和艾蒿对付远远不够。古人认为雄黄能驱邪解毒,溶入白酒里效果更好,白娘子就是喝了雄黄酒才现出千年蛇身的。于是,家中大人兑了雄黄酒洒在屋角院边使蛇虫不敢靠近,然后用手指蘸一点儿,点在小孩子的额头上以避邪解毒。

端午节这天,有些家庭的男孩子要提着粽子、包子、盐蛋“走人户”(走亲访友),亲戚可能是远房的,也可能是两家大人之间打的“娃娃亲”。川江地区有个传统习俗,一年中有两个日子,女婿必去老丈人家“走人户”:一个是老丈人生日;一个是端午节。男孩子端午节“走人户”,是大人的有意安排,为了让两个小孩子增进“友情”。

竖帮旗

川江端午节另一个习俗是划龙船比赛。比赛由各码头帮和船帮操办,有帮会单独参赛的,也有两三个帮会联合参赛的。帮会按各自的主营业务取名,比如炭码头称“乌龙”,米帮为“黄龙”,酒帮叫“白龙”……龙头、帮旗、服装也相应做成乌、黄、白的颜色。当年洪崖洞有个镇江寺纸码头帮,因纸遇水必烂,不可能取名“纸龙”,便联合旁边码头的盐帮,按地名“镇江寺”取了个威风的名字“镇江龙”,并将船身涂为代表天子的黄色。

每年农历3月至4月,参加划龙船比赛的帮会,要在自己的码头上公开竖起帮旗才算数。比赛要造龙船、办服装、管桡手的吃喝等,一系列开支太大,有的帮会不一定每年都参赛。

有一年的端午节,嘉陵江贺家码头帮不打算竖旗参赛。可帮里有个绰号叫“大鸡罩”的,邀约几个人,趁帮会会首不在家的时候,从他老婆那里骗来帮旗,买上鞭炮一放,大张旗鼓地将帮旗竖在码头上。会首回来后,气得直跺脚,但竖了帮旗不能丢面子,只好吃哑巴亏,立即发请柬宴请本码头的商绅,筹集参赛经费。还有一次,嘉陵江水府宫码头帮想歇一年,也决定不参赛。没想到,南岸停外国船的玄坛庙青龙帮天天划着龙船来水府宫码头江面挑逗、炫耀,招惹得水府宫码头帮终于沉不住气,在端午节的前5天竖起了帮旗。

但是,也有年年都竖旗参赛的帮会。渝中区太平门码头历来水运繁忙,川东道、重庆府和巴县的各个衙门均设在这一带,商号、钱庄、酒肆、花楼也多,太平门码头帮会首为显示本帮实力,年年竖旗。因此,其他帮会送了一个“顿旗会首”的绰号给他。

造龙船

帮会竖旗后,接下来就是着手请掌墨师造龙船了。在看好的黄道吉日和时辰,掌墨师左手提一只雄壮的大公鸡,右手拿锋利的菜刀,往鸡脖子上轻轻一抹,血就涌了出来。照例,第一滴鸡血要滴在龙船定位的第一块底板上。这时,公鸡还没断气,一个劲儿地动弹,只见掌墨师奋力一挥,抛向空中,看它挣扎着飞。公鸡飞得越远,这条龙船今年赢的可能性越大。

龙船一般都是将往年的抬出来再用,不过放了一年,船帮子(船体)就有了裂缝,需要修补。人们从楠竹上刮下竹瓤,舂茸后调上石粉、桐油,做成“油灰”,用小铲刀将“油灰”灌进裂缝里,嵌扎麻丝填实,然后再灌“油灰”,反复几次。最后,用石块将龙船全身打磨干净,上一遍桐油,龙船变得焕然一新。龙船下水的黄道吉日是农历4月28日,一二十个人抬起龙船,一步一步涉入江中,水淹过了膝盖,才将龙船慢慢放下,先是船头,再是船尾。

不过,龙船下水之前要先“请”龙头和龙尾。每年划龙船结束后,龙头、龙尾需送到当地的龙玉庙供奉,第二年端午节再请。敲锣打鼓请来的龙头和龙尾,不能直接安上龙船,要送进码头临时搭建的龙棚、龙架上,由道士做法场,为龙头“开光”。然后帮会会首领着桡手敬香后,再小心翼翼请出。

安上龙头和龙尾的龙船下水后,要划着去拜码头。被拜的码头帮会提前得到消息,会安排专人在岸边放鞭炮迎接。龙船在江面划3圈后靠岸,桡手们下船抽烟喝茶。两家码头关系比较亲密的,还有酒肉恭候。龙船拜完码头离开,主人送行时,要为龙头披上7尺红绸,再送桡手每人一条3尺红绸头作腰带。然后,龙船回到本码头,本码头也要放鞭炮迎接。龙船同样划3圈后靠岸,龙头和龙尾不能留在龙船上过夜,被抬下后送进临时龙棚供奉,第二天再请。

龙棚夜里有专人轮班照看,以提防其他帮会去偷龙头和龙尾。如果被偷走,帮会参加不成比赛不说,还让人笑话,受人洗刷(奚落)。

赛龙船

农历5月初五,划龙船比赛正式开始,成为端午节的高潮。比赛地点要么选江面的宽阔处,看哪个帮会先划到对岸,夺得岸上的标旗;要么选一段平缓的江段,划逆水赛,看哪条“龙”先游到指定的终点。江河两岸早早便站满了大人和细娃儿,一些生意人还会趁机摆上摊点,做生意看热闹两不误。最带劲儿的是有钱人家,一家或几家出钱,包租一只装饰漂亮的游船,携家人或亲朋好友坐在船上,追着龙船观赏。

比赛开始,“轰”的一声号令,火炮震天响,在“咚——咚——咚”急促的鼓点声中,一条条五彩缤纷的龙船,“嘿唷——嘿唷”地贴着水面向前窜。赛龙船时鼓点最重要,慢了,整条龙船的速度便慢了;快了,桡手跟不上节奏,达不到一齐发力的效果。

龙船开始都保持着间距,途中为争道,少不了互相碰撞。有的桡手挥起桡片,干起了“水仗”,将船头偏向旁边的龙船,不让其上前……桡手们平时干的是力气活,这时相互不守规矩、相互捣乱,只是为了尽情尽性的欢畅。有一年,渝中区东水门码头的“黄辣丁”和太平门码头“老白龙”干“水仗”,抓扯打了起来,相互谎称被打死了十多个人,把死者说得有名有姓,还做了灵牌供在龙棚里。实际上双方都没死人,制造一出闹剧无非是想热闹一些。后来其他帮会出面调解,双方听劝,握手言和。

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个端午节,重庆城共48个码头帮会全部竖旗,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划龙船比赛,各帮会都想夺冠。南岸玄坛庙的青龙帮会首冷静分析:这次是嘉陵江逆水赛,龙船都会争着走水势缓的左航道,肯定打拥堂(拥堵);右航道水势虽然急一些,走的龙船会少。果不其然,比赛那天龙船都争走左航道,相互不让,还有几只被撞沉了。青龙帮从右岸迎激流而上,先佯装很吃力,接着增加速度,然后全力以赴冲刺到终点。等其他龙船明白时,青龙帮已顺利夺冠。

川江及川江支流的划龙船,其实只有端午节这一天是比赛,但划来划去的习俗却要耗时半个月。划的不只是龙船,更多的是演绎一种快乐。

(作者系重庆市文史研究会会员)

(实习编辑:田荻)

猜你喜欢
川江龙船艾蒿
《川江往事》
端午的符号
采一把艾蒿回家
龙船饭
端午美食除了粽子还有啥?
采艾蒿